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娘的一枚枚小果子,承載了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那漫山找尋的樂趣,那入口爆汁的甘甜,那貪吃后便秘的難堪……想必喜歡吃這小果子的人多半已不再年輕。桃金娘是嶺南山野間最常見的一種灌木,系桃金娘科植物,別名有很多,如金絲桃、山稔、捻子、多妮、山菍、稔果、崗稔、多蓮、菇稔等。
關于桃金娘名字的由來有很多說法,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叢生野間,似梅而微銳,似桃而色倍赬(cheng),中莖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桃金娘。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
也有傳說桃金娘是從“逃軍糧”演變過來的,傳聞在戰(zhàn)亂年代,百姓為躲避戰(zhàn)火逃到山林里,用它來果腹,才得以保住性命,為紀念這段經歷,人們便稱這種果子為“逃軍糧”,后來以訛傳訛就變成了“桃金娘”。
從眾多帶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的名字及許多的典故民謠中可以看出,桃金娘是一種親民且具有深厚鄉(xiāng)村文化底蘊的植物。
桃金娘雖是野花,但較之家花卻毫不遜色。五六月間,滿山的桃金娘花開了,放牛娃在爛漫的山花間嬉戲打鬧,采摘山花做成花環(huán)或花束,歡樂的笑聲回蕩在曠野上。它一邊開花一邊結果,花期長達2個多月,花先紅后白,在花色變化過程中由紫紅漸變?yōu)榉奂t、粉白、白色,因此在同一植株上花色變化大,紅白相映,甚為引人注目,是良好的野生觀賞花卉。
相傳桃金娘曾是希臘愛神阿美羅狄蒂的圣樹,故享有“愛神木”的美稱,羅馬人用它來裝飾婚宴的桌子。直到如今,桃金娘仍然作為中東地區(qū)新娘的捧花而頻頻出現在婚禮上。
桃金娘的果為漿果,外形像個精美的小酒杯,在果中有芯,貌似一條小蟲子,味苦澀,食時去除,芯外多籽,味道異常甜美。猶記得家鄉(xiāng)有民謠唱道:“六月六稔子紅個篤,七月七稔子熟滴滴,八月八稔子烏叭叭,九月九稔子甜過酒,十月十稔子當柴拾?!泵裰{真實地寫照出果實的生長成熟過程。中元節(jié)后,就到了桃金娘熟到發(fā)紫的時候,這時的果子最為好吃,回味甘甜,吃完后唇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
桃金娘的果實雖小,但勝在結果量大和掛果期長,從前在山間自出生長的桃金娘,饋贈的果實根本吃不完。何況每個人一次也不敢多吃,否則第二天就難受了。然而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人們發(fā)現除了將成熟果當水果生食外,果實也可以用來泡酒。桃金娘所含色素對光和熱穩(wěn)定性很好,是很有前途的天然色素。
除了惠及人類,桃金娘的果實也是鳥兒的美食大餐,鳥吃了果子后,小而多的種子無法消化便隨著其糞便隨排隨播,于是桃金娘也得以漫山遍野地生長,桃金娘與鳥兒就這樣和諧地互惠共利,成全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