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公子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在淮南市召開,首次發(fā)布武王墩一號墓階段性重磅發(fā)掘成果。圍繞“武王墩”的討論,將淮南市壽縣這個不算出名的小縣城推向人們的視野。
壽縣別稱壽州、壽春,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將楚國的都城遷移到壽春。壽春見證了楚國的暮色,18年后,楚國便在這里結(jié)束了其蕩氣回腸的歷史。
最后的合縱
早在春秋時期,壽春一帶就有一個淮夷小國州來。之后,吳國與楚國爭霸,又把盟友蔡國遷徙到州來,稱為下蔡,建國后這里還出土了蔡昭侯墓;而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又在這里建設(shè)壽春邑;戰(zhàn)國后期,楚國還遷都到了壽春,成為楚國最后一個都城。西漢前期,漢文帝把弟弟劉長封為淮南王,又以壽春為都城所在地,著名的淮南王劉安就是劉長之子;東漢后期,還有軍閥袁術(shù)在壽春稱帝,建國號為“仲家”。東晉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也是在這里發(fā)生的。
時至今日,在這些歷史政權(quán)與歷史事件中,留下文化遺存最豐富的要算戰(zhàn)國楚國,今天壽縣博物館又叫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盡管楚國在這里定都還不到19年,但畢竟是當(dāng)時除了秦國外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在這里也遺留下不少波瀾壯闊的華章。那么,楚國是如何遷都到這里,又是怎么被滅亡的呢?
故事就要從楚頃襄王開始說了。楚頃襄王就是“襄王有意、神女無心”的那位楚王,他即位時楚國都城本來在耕耘多年的郢都,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荊州市一帶。不過,在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時,秦國名將白起攻入郢都,頃襄王只能帶領(lǐng)百官東遷到陳,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一帶,稱為陳郢。六年后,秦、楚兩國又修好,頃襄王把太子完送到秦國當(dāng)人質(zhì),并讓弟弟黃歇作為太子的師傅。
頃襄王三十六年(前263年),頃襄王病重,派使者去秦國請放太子回國即位。秦昭襄王開始不同意,黃歇就讓太子裝扮成使者車夫混了出去。太子回國后即位,就是楚考烈王,黃歇也被任命為相當(dāng)于相邦的令尹,封淮北十二縣,號為春申君??剂彝趿辏ㄇ?57年)發(fā)生了著名的“毛遂自薦”事件。毛遂作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自薦出使楚國并逼迫考烈王結(jié)盟??剂彝醪坏貌煌?,派春申君、將軍景陽等救助被秦軍包圍的趙國都城,秦軍不戰(zhàn)而走。
在春申君的奔走下,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趙、魏、韓、燕五國聯(lián)軍伐秦,以楚考烈王為合縱長,也就是聯(lián)盟領(lǐng)袖,趙國將軍龐煖作為統(tǒng)帥。不過,五國聯(lián)軍剛打到秦國要塞函谷關(guān),秦兵蜂擁而出,五國聯(lián)軍敗走。正是在這次伐秦失利的背景下,鄰近中原的陳郢顯得非常危險。春申君聽從門客朱英的建議,請考烈王從陳郢遷徙到壽春。同年,楚國正式遷都,改壽春為郢。從此,東方諸侯也再沒有拉扯出一支合縱抗秦的隊伍。
近日公布的淮南武王墩一號墓的階段性發(fā)掘成果,確定武王墩是至今科學(xué)發(fā)掘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結(jié)構(gòu)最復(fù)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其實,在此之前,武王墩附近地區(qū)還出土過李三孤堆和三里冢兩座楚墓。武王墩、李三孤堆和三里冢都是土名。學(xué)者一般認為,李三孤堆出土了楚幽王青銅器,就是幽王墓;三里冢未正式竣工,就是短暫在位的哀王墓;既然排除了幽王和哀王,又不可能是亡國的負芻,所以武王墩最可能是楚考烈王墓。
春申君之死
雖然楚考烈王在歷史上不算有名,但關(guān)于他有一則的八卦新聞。這件事記錄在《史記·春申君列傳》中,說繼任的楚幽王并非考烈王之子,而是春申君之子。
《春申君列傳》說,考烈王一直沒有兒子,春申君也為繼嗣擔(dān)憂。這時,趙國人李園帶著妹妹來到楚國,他的妹妹非常漂亮。李園本來想把妹妹獻給考烈王,但聽說考烈王不宜生兒子,就把妹妹獻給了春申君。不久,李園的妹妹懷孕了。李園就去和妹妹商量,讓妹妹去勸春申君,說考烈王沒有兒子,只能立兄弟為儲君,到時候春申君還能安享富貴嗎?所以不如把妹妹獻給考烈王。如果生了兒子,那楚國不就是春申君的了嗎,還用擔(dān)心什么呢?
春申君非常贊同,就把李園妹妹獻給考烈王,考烈王也就臨幸了李園妹妹,不久后生下一個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幽王熊悍??剂彝醮笙?,立熊悍為太子、李園妹妹為王后,李園也由此受寵并且參與政事。但李園卻不是真正為春申君著想,他暗中蓄養(yǎng)死士,想趁機殺掉春申君滅口。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泄露這個秘密了。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門客朱英向春申君獻策,說您擔(dān)任楚相二十多年,大王去世后您輔佐少主,可以像伊尹、周公這樣攝政,這是“無望之福”;李園是您的仇人,楚王去世,他一定會殺您奪權(quán),這是“無望之禍”;您把我安排到大王身邊擔(dān)任侍衛(wèi)郎中,楚王去世,李園一定先入宮,我就為您殺李園,這是“無望之人”。春申君卻完全不以為意,他認為李園勢力很弱,自己對李園也好,李園何必這樣呢?朱英見勸諫無效,就逃跑了。
十七天后,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搶先入宮,并且埋伏下死士。等到春申君入宮,死士涌出將其殺死,將其斬首扔到宮門之外。李園又下令將春申君家族滿門抄斬。
其實,李園殺春申君根本還是為了奪權(quán),而不是什么擔(dān)心泄密。因為考烈王的兒子并非只有幽王一人,還有幽王同母弟哀王,哀王異母兄負芻,他們不可能都是其他人的兒子。李園應(yīng)該只是通過春申君的關(guān)系,將妹妹獻給了考烈王,但春申君與李園妹本身沒有關(guān)系。
李園殺死春申君,自己擔(dān)任令尹輔佐幽王,李園妹也成為李太后。幽王在位十年后去世,由同母弟哀王熊猶即位。哀王在位僅兩個月,被異母兄負芻所殺,負芻自己做了楚王。據(jù)《越絕書》,負芻發(fā)動政變時還殺了李園和李太后。歷史學(xué)者李開元指出,正是由負芻作為庶子篡位,為了尋求政權(quán)合法性,所以和他的黨羽才編出幽王生父是春申君的謠言。這個故事后來還被編到了秦始皇頭上,就是《史記·呂不韋列傳》說的秦始皇生父是呂不韋。
昌平君疑云
負芻殺死哀王篡位之前,秦國已開啟了統(tǒng)一天下之路。就在負芻篡位的同年,秦國名將王翦攻滅趙國;楚王負芻二年(前226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攻打楚國,奪下了十多座城池;同年,王翦又攻下燕國都城。負芻三年(前225年),王賁滅魏國。秦國既然已經(jīng)滅亡了三晉,又把燕王逼得茍延殘喘,接下來自然要對楚國動手了。
秦國在位的是秦王政,也就是后來的秦始皇。秦始皇問將軍李信,我想滅亡楚國,你需要帶多少人呢?李信跟隨王翦參與了攻燕,他自信滿滿地說,我不用超過二十萬人即可。秦王政又問王翦,王翦卻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政就派李信、蒙武率軍二十萬進攻楚國,王翦托病辭職,返回鄉(xiāng)里養(yǎng)老。
李信和蒙武分頭行動,李信攻下平輿;蒙武攻下寢(今河南沈丘一帶)。兩軍都取得勝利后,約好在城父會合。李信此時完全沉浸在初戰(zhàn)告捷的喜悅中,全然沒發(fā)現(xiàn)一支楚軍已經(jīng)尾隨自己三天三夜。楚軍突然襲擊李信,李信大敗逃走。楚王負芻在擊敗李信后,也有了信心,下令楚軍繼續(xù)西進,攻打秦國。秦王政只好咬咬牙,甩出六十萬大軍,請老將王翦出山。
負芻四年(前224年),王翦、蒙武率軍六十萬攻打楚國,楚王負芻自然不能掉以輕心,派將領(lǐng)項燕率領(lǐng)大軍前往迎戰(zhàn)。秦軍遠道而來,楚軍以逸待勞,所以王翦沒有選擇與項燕迅速決戰(zhàn),而是堅守壁壘,讓士兵們吃好睡好,就是不接受楚軍的挑戰(zhàn)。過了一段時間,王翦聽說士兵喜歡玩投石、超距之類的運動,就知道士兵們現(xiàn)在精力充沛,可以作戰(zhàn)了。此時,楚軍大概補給出現(xiàn)問題,開始往東撤退。
老謀深算的王翦這才決定追擊,占領(lǐng)了楚國北起陳郢、南至平輿的很多城邑。在蘄縣(今安徽宿州一帶),秦軍大敗楚軍,項燕亡于戰(zhàn)場。于是秦軍乘勝攻城略地,掃蕩楚國的淮北地區(qū)。楚王負芻五年(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入壽郢,俘虜負芻,楚國滅亡。
對于秦滅楚一事,在《史記》多篇都有記錄,其中《楚世家》《王翦列傳》《蒙恬列傳》相對比較一致,不過,《秦始皇列傳》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記錄,說的是前224年王翦取陳郢以南至平輿,即俘虜了楚王負芻;而項燕又立昌平君為楚王,在淮南反叛秦國;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昌平君戰(zhàn)死,項燕自殺。這樣一來,楚國末代國王又成了昌平君。
昌平君據(jù)說是楚公子,歷史學(xué)者李開元認為他是考烈王在秦國做人質(zhì)時所生,之后在秦國長大并擔(dān)任秦國丞相。后來秦王政為了剝奪外戚的權(quán)力,將昌平君外放到陳郢,昌平君卻聯(lián)合楚人反叛、偷襲李信,最后還被項燕擁立為楚王。其實,從《史記》另幾篇記載來看,這段記載很可能是誤記?;蛟S正如日本學(xué)者鶴間和幸所說一樣,大概是因為楚人對項燕和昌平君的思念,才產(chǎn)生楚王被俘虜后他們一直頑強抵抗到最后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