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芳
森林和草原,是地球上最美麗的綠色景觀之一,是無數動植物生存的重要家園,更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重要地區(qū)。
大熊貓、亞洲象、長臂猿、朱鹮、東北虎、蘇鐵、珙桐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拯救、繁育都是在林草這種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得以實現的。我國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工程等重大生態(tài)工程,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作出了重要貢獻。
美麗林草,美麗中國!讓我們一起走進林草天地,領略其中的生物多樣性之美!
本世紀以來,我國在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方面,為全世界貢獻了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迅速、增量最大的國家;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積高達 13.14 億畝,居世界首位。
在我國的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qū)(即“三北”),分布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廣袤的戈壁,約占全國風沙化土地面積的85%。從1978年至今,世界歷史上建設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在這里一步步扎實推進,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筑起了一條牢不可破的“綠色長城”。
在云南的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保存有中國面積最大、最完整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生長著2100多種高等植物,棲息著810多種動物,是我國物種豐富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
“三北”防護林工程
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qū)內,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濕地,在潮起潮落間凈化海水、防風固沙、固碳儲碳。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以每年約1%的速度遞減的態(tài)勢下,此地紅樹林的面積卻實現了逐年增長,是國際公認的成功范例。
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被譽為地球的“皮膚”。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黑龍江等大江大河的源頭都在草原。
我國草原面積居世界前列,為39.68億畝,不但擁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草原,還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高寒草原,散布于各類型草原上的動植物物種有1.7萬多種。
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空中草原,海拔2158米,亞高山草甸、針葉林、闊葉林等植被類型豐富,還有鹿、狍、獾等野生動物,仿佛一片漂浮在空中的綠色海洋。
?普洱太陽河森林公園
在內蒙古,敕勒川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是歷史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天然草場,曾一度因干旱少雨、采石開墾而生態(tài)惡化。經過10年修復和保護,如今再次綠草如茵、野花繁盛,有60多種植物的覆蓋,有野兔、狐貍、紅隼(sǔn)等動物的回歸,多樣的生命重新煥發(fā)蓬勃生機。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人不負自然萬物,自然萬物也必不負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要保護生物棲息地,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希望所有人都愛護森林和草原,守護好我們的綠色寶藏!
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000多年前,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中記錄了近600種動植物,并提出了喬木、灌木的概念,被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中庸》中提到“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即多樣性的生物之間能夠和諧共存。
古代也有嚴格的法令,規(guī)定不得在生物繁育生長的時節(jié)砍伐樹木、捕獵鳥獸和魚鱉……這樣百姓就能獲得充足的食物。這表明,古人在幾千年前就認識到只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才能實現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