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靜
(江蘇科技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2016年,曹文軒獲安徒生童話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其代表作《青銅葵花》英文版也獲得英國筆會翻譯獎、麥石兒童文學(xué)翻譯作品獎,成為中國兒童文學(xué)“走出去”的成功典范。《青銅葵花》中的主人公青銅是一位啞巴,特殊的身份使其非言語特征在文中尤為突出,因此,能否準確地翻譯人物的副語言,成為譯作重塑人物形象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副語言由美國語言學(xué)家George Trager于1958年首先提出,一直受到學(xué)界的關(guān)注,副語言的翻譯研究也應(yīng)運而生,視角聚焦于字幕翻譯[1-3]和同聲傳譯[4]。近年來,有學(xué)者將語料庫方法運用到口譯和同傳中的副語言研究[5,6],研究方法日趨先進和多樣化,研究結(jié)果也更客觀全面。本文采用語料庫方法研究《青銅葵花》中主要人物副語言的翻譯,并以成功的外國兒童作品為參照語料,探索中國兒童文學(xué)“走出去”的切實可行之路。
本文選取曹文軒代表作《青銅葵花》及汪海嵐英譯本,借助Tmxmall對齊工具,采取句對齊的形式構(gòu)建平行雙語語料庫。羅爾德達爾作為英國當代最杰出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其代表作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在全球享有盛譽,同名電影的成功使該作品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并深受中國觀眾喜愛。書中的主人公查理是與青銅年齡相仿的男孩,因此以該文本和電影字幕作為參照語料,具有比較理想的可比性,從而形成類比加平行的綜合語料庫。
副語言可分為狹義、廣義兩類。狹義“副語言”指音質(zhì)、音幅、音調(diào)、音色等聲音特征,廣義“副語言”還包括聲音特征之外的非聲音特征,如面部表情、視覺接觸、體態(tài)、手勢等。[7]由于青銅的啞巴身份,聲音特征在文中幾乎沒有體現(xiàn)。和語言相比,副語言富有動態(tài)性和畫面性,尤其是涉及人物神態(tài)和動作的符號,[8]因此,本文僅考察非聲音特征中的神態(tài)和動作。
首先,分別以“青銅”和“Bronze”為關(guān)鍵詞,在Antconc4.2.0的Collocate(搭配)功能下,設(shè)置搭配跨度為“5L-5R”(節(jié)點詞前后各五個單詞),檢索這兩個單詞各自在中英文本中搭配頻率前10的動詞,再在word(詞表)功能下查找中英文本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10個動詞,得到中英文本中動詞的基本信息。
其次,根據(jù)第一步的檢索結(jié)果,確定與“青銅”搭配頻次最高的動作詞匯,在平行語料庫中考察對應(yīng)動作的英文翻譯;然后,在collocate功能下以likelihood(對數(shù)似然比)重新排序,檢索與“青銅”搭配強度最高的動作詞匯,并考察其英文翻譯。
再次,借助Antconc4.2.0中word功能進行高頻詞檢索,確定中文文本中頻率最高的神態(tài)詞匯,查找與“青銅”相關(guān)的頻次,并在平行語料庫中考察相關(guān)神態(tài)詞匯的翻譯。
最后,以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文本和電影字幕為參照語料,考察《青銅葵花》英文譯本中的動作詞匯和神態(tài)詞匯在參照語料中的情況。
根據(jù)第二章研究步驟中的第一個操作,可以檢索出中英文本的高頻動作詞匯和與“青銅”搭配頻率最高的動作詞匯,如表1所示:
表1:動作詞匯基本信息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無論中英文本,與“青銅”搭配的動作詞匯和全文的高頻動詞顯示出了高度重合(中文7個詞重合,英文8個詞重合)。青銅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在全文的出場頻次無疑是最高的,因此全文的高頻動詞必然和與其搭配的動詞存在較高的重合率。
第二,中英文本中與“青銅/Bronze”搭配頻率最高的動詞都是“說/said”,但青銅作為啞巴不太可能頻繁做出這一動作。在Antconc4.2.0的KWIC(索引行)功能下仔細分析上下文可以發(fā)現(xiàn),“說/said”這一動作都是其他人對青銅發(fā)出,并非其本人直接說話,例如:“大麥地的人說這是青銅喂得好。/The villagers said it was because “the mute” fed it so well.”合并不同詞形及近義詞之后,中英文本中“看(到/著/了)”(7次)和“l(fā)ooked/saw”(60次)都是搭配頻次最高的動作詞匯,下文將具體分析青銅高頻動作的翻譯。
1.青銅的動作翻譯
根據(jù)上一小節(jié)的基本信息,確定與“青銅”搭配頻次最高的動作詞匯為“看(到/著/了)”。在Antconc4.2.0中導(dǎo)出其索引行文件,人工刪除不是青銅的動作,共得到“看到”19次、“看著”12次,“看”8次,“看了”5次,然后在平行語料庫中查找這些動作對應(yīng)的翻譯,結(jié)果如下:
從表2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在翻譯與“看”相關(guān)的動作時,譯文使用最多的單詞分別是see(11次),watch(7次)和look(6次),這些都是翻譯“看”時的常規(guī)單詞,且相對簡單,符合兒童讀物的語言特征。第二,省略不譯的地方高達9次。汪海嵐“在翻譯《青銅葵花》時,充分考慮到目標語讀者——兒童的接受度,有意識地簡化文本,精煉語言,以迎合兒童讀者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需要”,[9]所以對“看”的省略與全文的整體語言風(fēng)格保持了一致。例如:
表2:與“青銅”搭配頻次最高的動作詞匯翻譯
中文:看到大人們往大河邊跑,他們也跟著往大河邊跑??ㄅ懿豢?青銅不時停下來等她,看她趕上來了,接著又往前跑。等他們跑到大河邊,大河邊上早站滿了人,……
英文:When they saw the adults running to the river, they ran after them and found the shore crowded with people.
上例中原文共三句話,而譯文將第一句和第三句合并,這樣夾在中間的第二句話包括句中的“看”自然進行了省略。但這樣的省略并沒有影響意思的完整,反而避免了對“他們跑到大河邊”這一動作的重復(fù),使得語言更簡潔流暢。
搭配高頻詞的頻次跟該詞在文本中的數(shù)量密切相關(guān),各種“看”在中文文本中的數(shù)量達到了739次,與“青銅”的共現(xiàn)頻次自然會比較高。對數(shù)似然比(likelihood)被認為是一種比較好的搭配強度計算方法,[10]因此,在likelihood排序下檢索出的搭配結(jié)果對研究人物的動作更有意義。同樣設(shè)置搭配跨度為“5L-5R”,按照likelihood重新排序,與“青銅”搭配強度最高的動作詞匯為“搖了搖/搖搖”(22次)和“點點/點了點”(18次),這兩個動作也正好貼合了人物的啞巴身份。將索引行導(dǎo)出,刪除并非青銅的動作,再在平行語料庫中檢索對應(yīng)的翻譯,得到以下結(jié)果:
第一,無論是“搖頭/搖手”還是“點頭”,基本都是青銅對他人提問或者吩咐的回應(yīng),所以在青銅的人際交往和與外界的交流中,高強度搭配動作比高頻動作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翻譯青銅的搖手或搖頭動作時,譯者將“搖手”都譯成“waved”,“搖頭”譯成“shook”,只有一處,“搖頭”被處理成了“nodded”,見下例:
中文:葵花問:“哥哥,你怎么啦?”青銅搖了搖頭,讓葵花將臉轉(zhuǎn)過去好好看馬戲。
英文:“Are you OK?” asked Sunflower. Bronze nodded, and told her to watch the show.
上例中,譯者將“你怎么啦?”處理成簡單的口語“Are you OK?”,如果依然按照原文將“搖了搖頭”直譯成“shook”會造成意思上的偏差,引起讀者的誤解,所以“shook”的反義詞“nodded”反而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思,且口語化的表達更易于兒童讀者的理解和接受。
第二,在翻譯青銅的點頭動作時,譯者全都按照字面簡單譯成“nodded”,只有一處做了省略,見下例:
中文:“明天,你去向那個孩子告?zhèn)€別,我們就回家了。”爸爸在心里似乎很感激那個叫“青狗”的孩子。青銅點了點頭。
英文:“Tomorrow, go and say goodbye to the boy and then we’ll go home.”
上例中,譯者只用最簡單的口語翻譯了“爸爸”的話,而將后面兩句話都進行了省略。在不影響意思表達的前提下,全文類似的省略還有多處,反映了譯者有意識地簡化文本,以適應(yīng)兒童讀者的閱讀需求所做出的翻譯策略的選擇。
2.青銅的神態(tài)翻譯
與青銅搭配頻次最高的10個動詞和搭配強度最高的10個動詞中并沒有出現(xiàn)與神態(tài)相關(guān)的單詞。因為有些神態(tài)動詞與指代青銅的“他”搭配,有些詞與“青銅”間隔較遠,在“5L-5R”跨度下無法檢索出來。例如“他笑了,奶奶、爸爸、媽媽都望著他,他還在笑,但已含了眼淚?!边@句話出現(xiàn)了兩次“笑”,“他”都指代青銅,但以“青銅”為關(guān)鍵詞檢索搭配高頻詞并不能顯示“笑”這一結(jié)果。
根據(jù)第二章研究步驟中的第三個操作,得到高頻詞檢索結(jié)果: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神態(tài)動詞為各種“笑”(119次)和“哭”(78次),這也與艾克曼在1972年提出人類的基本情感:憤怒、厭惡、恐懼、快樂、悲傷、驚訝[11]相一致。將這兩個神態(tài)的索引行導(dǎo)出,確定與青銅相關(guān)的神態(tài)動詞,得出各種“笑”22次、“哭”4次,然后在平行語料庫中檢索對應(yīng)的翻譯,結(jié)果見表3:
表3:與“青銅”搭配頻次最高的神態(tài)動詞翻譯
從表3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青銅”的各種“笑”明顯多余“哭”,說明主人公青銅在書中雖歷經(jīng)苦難仍能微笑面對生活。第二,在翻譯青銅的神態(tài)時,譯者選用最多的仍然是比較常見的單詞laugh、smile、cry等,這一簡化文本的選詞策略與對青銅動作的翻譯不謀而合。第三,在翻譯青銅的神態(tài)時依然多次使用省略策略,特別是在翻譯青銅的“哭”時,譯者省略了一半的“哭”不譯,力圖使行文更簡潔流暢,從而降低文本閱讀難度,切合兒童讀者的閱讀需求。例如;
中文:有時,青銅會突然抱住牛的頭哭起來,將眼淚抹在它的鬃毛里。
英文:In answer, Bronze would throw his arms around the buffalo’s head, and dry his eyes on its mane.
上例中,“dry his eyes”既翻譯出了“將眼淚抹……”這一字面意思,同時也暗含了前文的“哭起來”,因此無需再贅述一遍“cry”,可謂省略得當。但有時為了簡化文本,原文中特殊的意味和情感不免稍有折損。例如:
中文:他們叫他青銅,他就朝他們笑,那種無心機的笑,憨厚的笑,很單純很善良的笑,使大麥地人的眼睛與心都有點兒發(fā)酸。
英文:They didn’t call him mute to his face, and when they said his name, Bronze smiled at them, a pure and simple smile that brought tears to their eyes and a lump to their throats.
上例中,除了動詞“笑”以外,原文連用三個名詞詞組“無心機的笑,憨厚的笑,很單純很善良的笑”來形容青銅的笑容,生動地刻畫出青銅淳樸善良的人物形象,而且排比的使用也使行文更朗朗上口富有韻味。譯文將這一連串的詞組簡化成了“a pure and simple smile”,雖使內(nèi)容簡單易懂,但同時也失去了原文的語言特色,對青銅形象的塑造略有折損。
借助Antconc4.2.0的Collocate功能,設(shè)置搭配跨度為“5L-5R”,檢索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文本中與主人公“Charlie”搭配頻率最高的動作詞匯,與表1英譯本中“Bronze”的搭配高頻詞進行類比,結(jié)果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Bronze和Charlie有6個相同的高頻搭配動詞:said、looked、went、saw(see)、asked、come,說明汪海嵐在翻譯《青銅葵花》時用詞充分考慮到了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盡量向目標語進行歸化。第二,與Charlie搭配的高頻動詞一半都是各種“說”(said、cried、asked、whispered、shouted),依次分析這些高頻動詞的索引行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說”多數(shù)由Charlie本人發(fā)出,而不是由別人對他“說”,說明有別于Bronze的啞巴身份,在塑造Charlie人物形象時語言比副語言更加重要。
由于與Charlie搭配的高頻動詞中并沒有描寫神態(tài)的單詞,直接在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文本中檢索與Bronze搭配頻次最高的神態(tài)動詞:laugh(ing, ed)、smile(d)和cry(cried),得到各種laugh18次,smile 9次,cry 125次。進一步分析這三個詞及其不同形態(tài)的檢索行,可以發(fā)現(xiàn):與Charlie搭配的laugh只有1次,smile 4次,cry雖出現(xiàn)頻次較多但只有15次是由Charlie發(fā)出,且都表示“喊”或者“大聲說”的意思,并沒有“哭”的神態(tài),可見小說對于Charlie的神態(tài)描寫著墨甚少。將兩個文本進行類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兩部小說通過對副語言和語言描寫的側(cè)重點不同,向讀者呈現(xiàn)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最后,借助迅捷視頻編輯器對電影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的英文字幕進行轉(zhuǎn)寫,在轉(zhuǎn)寫后的文本中檢索與Bronze搭配頻次最高的動作詞匯see,搭配強度最高的動作詞匯wave、shook、nodded,以及搭配頻次最高的神態(tài)動詞laugh、smile、cry,可以發(fā)現(xiàn),Charlie僅與動詞see三次共現(xiàn),沒有和其他動作和神態(tài)詞匯搭配。一是因為電影的英文字幕字數(shù)遠少于《青銅葵花》英譯本的字數(shù)(7856/72132),更重要的是電影以多模態(tài)的形式從畫面、色彩、聲音等多角度展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無需過多文字贅述,反而給予觀眾更加直觀的感受,更容易吸引兒童觀眾。例如豆瓣電影網(wǎng)站上共520786人參與對電影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的評價,評分高達8.3,高于95%的奇幻片和97% 喜劇片。相比之下,《青銅葵花》英譯本在海外亞馬遜網(wǎng)站上評價達到4.6星(最高5星),但僅106人參與打分,可見汪海嵐譯作雖獲得學(xué)界認可,文本也盡量簡化,考慮了目標語讀者的接受度,但與網(wǎng)絡(luò)、影視、繪本等多模態(tài)手段相比,海外傳播度依然不夠。
綜上,《青銅葵花》在塑造主人公青銅時,從副語言中的動作和神態(tài)兩個角度出發(fā),生動刻畫出了“啞巴”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英譯本在翻譯青銅的副語言時,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文學(xué)的語言特征,選用常規(guī)的簡單詞匯,并適當省略文本,精煉語言,成功重塑了青銅的人物形象。與英文原創(chuàng)兒童小說CharlieandtheChocolateFactory進行類比,兩個文本塑造人物時的側(cè)重點不同,Bronze強調(diào)副語言而Charlie更側(cè)重語言。同名電影字幕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與Charlie搭配的動作和神態(tài),但電影的多模態(tài)形式無需依賴文字,卻比文本形式更易傳播和接受。
沃克作為“國際知名的獨立童書出版機構(gòu),為《青銅葵花》邀請的譯者汪海嵐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中英翻譯”,[12]其英譯本雖質(zhì)量不錯也獲學(xué)界認可,但海外傳播度依然不夠。我國兒童文學(xué)的海外譯介應(yīng)擺脫依賴紙質(zhì)媒體的單一形式,借鑒成功的外國兒童文學(xué)傳播案例,將更多優(yōu)秀的中國兒童文學(xué)搬上英語國家的銀幕,[13]并利用國外成熟的網(wǎng)絡(luò)平臺,如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進行文字、圖片、電影等多模態(tài)形式的傳播,切實有效地開辟“走出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