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陜西蒲城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北京文學(xué)》《散文》《美文》等。曾獲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xué)獎等。
豐德寺
終南山灃峪口之東坡上。隋前,智藏和尚建筑,隋文帝詔為豐德寺。
隋唐時佛教鼎盛,宗派林立。唐高僧道宣研修佛學(xué)真諦,遁潛豐德寺,開設(shè)戒壇、傳受佛戒、宏演律學(xué),創(chuàng)立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南山律宗派。因律宗開啟性的典籍《南山宗羲》《比丘尼鈔》皆于此完成,故尊豐德寺為律宗祖庭。
豐德寺養(yǎng)人、養(yǎng)心、養(yǎng)眼。四周植被蒼翠,空氣甜潤。枸樹、山椿、老槐、柿樹豐俊奇秀,晨晨暮暮臨風(fēng)聽經(jīng)。寺上方,形似臥象,豐德寺恰好坐落在逶迤起伏的象鼻前端。是象鼻挑著寺院,還是寺院壓著象鼻,恐難辨言。大象飲罷灃河水,蜷跪著歇息,曼舞飄緲的靄煙在象身、象頭、象耳間輕柔流動,它忍耐不住要打噴嚏了……呼之欲動,栩栩如生,觀者無不贊嘆自然神奇之造化。象乃佛教吉瑞寶物,普賢菩薩的坐騎正是一頭擅云能霧的神象。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一座靈脈啊。
方丈比丘尼頓宣法師,滿臉肅氣,言語投機方有談笑。這也難怪,豐德寺為律宗祖庭,遵奉佛家戒律為楷范。寺院處處張示戒規(guī),大雄寶殿門口設(shè)有半人高木柵門,牌宣:非本寺僧眾敬香、功課等,其他人一律禁內(nèi)??吞脰|墻亦貼告:掛單大僧不得留宿寺中。不言而喻,凡男性是不能在豐德寺過夜的。
尼眾自食其力,將后院三分菜地務(wù)弄得異常繁實。熟過了的豆角順藤吊在半空,溫吞吞的樣子很是自得。大青菜長得油光可鑒,肥厚的菜葉失去重心趴到了地面上。最有意趣的是結(jié)在青瓦屋檐上的桔色南瓜,索居孤臥,參禪一般。
山上生活不便,米面等所需物品均由雙軌機動小貨車馱運。鐵軌從寺后通至百丈深谷,一條鋼纜系車,谷上居士接車裝貨,谷上人操作全憑感覺。崖旁探視,黑森森不見底,身體寒噤,直叫艱險。頓宣法師道:生活簡苦尚可捱,人禍煩惱卻無奈。豐德寺屢受劣人破壞。聞名遐邇的三戒壇被當(dāng)?shù)厥翂炄?,眾尼痛心疾首。亦有人常劈寺中古木?dāng)柴用。更甚之,前幾日,大寮內(nèi)正蒸的米飯砉然被人連鍋竊去。
雖豐德寺和終南山凈業(yè)寺同為律宗祖庭,然景象迥然兩異,凈業(yè)寺香煙繚繞,豐德寺內(nèi)斂清靜。一個主外修,一個練內(nèi)修,佛陀無我相的圓融在此體現(xiàn)了。
鏡照寺
車子從一段碎石鋪成的窄坡上俯沖下來,鏡照寺便在眼前了。
寺內(nèi)大雄寶殿、觀音菩薩大殿、彌勒佛大殿各一座。左側(cè)為修葺一新的齋堂,右邊是客堂,旁立一口鐵鐘,年代不遠,上鑄“鏡照寺”三字。寺后土崖下鑿了幾孔窯,是供居士小住及當(dāng)家?guī)煾羔屟輭坩樉男嗅t(yī)用的。
聽到院內(nèi)的聲響,一位和尚挑簾而出。此人體瘦,臉帶佛相,兩目清澈,聲帶嘶啞卻內(nèi)透剛勁,蓮步如風(fēng),甚利落。這就是鏡照寺主持釋演壽師父。我和他數(shù)月前有一面之緣,這回來不算新識。
鏡照寺始建于唐代。它的來歷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隋大業(yè)間,山西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太原,準(zhǔn)備推翻隋暴政。李淵率兵過武功雍塬,見此地景物形勝,便歇馬停宿。一日,夫人竇氏晨起篦頭,手中銅鏡隱映出一座古寺,竇氏大為驚異,轉(zhuǎn)身眺去,卻見對面幽谷寂靜,祥云縈繞,并無一物。李淵反隋建唐,竇氏貴為皇后。她將此感應(yīng)告于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孝心崇厚,遂母愿在此建造了一座氣勢巍峨的寺廟,因鏡中照現(xiàn)佛寺,故名:鏡照寺。
先前的鏡照寺位于楊陵大寨鄉(xiāng)陳家溝谷底,依塬傍水,樹木郁郁。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和尚釋演壽主持鏡照寺,他法心宏堅,四處呼號,竭力改變了古寺昔日的破敗形狀。建成四大天王殿三間,千手千眼菩薩殿三間并檀木觀音像一尊。后來釋師父又將寺院移至溝畔平臺,多方籌措才有了今日鏡照寺宏偉的面貌。清光緒二十三年《重修鏡照寺碑》載:“清初,寺前后左右,地畝治產(chǎn)一百零八畝。東止河心,西止塬邊皂角樹,南止后塬溝,北止五神廟?!贬寧煾刚f他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將鏡照寺恢復(fù)到清初的原貌。
鏡照寺景象宜人。高塬盡染綠色,幽谷飛煙流翠,湋河水光粼粼,迂回彎折?!锻⒈焙阌午R照寺》:“聞來尋勝地,香剎傍山陰。殿外水聲冷,臺前草色深。鏡空窺色相,月白照禪心。早悟菩提理,常思依梵林?!辩R照寺的景物與禪境,清代著名學(xué)者張承煜已經(jīng)說得很透,我不敢再發(fā)什么感慨了。
演壽師父好客,執(zhí)意留我們在寺中用飯。進入齋堂,迎面供奉著張口開笑的彌勒佛。半新的條凳、長桌滿滿擺了一屋子。灶屋里四五位俗人裝束的中年婦女忙著燒火,擇菜,搟面。她們均是附近城鄉(xiāng)的居士,一有空閑便馱著菜蔬米面,自愿到寺中做工做事。其中一個十余歲的小女孩殷勤地為客人端碗拿筷,很是大方。難道她也是小佛教徒嗎?詢問得知,她是釋演壽師父收養(yǎng)的孤女,正念小學(xué)四年級。幾十年來,釋師父慈悲為懷,收養(yǎng)孤兒孤女五人有余。
臨別,釋演壽師父贈我佛經(jīng),他說靜心去讀,可解消煩惱?;厝ズ?,手中的經(jīng)書怎么看也看不進去,峻朗的鏡照寺依然清晰地在腦海里浮現(xiàn),久久也抹不去。
責(zé)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