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邵雍所作《山村詠懷》中有如下描述:“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笨此坪唵蔚摹笆畟€數(shù)字”,卻恰是詩詞的妙境之處。詩人將詩詞藝術與自然風光有機結合,情景相互交融,體現(xiàn)了詩人物我永恒的哲學思想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在眾多二胡作品中,以自然風光為創(chuàng)作靈感,借景抒情的樂曲屢見不鮮。如《江南春色》《山村小景》《椰島風情》等,都體現(xiàn)出作者對祖國秀麗山川的無限贊美和喜愛之情。其中,陳耀星先生1983年創(chuàng)作的《山村小景》一曲,以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清新爽朗的旋律線條,生動活潑的音樂語匯,描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村水墨畫。在二胡小型作品中,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深受專業(yè)二胡工作者和業(yè)余二胡愛好者的喜愛。
樂曲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有其獨特之處。①篇幅體裁短小精悍,易于學習;②旋律線條優(yōu)美流暢,深入人心;③藝術表現(xiàn)虛實相間,氣韻生動;④謳歌贊美生命韻律,意境深遠。本文將從“線條”“氣韻”“意境”三方面入手,圍繞樂曲的旋律特點、藝術處理、審美特點展開分析,力求探索音樂藝術與人文情懷的關系。
一、旋律線條,以情動人
中國的繪畫、書法、雕刻、舞蹈、歌唱等藝術形式,都特別注重線條的流動感,器樂更是如此。二胡作為民族弓弦樂器的一種,與生俱來擁有著“線條的美”,音符在琴弓之間不斷衍生出無窮的生命力。那近似人聲的樂音,時而婉轉優(yōu)美,時而圓潤渾厚,更易于表達出人們內心的情感,被人們所接受。旋律線條不僅僅是音符的組合,更是一種內在節(jié)奏的有機聯(lián)系。二胡教育家張慧元教授說過:“二胡是以展現(xiàn)旋律為主的傳統(tǒng)樂器,不論是傳統(tǒng)音樂或是新(近現(xiàn)代)音樂作品,旋律總是合理地置于作品的不同形態(tài)之中,有機組合,形成相互表現(xiàn)的動態(tài)機制?!?/p>
1.旋律與節(jié)奏
《山村小景》這首樂曲慢板唯美悠揚,快板酣暢淋漓,全曲結構緊湊,一氣呵成。呈現(xiàn)出A-B-A(慢-快-慢)的三段體曲式結構。
A段:主題在引子的起呈下“娓娓道來”,整段旋律起承轉合,如詩如畫,給人親切、質樸之感。那些具有山東地方色彩的旋律語匯和豐富變化的節(jié)奏律動,能激發(fā)演奏者的內在情感。
“音樂中的節(jié)奏不僅是一個代表時間關系的范疇,而且還是一個樂曲表現(xiàn)力的范疇,從廣義上講,節(jié)奏還是一個表示崇高形象和藝術形式的范疇?!雹?/p>
第一個“A”音,用泛音演奏,如清晨的露珠一樣晶瑩剔透。第二拍要結合附點時值的律動,演奏出 “幽默俏皮”之感。
本段蘊含的附點音符、切分節(jié)奏以及跨節(jié)弓等,為旋律的動感和音樂個性的表達,起到了重音倒置的作用。
因此,想要勾勒出旋律線條的形態(tài)之美,必須要深入到節(jié)奏律動的脈搏中去,這樣演奏出的音樂才能更立體,更有層次感。儒家哲學的“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闭f明了中國音樂的部分準確度來源于節(jié)奏。
2.旋律與節(jié)奏、速度、音樂情緒的關系
“當某種情緒色彩被注入音樂之中時,在這種情緒色彩顯示出一定表現(xiàn)力的同時,速度和節(jié)奏與演奏者塑造音樂形象的過程直接相關。如果詮釋者能夠準確地把握住它,那他就能自如地演奏音樂作品;如果他不能把握住它,他所詮釋的音樂作品的藝術思想可能會變得異常,有時甚至會被完全扭曲。”②
如果說A段是一杯淡茶,讓人回味無窮,那么B段就是一杯濃茶,濃濃的味道喚醒了演奏者的藝術激情。
B段是歡快、愉悅的小快板。要想演奏出輕松愉快的旋律特點,就必須對節(jié)奏型的特點進行分析處理,緊密聯(lián)系作品思想和音樂風格,達到演奏技法和音樂風格的完美統(tǒng)一。
為了增強旋律風格色彩,作曲家恰到好處地運用“切把”演奏手法,為小三度墊指滑音和三度移指滑音技法,奠定了音準的穩(wěn)定性。
3.風格性旋律演奏手法
地方戲曲和民歌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部分優(yōu)秀的二胡作品離不開地方戲曲的滋養(yǎng)。戲曲音樂沁透著地域文化的“韻味”。二胡一直作為戲曲唱腔的伴奏樂器,隨著跌宕起伏的唱段旋律,配合豐富的演奏手法,與唱腔完美融合?!渡酱逍【啊返目彀宥?,就借鑒了板胡和墜胡的演奏手法。如二、四指小三度墊指滑音,一指內弦小三度移指滑音,體現(xiàn)了作曲家深厚的民族民間音樂功底。
運用“甩頭弓”的演奏手法,極為巧妙地將樂曲律動轉換成“強拍弱奏,弱拍強奏”。
擻音,是民族樂器演奏不可缺少的手法。即在本位音的前或后加進一個級進的、極短而不明顯的輔助裝飾音,記寫在音符正上方即為“擻音”。③
“”標記為“前下單擻音”,又叫“透音”或“墊音”,在本音之前增加一個下二度的輔助裝飾音。如:
譜例中,擻音出現(xiàn)在弱拍,這種演奏法常見于戲曲音樂的伴奏中。演奏時,左手手指不離弦,運用“重音倒置”的拉弓力度把擻音“帶”出來。這樣的演奏效果,為音樂旋律增添了活力和趣味。
B段過后,主題再現(xiàn),速度上采用“快拉慢奏”的手法,突出旋律的起伏感,展現(xiàn)了小山村一派生機勃勃的情景,表達出作曲家對祖國秀麗山河的深切贊美之情。
二、虛實相間,氣韻生動
中國古人對藝術往往表達著無限的空間感,探尋宇宙中生命的自由。蘇東坡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靜。”莊子曰:“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痹趶V袤的宇宙空間里,動與靜、虛與實、陰與陽幻化成了永恒的氣韻。
(一)音樂中的空間意識
音樂是流動的藝術,樂曲的層次與結構,豐富充實了演奏者的心理活動,使演奏者在技法的運用上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空間感。二胡的演奏藝術,恰恰在兩根琴弦之間,凝聚了陰陽二弦之道、虛實之境,那些最具特色的藝術裝飾音手法,是二胡表現(xiàn)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樂曲的引子由樂隊演奏完成,旋律色彩由遠及近,引出主題。
A段:開始的兩小節(jié)由高音區(qū)“A”音下行至中音區(qū)“A”音,運用八度旋律下行,營造一種恬美、舒暢、輕松的氛圍。
演奏時注意兩點:
1.泛音要演奏得“晶瑩剔透”,富有彈性,左手手指按在“A”的泛音位置,配合右手起弓時的音頭,讓音樂有“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2.附點音符要抓住節(jié)奏重點,表現(xiàn)出靈動的音樂效果。緊接著出現(xiàn)了三次七度上行的旋律進行,為音樂增添了活潑、俏皮的感覺。
演奏時體會:
1.內外換弦的連貫性。
2.換把的分寸,既不能拖泥帶水,又不能動作生硬,要體會自然的“直上直下”,突出旋律的“韻”味。
3.在內外換把時,需感受到氣息的流動。
4.張力的體現(xiàn)。
樂曲所表現(xiàn)得生動鮮活,能引起演奏者和聽眾的共鳴,而這種共鳴,正是由于旋律虛實相間的特點,使演奏內在張力發(fā)生了變化。
第9~16小節(jié),富有更加濃郁的山東地方風味和戲曲色彩。節(jié)奏型的變化、演奏技法的豐富、八度的跳躍、變化音的加入,給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的村莊增添了人們生活情趣的景色。
譜例中,用一指小三度滑音;? 頓弓演奏,演奏成;空拍后,墊指滑音,? 演奏效果為,用二、四指快速墊指滑音,整體演奏富有彈性,突出對比和張力感。頓弓與跨節(jié)弓演奏手法相結合,傳達出淳樸風趣的音樂形象。在這短短幾小節(jié)里,旋律走向以及處理手法瞬間給人帶來“始料未及”的新鮮感,使聽眾欣賞之余久久不能忘懷。
A段反復之后為問答式的對話樂句,是主題旋律的補充,與樂隊的一呼一應,好似拉家常,增強了樂曲的喜悅感和親切感。
獨奏與伴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對話,豐富了旋律色彩,音樂形象也更為立體。整個樂段在“D”上結束,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意韻悠長,意猶未盡之感。
(二)氣韻在演奏中的體現(xiàn)
B段(快板段落)呈現(xiàn)出了鑼鼓喧天的喜慶場面,與A段親切婉轉的旋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段凝練了作者對山東地域風格特色的把握,從速度、線條、層次、演奏技法等都經過用心打磨,創(chuàng)作出了獨具個性的音樂語匯,流露出作曲家興奮、激動、愉快、喜悅之情。
演奏這段小快板時,要沉住“氣”留住“韻”,才能體現(xiàn)“生動”。氣,氣息,心中有感而發(fā);韻,韻律,在節(jié)奏中展現(xiàn)獨具個性的生命狀態(tài)。古代書畫家解釋“氣韻”為:“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藝術家要把握對象的精神實質,取出對象的要點,同時在創(chuàng)造形象時又要隱去自己的筆記,不使欣賞者看出自己的技巧。這樣把自我融化在對象里,突出對象的有代表性的方面,就成功塑造為典型的形象了。這樣的形象就能讓欣賞者有豐富的想象余地?!雹?/p>
B段開始的幾小節(jié),要有飽滿的熱情和興奮的演奏狀態(tài),爆發(fā)力、彈性、顆粒性都要具備,尤其是演奏快板前8小節(jié)時,力度保持f強奏狀態(tài),十六分音符弓速要快,弓段要短,音符干凈利落。左手的滑音技巧要結合弓段、弓速的變化,恰到好處地完成風格性的演奏,雙手掌握好松緊結合的分寸,既不能相互添亂,又不能索然無味,重點在兩手配合上下功夫。當所有藝術處理融入到音樂的韻律中時,裝飾手法幻化成了音樂形象,“自然生動”的氣韻就流露出來了。從本段的第17~28小節(jié)為緊拉慢唱的樂句,弓段舒展開,力度飽滿有韌性,展示出抒情寬廣的音樂形象。整個B段反復一次,演奏時注意:演奏情緒、速度、強弱虛實、揉弦、滑音、弓段弓速、重音等,要有對比和變化,避免相同的處理所帶來的審美疲勞。
B段的旋律特點,并非激情滿滿、一快到底,而是在旋律間不僅有“骨”,還有“風”。不僅有變換的色彩、豐富的層次和曲式結構,還有感人至深的民族情懷和家國情懷?!帮L”是民族性的,是扎根民族血液的一種藝術情懷。
當A部主題再現(xiàn)時,音樂情緒寬廣流暢。與第一部分主題演奏對比,音質要更為實在,多用全弓演奏,揉弦幅度和壓力也適當增強,力度要保持。
作曲家通過山村小景,來體現(xiàn)中國農村的美;由小見大,由微觀到宏觀,感受“一花一世界”的美好。正如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僅僅一扇窗、一道門,卻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給人以無限的空間感。因此,演奏這首樂曲,要抓住“小”的靈氣和靈動,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以此來感受自然界中生機勃勃的韻律。
三、藝術意境的審美特點及形成
(一)意境
所謂意境,指的就是心境,是心感于物而動,從而外化出的獨特的意象。自然景物為實,投射在藝術家內心的景物為虛,以手運心,虛實交互,達到“游心之所在”的境界。
“藝術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畫那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體會自然的精神,感覺那自然憑借物質以表現(xiàn)萬象的過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緒、感覺意志,貫注到物質里面制作萬形,使物質而精神化?!雹菡缑褡逡魳芳?、教育家、樂器改革家劉天華大師以“抱樸含真,陶然自樂”的高尚情操,為民族音樂的崛起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氨愫妗笔菄乐?shù)膶W術境界,那么“陶然自樂”就是超越自我的藝術境界。又如書畫家董其昌所云:“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此畫之訣也?!?/p>
(二)創(chuàng)作意境的基礎條件
意境的創(chuàng)造,不是憑空想來的,而是藝術家通過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傳播美的過程。這其中,藝術家要有高尚的人格涵養(yǎng),淵博的學識,深厚的藝術功底,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藝術追求的“真”與“誠”。
《山村小景》一曲,小巧而不失大氣,活潑而不失穩(wěn)重,寓意深遠。整首作品都呈現(xiàn)出了“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感,極具新意和時代氣息。如今,此曲久演不衰,深受廣大二胡演奏者和廣大聽眾的喜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尚的人格情操
高尚的人格情操包括:人格的涵養(yǎng),高尚的思想,淵博的學識,深厚的藝術功底。陳耀星先生不僅在二胡上有高深的造詣,還精通三弦、古箏、笛、簫、琵琶等多種民族樂器,有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積淀。為二胡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條件。
2.在生活中積累,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
作為軍旅藝術家的陳耀星,參加過抗美援越的戰(zhàn)斗,經歷過戰(zhàn)火的硝煙和生死的考驗;感受過戰(zhàn)友為保衛(wèi)祖國壯烈犧牲的瞬間;更體驗過部隊生活的艱苦和訓練場上的磨練。這些真實的生活經歷,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陳耀星先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大致分為兩類:(1)歌頌解放軍戰(zhàn)士的軍旅作品:如《陜北抒懷》《戰(zhàn)馬奔騰》《追獵》《發(fā)射場上》等;(2)贊美祖國大好山河的作品:如《山村小景》《水鄉(xiāng)歡歌》《春綠江南》《桃花渡過》(改編)等?!渡酱逍【啊肥顷愐窍壬?983年下部隊演出時,途徑山東及安徽交界處的一個小山村,有感于山村秀麗風光和當?shù)厝藗儤銓嵉男愿?,一氣呵成,?chuàng)作完成的。
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是經得起時代的洗禮和考驗的,是人們在藝術實踐中的結晶。古人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梢?,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深入藝術的核心, 抓住“生活的本質”,才能傳達出人生最深的意義。
3.挖掘藝術特性,開拓創(chuàng)新
二胡演奏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秀作品的推動,更離不開演奏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
集演奏和作曲于一身的陳耀星先生,在創(chuàng)作領域不斷探索,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了“連頓弓”“大擊弓”“彈輪弓”“彈節(jié)弓”“快速雙弦抖弓”“外撥弦”“左手撥弦”“右手彈輪”“偽泛音”等新技法。在他的作品中,這些獨創(chuàng)性的演奏技法屢見不鮮,與音樂旋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山村小景》的演奏手法多以表現(xiàn)旋律韻味為主,如滑音(快速移指滑音和三度墊指滑音)、揉弦(壓揉)、指法(切把演奏)、弓法(甩頭弓)等,讓人聽上去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演奏者要深刻體會作品思想,挖掘演奏技法特點,熟練掌握演奏規(guī)律,以不同的視角,來展現(xiàn)樂曲的意境。
4.深入生活,貼近群眾
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不能脫離生活,脫離大眾。
陳耀星先生多年的職業(yè)演奏生涯,讓他的作品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又有喜聞樂見的群眾基礎,都能力圖雅俗共賞。首先,作品題材貼近百姓生活,樂曲內容積極向上,振奮人心,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其次,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多以中小型為主,適合走進群眾,接地氣,易于二胡演奏傳播和普及;最后,作品以民族民間地方色彩風格為基調,加以提煉和創(chuàng)新,達到學術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統(tǒng)一,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對二胡藝術的發(fā)揚起到應有的作用。
因此,想要傳達出音樂作品的意境,需要有豐富的閱歷,良好的審美能力,堅韌不拔的毅力、干一行愛一行的熱情以及敢于創(chuàng)造的魄力。
劉天華創(chuàng)作的《月夜》《空山鳥語》從古典文學和詩詞的韻律中尋得靈感。同樣,《山村小景》這首樂曲,結合了中國美學的審美思想,將情、景、音、畫、意、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仿佛樂中有詩,詩中有景,此乃“妙境”。
四、結語
筆者從美學的視角淺談《山村小景》這首二胡作品,是為了給學習者多一些美學思路和想象空間,對于學習其它同類作品,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胡藝術的發(fā)展需要二胡工作者們緊緊扎根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不斷提高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水平,在藝術之路上努力拼搏敢于挖掘,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美的優(yōu)秀二胡作品,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二胡人才,為壯大我國民族音樂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注釋:
①【俄】根納季.齊平 著《音樂活動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②【俄】根納季.齊平 著《音樂活動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③陳耀星《淺談二胡演奏》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④宗白華別集《美從何處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⑤宗白華別集《美從何處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參考文獻:
[1]陳耀星:《戰(zhàn)馬奔騰——陳耀星二胡曲創(chuàng)作集》,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4.
[2]宗白華:《宗白華別集——美從何處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3]根納季.齊平:《音樂活動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焦東建、董茉莉 譯,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