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霞·鄧洛普
扶霞·鄧洛普,一個英國人,1992年第一次來中國,后來陷入中式傳統(tǒng)美食的汪洋大海,難以自拔。她會吃、會做、還會寫,被譽為“最懂中餐的西方人”?!拔业挠⑽拿纸蠪uchsia,是一種燈籠花。中文老師音譯之后取了‘扶霞兩個字,剛好晚霞的顏色和燈籠花的顏色一樣。”扶霞說。2024年5月,她的新書《君幸食》冒著“鍋氣”又和中國讀者見面了?!熬沂场币辉~來源于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貍龜紋漆盤,食盤內(nèi),云紋間隙處寫著“君幸食”,勸君進(jìn)食、吃好喝好的意思。
一個來自盛產(chǎn)“黑暗料理”國度的西方人,能讓中國人吃好喝好?別人可能夠嗆,扶霞一定可以。開宴之前,先來道糖醋肉球刺激味蕾。大塊的嫩豬肉掛上面漿,過油炸后,裹上紅彤彤的糖醋醬汁。一筷子下去,酸、甜、酥、香的味道剛落到舌尖,胃口瞬間就被喚醒。這道英國中餐外賣店的必備菜肴,是扶霞兒時最熟悉的記憶;接著,擓一勺蜜汁叉燒吧。叉燒自然是主角,但白米飯的口感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為過,這是農(nóng)耕文明極度發(fā)展后,中國人對谷物刻在基因里的敏感;再端上土步露臉(食材為400塊土步魚臉頰肉)、賽熊掌、莼鱸之思、蝦籽柚皮,它們或嫩、或醇、或爽滑、或鮮香……飯桌上,扶霞能從一盤魚生說到“切、片、剁、捶”等各式刀工技巧;從一道鍋塌豆腐引出“蒸、燴、煸、熘、熗、汆”等數(shù)種中餐烹飪術(shù)語。最后,杯盤狼藉中,以一道炒雜碎(動物內(nèi)臟加蔬菜用醬油爆炒)收尾,且看這道曾經(jīng)的中式“美國家常菜”憑什么成為“海外中餐鼻祖”。
“二十八道菜肴依次登場,恰似一場貫穿古今的中餐盛宴?!薄毒沂场分校鱿甲匪葜腥A美食的經(jīng)典菜肴、歷史變遷、地區(qū)差異及發(fā)展歷程,她不僅是饕客,還是游走于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中餐使者。
扶霞的中餐之旅始于一盤魚香茄子,那是她在成都街頭品嘗到的美味。1994年,她來到四川大學(xué)留學(xué),后來成為“成都藍(lán)翔”——四川烹飪高等??茖W(xué)校畢業(yè)的第一個外國學(xué)生。7年后,她在倫敦出版了第一本中餐菜譜《川菜》,在美食圈嶄露頭角后,4次將有著“飲食世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烹飪寫作大獎收入囊中,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認(rèn)識中餐。2018年,扶霞的非虛構(gòu)作品《魚翅與花椒》中譯本出版,篇篇活色生香,讓無數(shù)中外老饕看得食指大動;2021年出版的《魚米之鄉(xiāng)》里,她又將對四川的熱戀延續(xù)到杭州、蘇州、寧波、紹興。在《君幸食》中,扶霞這樣評價中餐:是藝術(shù)、是魔法;是治愈身心的良藥,是文明與荒蠻的分界。
編輯 高塬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張勉
《君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