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芊孜 董芊依媽媽
自己從事教育相關(guān)的工作十多年,同時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關(guān)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不只有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也有自己的親身實踐。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認為孩子的成長,除了要依靠在學校的學習之外,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積極上進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我們家整體家庭氛圍是輕松的,講求“人人平等”的理念,家庭成員之間不論年齡大小,都相互尊重、相互幫助。我跟孩子爸爸一般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都是召開小型家庭會議,采用民主的方式,讓孩子們也參與進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全家共同商議。
孩子爸爸做文字工作,有時候需要在家加班,從來都是認認真真,從不抱怨,無形中給孩子們樹立了認真負責的榜樣。大女兒學習任務(wù)比較重,作業(yè)相對比較多,二女兒就主動承擔起幫姐姐接水的任務(wù)。二女兒剛上一年級,自制力相對稍差一些,姐姐就會提醒妹妹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樣,一家人形成了共同成長的合力。
二、孩子要自立自強
我一直堅持的一個理念是,愛孩子就一定要讓孩子自立、自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零錢自己管理,自己的決定自己做。二女兒自幼就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走路。能自己做的,我和孩子爸爸堅決不代勞。上學之后,她很快就適應了小學生活,習慣了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按計劃完成每一項作業(yè)。大女兒從小就養(yǎng)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上了初中之后,更是把自己的學習計劃得井井有條。她告訴我,在完成學校布置作業(yè)的基礎(chǔ)上,又給自己“量身定做”了適合的學習資料和習題。而我只負責做好她們的后勤保障,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成了一個“省心媽媽”。
三、要合理分配“愛心”
多子女家庭中,對多個孩子的愛,要做好權(quán)衡。不同學段的孩子,有時候難免會出現(xiàn)矛盾。比如兩個孩子拌嘴,一般家長都會習慣性地先批評大一點的孩子,說著應該謙讓妹妹或者弟弟之類的話。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與尊重,造成媽媽更愛小寶寶的錯覺。在這方面,我從來都是“向理不向人”,誰占理就站在誰那邊,并且要一起說服不占理的一方,達成和解與理解。在給孩子們添置衣物、學習用品時,父母也一定要兼顧好孩子們的需求和想法,否則容易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小小的“傷害”。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