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被火熏黑的不銹鋼勺子沒入水中,又變回了原來的顏色,無比光亮。這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像魔法?
別急,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實驗材料
打火機、不銹鋼勺子、蠟燭、透明水杯,如圖1。
實驗步驟
1.用勺子盛一點水,觀察正常情況下,水在勺子中流動的情況,如圖2。
2.用打火機點燃蠟燭,手握緊勺子柄靠后的部分(以防燙傷),壓住蠟燭的火焰,注意不要讓火焰熄滅。翻轉勺子,讓蠟燭的火焰將勺子表面全部熏黑。如圖3。
3.用完全被熏黑的勺子從杯中盛一小勺水,與勺子沒被熏黑前盛水時的情況進行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水變成晶瑩剔透的小水珠,在勺子中自由滾動,如圖4。
4.把熏黑的勺子慢慢放入裝有清水的透明水杯中。我們俯視勺子,發(fā)現(xiàn)勺子一接觸清水,接觸的部分就變得無比光亮,還泛著銀白色的光澤。勺子表面好像出現(xiàn)了一些透明的物質,如圖5。
5.在勺子完全沒入水中后,黑勺徹底變成了有光澤的“銀勺”。
原理說一說
1
將勺子靠近蠟燭的火焰,勺子被熏黑,上面多出一層黑色物質,這與蠟燭的成分有關。
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碳鏈很長的烴類有機物,含碳量很高,燃燒時容易產生碳單質,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黑色物質。
2
蠟燭的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和焰心。焰心主要是蠟燭的蠟油蒸汽,溫度最低。內焰是石蠟燃燒不充分的地方,溫度比焰心高,會產生一些碳納米顆粒。外焰與空氣接觸最充分,燃燒也最充分,火焰最明亮,溫度最高。
當我們把勺子靠近蠟燭內焰時,碳原子會游離出來,由于沒有足夠的氧氣與之結合,它們就會聚集在勺子表面,形成一層疏水的碳納米顆粒。這時候,把水滴在勺子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水珠在勺子上滾來滾去。
3
把熏黑的勺子完全放入水中,勺子看上去變得銀光閃閃,而且拿出后不沾水。這也是勺子表面的碳納米涂層在發(fā)揮作用。
熏黑的勺子被放入水中后,碳納米涂層吸附一層空氣膜,使得水無法浸潤勺子表面,發(fā)生光的全反射。這時,我們看到的是空氣膜反射光線,形成了銀光閃閃的視覺效果。
拓展小課堂
碳單質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常見的石墨鉛筆中的石墨微粒,還有鉆石、富勒烯和碳納米管等。金剛石、石墨、富勒烯都是碳的同素異形體,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廣泛應用于珠寶、電子產品、能源等。
在工業(yè)生產中,碳納米顆粒被廣泛應用于防腐、防污、輕質化等方面。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太空電梯的材料就是碳納米管。
安全提醒
1.請確保在成年人的監(jiān)護下進行實驗。
2.使用火源時,務必注意安全,火源一定要遠離可燃物。
3.實驗結束后,請及時處理實驗廢棄物,確保環(huán)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