金價不斷高漲下,在品牌金店購買黃金并直接在店內托管,不僅可以節(jié)省手續(xù)費、減少個人存儲風險,甚至還能帶來額外收益,聽起來似乎是個穩(wěn)賺不賠的理財方式。然而,這一托管方式卻可能是黃金加盟店違規(guī)設下的“圈套”。近日,媒體曝光,中國黃金在北京、河南焦作的兩家加盟店被曝人去“店”空,消費者寄存在店內的幾十公斤黃金也“不翼而飛”,涉案金額或高達上千萬元。
受害人仍在增加,涉及黃金不止60公斤
消費者肖女士(化名)12年前開始在中國黃金北京雙井富力廣場店購買和托管黃金。“每年三月份店里都會打電話讓去續(xù)存,最近一直沒接到電話,網上一查發(fā)現(xiàn)沒這個店了,結果一看新聞才知道跑路了?!?/p>
肖女士所在的維權群共有78人,此前統(tǒng)計涉及Q黃金就達60公斤,損失金額達上千萬元,而現(xiàn)在這一數(shù)字仍在不斷增加。根據群內統(tǒng)計,不少人托管黃金克重在1公斤以上。
對于受害者來說,托管黃金并非是為了貪圖暴利,而更多是把它看作保險柜。“100克黃金存放一年才給2.5克,一個薄薄的小片片掛飾,并不好變現(xiàn)。即便計算金額的話,跟放銀行存一年利率也沒差別,純粹是因為信任中國黃金這個品牌才放心把金子存放在品牌店內的,消費多年來從沒在店里任何位置發(fā)現(xiàn)該店是加盟店,各種發(fā)票單據上也沒有。”
記者注意到,中國黃金加盟店跑路并非個案,除此次媒體報道的兩家加盟店外,中國黃金杭州旗艦店也有同樣情況。據報道,該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中國黃金方面表示,“我們在積極配合,暫時還沒有進展?!?/p>
加盟商“金蟬脫殼”,中國黃金是否擔責?
對于受害者們來說,目前的維權依然艱難。對加盟商追責艱難,向品牌方的維權也并不順利。多名消費者反映,自己在向中國黃金投訴后,均被中國黃金以涉事門店是加盟店為由拒絕負責。對此,有消費者提出質疑:“監(jiān)督責任缺失導致的危機,不應讓消費者來買單?!?/p>
那么,“加盟店”是否是逃避責任的借口?北京德翔律師事務所主任安翔表示,消費者從中國黃金購買產品和服務,無論中國黃金與其門店是何種合作模式,都需先對消費者擔責,然后再根據內部合作協(xié)議的約定處理內部糾紛。
中國黃金2022年年報顯示,其共有3642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為105家,其余3537家為加盟門店,占比約為97.12%。這意味著,加盟是中國黃金的主要銷售模式。而在招股書中,中國黃金也曾表示,已針對加盟業(yè)務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內控制度,對加盟店的資質評估、經營標準、管理、銷售等多方面進行了標準化管理,并成立專門部門對加盟店的日常經營進行監(jiān)督。
在事件不斷發(fā)酵后,中國黃金在投資者平臺回復問詢時表示:“就近期公司加盟渠道業(yè)務產生的問題,公司高度重視并已成立專項小組,積極推進該事件妥善處理。目前已經與相關方開展溝通,協(xié)商解決方案,減少對公司運營造成的影響?!?/p>
套路不斷的黃金托管
在加盟店的跑路中,受騙的消費者均因“黃金托管”遭受了重大損失。那么,金店從事黃金托管業(yè)務,是否違規(guī)?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表示,根據央行2018年發(fā)布的《黃金積存業(yè)務管理暫行辦法》,黃金積存業(yè)務只能由有資質的金融機構開展,其他商業(yè)主體無法開展?!爱斎唬募械狞S金積存業(yè)務,也并非黃金托管,而是黃金賬戶,其本身是金融投資品的屬性。實際上,并沒有具體的關于黃金托管業(yè)務的具體文件,但參照黃金積存的辦法的話,金店此舉的確有非法集資、非法開展受限金融業(yè)務的嫌疑。”
(據中國新聞網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