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欽
鄧小平酷愛讀書,即使身處逆境,仍重視讀書學習,可以說,他從閱讀中獲取了精神力量。
“文革”中堅持讀書學習
1969年10月26日下午4時,鄧小平夫婦與繼母夏伯根和女兒鄧林一家四人被“疏散”到江西省新建縣望城崗原福州軍區(qū)南昌陸軍步兵學校校長住的小樓。在新建縣的 3年里,鄧小平并未消沉,每天除了勞動和家務,他的時間大部分都用在了看書、看報和聽廣播上。這幾年,鄧小平通讀了大量的馬列主義著作、《毛澤東選集》、“二十四史”等重要的歷史著作以及古今中外文學和其他各種名著。這幾年的讀書和思考為后來他的復出和推動改革開放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睡前愛看武俠小說
鄧小平習慣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時看武俠小說。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會帶上武俠小說。鄧小平的小女兒鄧榕說:“父親睡前愛看武俠小說,是貪它不用動腦筋,看得輕松、不累,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實際上,書中的人物、情節(jié)、結局,他一個都沒有記住。為了試探他,我們有時把上個月他剛看完的武俠小說又放在他的枕邊。結果,上床后,父親照樣拿來看,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一點也沒有察覺到是上個月剛看完的‘舊書?!?/p>
鄧小平的護士郭勤英曾說,鄧小平喜歡看的武俠小說,都是港臺作家寫的,像古龍、金庸和梁羽生的,鄧小平都看過,看得較多的是《射雕英雄傳》。1970年代,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在內(nèi)地尚未公開發(fā)行。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后恢復工作不久,就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愛不釋手。鄧小平是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在中國內(nèi)地最早的讀者之一。
鄧小平讀武俠小說并非完全是為催眠和消遣,他能夠將自己的命運聯(lián)系書中人物的命運思考人生,獲取人生的精神力量。1981年,他會見金庸時說:“歡迎查先生,我們已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歷經(jīng)磨難才成大事,這是人生規(guī)律。”
1981年,金庸先生被鄧小平接見回到香港后,立即給鄧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也就是在鄧小平會見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說在內(nèi)地“開禁”,并很快成為暢銷書。被鄧小平接見后,金庸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祖國統(tǒng)一的事業(yè)中。他說:“訪問大陸回來,我心里很樂觀,對大陸樂觀,對臺灣樂觀,對香港樂觀,也就是對整個中國樂觀!”
通過《聊齋志異》感悟哲理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曾經(jīng)說鄧小平“喜歡看寫鬼的書”,尤其是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鄧小平夫人卓琳說他不僅在北京時經(jīng)??础读凝S志異》,外出時還帶著《聊齋志異》;他還讓工作人員把《聊齋志異》拆成活頁,外出時帶幾篇,有空了就會看?!读凝S志異》雖然是在談鬼說狐,但卻很具思想價值,通過鬼狐不僅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有的作品還闡釋了許多寓意和哲理,比如鄧小平最愛的《畫皮》《口技》《驅怪》等。鄧小平從中看出的是人生,看出的是哲理。
《聊齋志異》手稿本卷三《驅怪》篇末,有“異史氏曰:黃貍黑貍,得鼠者雄!”貍,就是貓的意思。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從這里我們就可見《聊齋志異》對于一代偉人的影響。這些哲理不僅影響了偉人的思想,還通過他的實踐影響了中國。(摘自《學習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