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禾
我曾三次去浙江松陽,卻第一次走進養(yǎng)在深山皺褶里的西坑村。
松陽是一座有一千八百余年歷史的古老縣城,據(jù)史載,公元199年的東漢時期已形成建制,隸屬于會稽郡管轄。相比于有些遙遠的杭州、寧波等日新月異的大城,遠離塵囂,群山環(huán)抱,坐落在松陰溪畔的松陽,恰因其地處偏僻,至今仍隨處可見到慢生活的悠然和緩慢。小橋溪澗、霧靄殘陽、泥墻黛瓦、竹林茶園、雞犬相聞、苔痕上階、草色入簾,融合了高速公路上的車來車往和街頭巷尾的人影憧憧,變得既熟悉又陌生。在這里,不但能信步古街,體驗山外幾近失傳的各種老手藝,也能抵達絕壁懸崖之上,推開先鋒書店臨淵的木格窗欞,遠眺春風(fēng)里的寂寞花開和眾鳥競渡。在我看來,松陽之所以被描述為中國“最后的江南秘境”,除了養(yǎng)在群山褶皺里的一百多座古村落留存了活生生的江南鄉(xiāng)村歷史,也包含了對某種不斷喪失不可挽留的痛惜和悲憫。三次去松陽,我先后走訪了南岱、陳家鋪、松莊、酉田、平田、上田、楊家堂、橫坑等十多座如今已經(jīng)列入保護名錄的國家級古村落,親睹其古樸天然的自然風(fēng)景,感受其綿延的歷史文脈,還在某個瞬間生出了欲走還留的悵然。盡管我知道這只是心中剎那間涌起的淡淡鄉(xiāng)愁,卻仍然神思恍惚。
還是來說說西坑村吧。
西坑村位于距松陽縣城東北方向約十五公里的四都鄉(xiāng),四都源支流繞村流過,故名西坑。西坑村整個村子坐落在海拔六百五十米的山頂臺地上,坐西朝東,建于北宋的松宣古驛道穿村而過,現(xiàn)存的傳統(tǒng)建筑群集中修建于清代,風(fēng)貌協(xié)調(diào),布局精巧,黃墻(夯土)灰瓦,馬頭墻錯落有致,檐下多木雕,以人物花草、蟲魚鳥獸為主題,栩栩如生。不但用料講究,而且藝術(shù)價值頗高。傳統(tǒng)建筑與林立的松樟修竹渾然天成,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而悠遠的畫卷。近年來,原住村民大多去了山下和縣城工作和居住,西坑村成了松陽最早的高端民宿進駐和開發(fā)的村落,不足百戶的山村,容納了云端覓境、過云山居、云棲伍間、齊云軒等十幾家規(guī)模不等的高端民宿。我和詩人汗漫、余笑忠等沿幽谷山溪茂林修竹一路前行,在村口下車后,就有兩條渾身如炭火般紅亮的田園犬搖著尾巴跑過來,走在我們身前,穿過曲折逼仄的卵石小巷,很快就來到了云端覓境民宿臨淵的陽臺上。留宿西坑的客人在這里,不但可于清寂中品茗論道,近聞耳畔松風(fēng)竹喧,街巷深處雞鳴犬吠,遠眺數(shù)重山外明滅隱現(xiàn)的萬家燈火和車水馬龍,還可凝觀空山新雨飛瀑疊泉亂云飛渡,在璀璨星空下反復(fù)尋找和確立自我在人間的位置。漸漸地,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恍如已超脫了世間瑣碎,卻又被山下裊裊煙火警醒著,那兒就是你此生割舍不了的牽絆。說到底,即使美好如西坑村這樣落在云間的古村,也只是“世內(nèi)”的桃源勝境,即使久住下來,你沐浴的仍是陽光煙嵐,耳畔回響的仍是人間風(fēng)聲雨聲。
——多好啊,在松陽,有西坑這樣居于塵世又超脫了塵世的所在。這樣的去處也是我理想中的詩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