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研究生教育學術不端治理的發(fā)展態(tài)勢、困境與對策探析

      2024-05-09 19:07:27汪士汪志強許麗萍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不端研究生學術

      汪士,汪志強,許麗萍

      (合肥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上提出,中國科技發(fā)展和科技體制改革要“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1]。學術不端治理已經成為全球科技治理的顯性難題和重要議題,也是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契機,更是新時代研究生學術誠信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還是正向學術生態(tài)建設的制度依據。本文討論的學術不端是指知識生產、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發(fā)表、科研獎勵以及成果應用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失范、濫用、造假等行為的總和,不僅包括成果發(fā)表中的偽造、抄襲和剽竊等狹義上的學術不端行為,也包括學術造假、學術失信、學術失范、學術腐敗等相關和相近行為,即廣義上的學術不端[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術創(chuàng)新已是成熟的社會建制活動,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智力引擎,深得社會贊賞和信賴,但與此同時,學術不端行為層出不窮,負面影響外溢越來越嚴重,這些都嚴重毀損學術創(chuàng)新的良好聲譽和正向價值。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和高校涉事其中,學術不端越來越多地發(fā)生在研究生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因此,為保證學術創(chuàng)新健康有序發(fā)展,加快建設和完善學術不端治理體系實屬必要,科學界和社會公眾也深感加強學術不端治理勢在必行。

      1 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理論與實踐發(fā)展態(tài)勢概述

      梳理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理論與實踐經驗,加快構建學術不端治理體系,是新時代貫徹科技強國戰(zhàn)略、實現科技治理理論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從我國學術不端治理實踐來看,理論研究的深入與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處理實踐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理論可以指導和引領實踐發(fā)展;另一方面,對于學術不端事件處理經驗的總結和優(yōu)化也在促進理論的深入發(fā)展。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理論與實踐呈現的利好發(fā)展態(tài)勢證明了這一點。

      1.1 學術不端治理實踐逐步體系化

      我國學術不端治理實踐和國際學術不端治理歷程都表明,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曝光及其引發(fā)的社會廣泛關注是推進學術不端治理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建立健全學術不端治理體系的重要推手。這突出表現為學術不端的判定標準越來越精確。學術不端的判定最初依據的是羅伯特·金·默頓(R. K. Merton)提出的剽竊行為,即完全復制所有的文字和使用別人的思想而不注明。布賴恩·馬丁(B. Matin)將剽竊細分為五種:文章注釋引用剽竊、研究思想剽竊、逐字逐句剽竊、措辭變化剽竊、作者署名剽竊。梅麗莎(Melissa)等根據學術不端新情況認定捏造、篡改和剽竊他人全部或部分實驗數據的行為也是學術不端行為,此外,還提出引用不規(guī)范、一文多發(fā)、扣押數據、署名不規(guī)范、人體被試和動物研究中發(fā)生的不道德行為、對熟人使用有缺陷的數據或對數據解釋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未經同意使用保密信息、根據資助方意愿改變研究結果等行為都屬于學術不端行為。2009年發(fā)布的《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也對不當署名、圖表及公式篡改與抄襲、跨語種抄襲、數據造假、拆分發(fā)表等隱性學術不端新形式作了界定,高校也是依據最新規(guī)范文件來對研究生開展學術誠信教育和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判定。

      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于學術不端行為本質和規(guī)律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全面、系統(tǒng)、精細。同樣,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措施也更具區(qū)分度和針對性。但是相對于科技發(fā)達國家,中國的學術不端事例大多屬于技術性失范,尤其是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一般情節(jié)較輕,達到蓄意造假程度的少,因而懲戒也以紀律處罰和行政警告為主。2006年“漢芯事件”的曝光以及處理過程中各方主體的態(tài)度轉變,極大地提升了學術不端治理體系的建構水平。首先,刷新了學術不端內涵和外延的常規(guī)尺度。“造假”被明確納入學術不端范疇。其次,各方主體的態(tài)度轉向積極應對,提升了學術不端事件的處理效率和權限等級??萍疾?、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高校黨委和學術委員會等治理主體相繼出臺措施和意見,協(xié)同落實對“漢芯事件”涉事人的處理和追責[3]。第三,學術不端引起社會各方的充分關注。每次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曝光都會引爆輿論,高校、科研管理部門也便成為社會關注和監(jiān)督的焦點,這使得國家以及各級科研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事件的處理進程及后續(xù)預防措施的出臺,直接促使科技部成立了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分管相關事宜。此外,還極大地推動了學術不端治理政策的密集出臺,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僅在2006年和2007年就出臺了13項相關政策,科技部發(fā)文明確規(guī)定學術不端行為類型并實行批評、警告、終止項目、收繳經費以及限制項目申請等處罰措施[4]。可以看出,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的理論推進和實踐創(chuàng)新是相互促進的,這是探索學術不端治理中國方案的前提和基礎。

      1.2 學術不端治理方式逐步聯動化

      隨著“漢芯事件”等多起重大學術不端事件的曝光,政府、學界、社會公眾一致認同學術不端治理僅靠科學界自治自律是不夠的,因為柔性的自治自律模式缺乏阻滯學術不端的剛性約束和強制威懾。因為“漢芯事件”引發(fā)的負面影響很大,學術創(chuàng)新相關的各級主管單位和責任主體都嚴肅處理涉事主體并追究責任,處理措施呈綜合互補趨勢:科技部牽頭成立專家調查組,對曝光的科研造假事實、過程以及影響層面和范圍進行專項調查并給出結論,取消陳進承擔國家縱向科研項目的資格;教育部撤銷其學術榮譽和相應待遇;國家發(fā)改委終止其負責項目的執(zhí)行,追繳相關經費;上海交通大學撤銷其院長職務和教授職稱,解除教授聘用合同[5]。

      正是因為各級治理主體的迅速行動,整個處理過程非常迅速,成功示范了學術不端治理綜合聯動的效率。以此為起點,學術不端治理的受理、調查、認定、處理、懲戒、宣傳、教育、預防等環(huán)節(jié)的權責歸屬到具體部門?!督逃筷P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yè)研發(fā)機構等主體在學術不端治理上的具體權責、學術不端認定標準以及處理流程[6]。例如,2007年7月,有人匿名舉報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黃慶涉嫌論文抄襲。西南交通大學立刻啟動學術不端行為調查和事實認定工作,認定抄襲事實成立且性質嚴重后,經學校學術委員會決定,取消黃慶博士學位,撤銷其研究生導師資格。

      同時,針對學術不端重災區(qū)的高校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教育部下發(fā)《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對畢業(yè)論文規(guī)范審查和管理權限作了明確規(guī)定,層層落實到高校、學院、導師、學生個人,并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針對學術不端行為帶來的成果發(fā)表困境,中國科協(xié)等七部門聯合印發(fā)《發(fā)表學術論文“五不準”》,進一步規(guī)范期刊、出版單位對個人論文發(fā)表資格和程序的把關。2016年,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在預防學術不端行為的制度層面邁出新步伐,指出高校學術委員會在學術不端事件處理實踐中存在的界定模糊、應對措施不專業(yè)等問題,提出對學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置程序要完整且符合程序正義[7]。

      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對高校學生代寫論文、買賣論文等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給予開除學籍處分。2019年9月,科技部、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等聯合頒發(fā)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guī)則( 試行) 》確定了調查、處理的程序和規(guī)則[8],明確了學術不端治理體系中政府主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科協(xié)、各級學術委員會等主體的學術不端治理權限和責任,并且注重各環(huán)節(jié)配合,處理措施輕重適度、綜合互補,實現學術不端由自治自律向多主體聯動綜合治理的整體轉變。

      1.3 學術不端治理逐步掌握主動權

      在學術創(chuàng)新只是少數人閑暇時滿足好奇心和成就感的行為的時代,學術不端缺少功利驅動,總體數量較少,情節(jié)較輕,科學界自治、學術共同體自我監(jiān)督、科學家自律是能夠大致滿足管理需要的。但在從事學術創(chuàng)新活動人數空前暴漲的今天,學術創(chuàng)新是一個建制化的社會分工領域,功利驅動因素太多。有學者分析學術不端深層次原因時指出:導致學術不端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生、高校教師以及其他科研工作者面臨的畢業(yè)、晉升和科研考核壓力太大,至少間歇性壓倒了內心的道德信念和懲戒恐懼[9]。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術不端的具體形式從簡單的抄襲和剽竊發(fā)展到數據造假甚至全面造假,學術不端治理流程和實踐基本上是有人申訴才會啟動,不會主動監(jiān)督監(jiān)察和前瞻預防,這些導致學術不端治理局面越來越被動。

      因而,學術不端治理要從以前“無為而治”的舒適圈走出來,主動構建學術不端治理體系,掌握主動權。首先,明確學術不端治理主體,協(xié)同管控學術不端治理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發(fā)揮學術管理和不端審查的功能。教育部2014年頒布的《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明確規(guī)定,“高校應當依法設立學術委員會,健全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制與組織架構”[10]。各級學術委員會要在論文寫作、項目管理、成果發(fā)表審查等環(huán)節(jié)制定細則,層層落實管理和審查把關功能。同時,學術期刊、新聞出版單位以及專利申報機構也要切實把關。其次,加強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和學術規(guī)范宣傳。這是扭轉學術不端治理被動局面,打造學術不端治理主動新局面的基礎工作。研究生群體是未來學術創(chuàng)新工作的生力軍,對他們進行體系嚴密的學術誠信教育,是提高學術創(chuàng)新主體自覺遵守學術規(guī)范覺悟的源頭[11]。最后,加快構建科研誠信聯合工作機制,形成監(jiān)督學術不端的社會網絡。2021年,科技部、教育部、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依托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和論文作者所在單位查處了119篇造假論文,依據《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guī)則(試行)》對293名責任人作出處理,違規(guī)事實及處理決定記入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tǒng)[12],以后還可以將科研誠信信息記錄接入社會誠信信息系統(tǒng),形成監(jiān)督學術不端的社會網絡。

      1.4 學術不端治理機制逐步全面化

      隨著學術不端治理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發(fā)展,通過建立健全學術不端治理機制來系統(tǒng)預防和阻滯學術不端行為將是必然之舉。

      建構學術不端治理機制的前提是有據可依。因此,需要不斷豐富健全學術不端治理條例和法規(guī)。例如,2009年東北財經大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東北財經大學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查實該校2005級統(tǒng)計學專業(yè)研究生袁新的碩士學位論文確系抄襲南京財經大學研究生曾康寧的碩士學位論文,當即作出撤銷袁新碩士學位的決定[13]。只有學術不端治理法規(guī)條例健全,才能做到處理學術不端有理有利有節(jié),才能確保治理的權威性和合規(guī)合法性。2019年,科技部等多部門聯合發(fā)布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guī)則(試行)》明確違反科研倫理規(guī)范也是學術不端。2022年,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fā)的《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guī)則》強調,以弄虛作假的方式獲得科技倫理審查批準和偽造、篡改科技倫理審查批準文件等均屬于科研失信行為。這些法規(guī)條例都是學術不端治理深入、細化的基礎和前提[14]。

      建構學術不端治理機制的關鍵是促成學術不端治理主體聯合協(xié)同,形成多方聯動、多措互補的治理鏈。國家教育、科研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各主體在知識生產、論文寫作、成果發(fā)表、傳播交流、成果應用等具體環(huán)節(jié)的治理責任。雖然各主體的分管區(qū)域和涉及環(huán)節(jié)不同,但處理措施應該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協(xié)同互補的。近年來發(fā)生的幾次大規(guī)模撤稿事件就是期刊和國家新聞出版單位積極承擔主體責任,落實學術不端監(jiān)督把關責任的例證。2019 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發(fā)布的《學術出版規(guī)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界定了學術期刊論文作者、審稿專家、編輯三方可能涉及的學術不端行為,是我國首個界定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yè)標準,這對建立學術不端治理主體聯合行動機制具有重大推進意義[15]。

      2 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理論和實踐深入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歷程和態(tài)勢總體良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帶有普遍意義的困境需要我們正視。

      2.1 刻板認知阻滯學術不端治理深入發(fā)展

      由于學術創(chuàng)新工作的準入門檻較高,學術產出都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智力結晶,可以極大地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普遍認為從事學術創(chuàng)新工作的人群比從事其他工作的人群具有更強的道德自律,認為科學界自治足夠維持學術創(chuàng)新健康生態(tài)。這種刻板認知帶有很強的暈輪效應,也部分地導致科學界對于學術不端的處理方式過于柔和寬容。但近年來國內外學術不端現狀告訴我們加強和改善學術不端治理十分有必要。只有深入推進學術不端治理理論研究和實踐創(chuàng)新,才能洞察學術不端本質及其產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貫徹落實德治、法治、自治相結合,自律、監(jiān)管、審核把關互為補充的學術不端治理方針[16]。我們應參考科技發(fā)達國家的學術不端治理理論和實踐經驗,進一步充實我國學術不端治理的理論依據,創(chuàng)新學術不端治理實踐,精準界定學術不端類型,構建學術不端治理行動者網絡,發(fā)揮社會輿論監(jiān)督作用,建設學術誠信教育體系,完善學術不端預防措施。

      2.2 姑寬治理慣性毀損學術研究自由根基

      中國社會講究人情和“面子”,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學術不端不是什么嚴重的事情,容易走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行為窠臼。我們對學術不端具體事件的處理很難不被這種慣性模式干擾、裹挾。但是,姑寬的學術不端治理慣性最終損害的是學術研究自由權[17]。學術不端實質上是在直接侵害他人學術成果的同時毀損現代學術創(chuàng)新的價值根基。如果學術研究的立場和結果運用不能擺脫政治目標的捆綁,不能體現科學真理、客觀規(guī)律的真實性和無私利性,那就不能為提升人類福祉提供價值辯護。諸多學術不端行為致使學術創(chuàng)新飽受價值理性缺失爭議,所以,加強學術不端治理的法治力度和強制約束是鞏固學術研究自由基石的必要措施。

      2.3 柔性治理模式無力扭轉被動局面

      目前,學術不端處理主要依據各高校的學術委員會條例和行政管理條規(guī),情節(jié)嚴重可能會涉及經費追繳和項目終止的民事責任追究,但適用刑罰的案例較少。要想從根本上扭轉當前學術不端治理的被動局面,必須增強治理剛性[18],而其關鍵就是制定法律法規(guī)明確學術不端的嚴重后果,甚至可以考慮入法量刑[19]。例如:根據學術不端行為的性質和負面影響程度,設置科學清晰的行政、民事、刑事責任追究標準,分層適用,層層遞進;在行政法規(guī)適用層面,設立監(jiān)督舉報電話、郵箱接受舉報,組織具備資質的專門人員甄別信息真假,確定是否受理入檔,發(fā)函質詢學術不端涉事人,按規(guī)定啟動調查程序,以及依據調查結論確定適用的具體細則;在民事責任適用層面,將學術不端記錄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和科研征信體系,將科研誠信視為科研人員社會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對學術不端涉事人進行程度不同的科研失信記錄并在科研項目申報、科研評獎評優(yōu)中限制其資格。此外,還可以在刑法中增設學術欺詐罪以及科研造假罪,依法量刑。

      2.4 科研評價缺陷誘發(fā)體系化學術不端

      單向度科研評價指標及其功利導向是誘發(fā)體系化學術不端的重要因素。優(yōu)化科研評價體系,提高其科學性和適用性,是阻滯學術不端的關鍵。因而必須破除學術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的單一性,不僅要看重成果的數量,更要注重成果的質量,不斷強化科研評價體制的科學性和完備性。目前針對高校教師的科研考核評價機制改革重點是破“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簡稱),改變以往單純強調數量和結果的功利導向,完善過程評價機制,探索增值評價方法,健全綜合評價體系。這是整體優(yōu)化科研評價體系的重要參考。

      3 優(yōu)化學術不端治理的策略

      如前所述,要想推動學術不端治理實踐深化發(fā)展,就要持續(xù)優(yōu)化現有治理體系。

      3.1 基于新共識,構建治理行動者新網絡

      基于學術不端治理特別需要真抓實干的新共識,構建多主體共同作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學術不端治理行動者新網絡??萍疾?、教育部等科研管理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學術創(chuàng)新成果生產部門,學術期刊等成果公開發(fā)表機構,學術共同體等自治組織,都是學術不端治理新網絡的行動主體,分別履行管理、監(jiān)督、審核、自我管理等職能。只有充分發(fā)揮各行動主體的功能,才能織密學術不端治理網絡。學術不端不是真的沒辦法治,關鍵要看治理主體的態(tài)度和決心,需要形成學術不端治理新共識,真抓真干真管。

      3.2 做好學術誠信教育,筑牢價值信念基礎

      學術不端治理固然要重視理論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但真正阻滯學術不端的是“創(chuàng)新是人類進步階梯”的信念和價值觀。所以,做好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培養(yǎng)認可科學價值、恪守學術道德準則的人,是減少本源性學術不端的根本所在。同時,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學術規(guī)范解讀、科技倫理討論、學術不端案例警示教育,強化對學術不端的識別能力和主動規(guī)避意識,警示學術不端的嚴重后果,遏制學術不端僥幸心理,這些是避免技術性學術不端的關鍵。所以,學術不端治理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標本兼治,方有所成。

      3.3 科學借鑒有益經驗,提升學術不端治理成效

      科技發(fā)達國家豐富的學術不端治理經驗中,有很多值得借鑒。例如,美國研究生院委員會通過“負責任研究行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RCR)教育項目,系統(tǒng)培育研究生在人體測試、動物試驗、利益沖突、數據處理、同行評議、科研合作等方面的誠信規(guī)范,把“負責任研究行為”教育項目納入學分體系,這種先期培訓項目可以使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形成誠信規(guī)范意識,真正落實學術不端治理“防大于治”的原則。又如,德國科學基金會為預防學術不端,不僅設立全國性監(jiān)察委員會,還積極壓實項目負責人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要求規(guī)范科研項目原始數據記錄,每一個項目、每一篇論文都要有細致嚴格的記錄[20]。再如,在科技工具的使用和開發(fā)方面,美國高校普遍使用Turnitin系統(tǒng)檢測科研不端。Turnitin系統(tǒng)是歷史最悠久且最具權威性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ǒng),擁有海量的數據比對資源和獨特的數據算法,全球超過1萬所院校使用該系統(tǒng)。美國很多高校與Turnitin系統(tǒng)合作開發(fā)了論文檢測端口,為學生提供自測的渠道,提醒學生哪些內容屬于不規(guī)范引用的范疇,指導學生正確引用文獻。很多教師在日常管理中也要求學生在提交論文的同時提交檢測報告。所以,科技手段的開發(fā)和使用,可以大大加強學術不端治理實踐中的精確識別和海量比對。這些經驗和措施都可以促進我國學術不端治理方針的落實落地,從而真正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的發(fā)生,最大限度限制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除此之外,Turnitin系統(tǒng)還開設了多個版塊,包括普及學術規(guī)范的“預防抄襲”版塊和幫助研究生提高寫作水平的“提升寫作技巧”版塊,契合研究生的多元需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21]。

      猜你喜歡
      不端研究生學術
      規(guī)范科學技術活動 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肝膽胰外科雜志》來稿中常見的學術不端問題
      論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關于本刊啟用“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檢則系統(tǒng)”(AMLC)的通知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學術
      札达县| 定边县| 镇雄县| 遂川县| 日土县| 额尔古纳市| 汨罗市| 运城市| 卓尼县| 翼城县| 蓬莱市| 改则县| 永新县| 平阳县| 施秉县| 宁安市| 巴塘县| 海宁市| 贡嘎县| 乌苏市| 民乐县| 恩平市| 桂林市| 红原县| 广汉市| 莱西市| 常宁市| 鹤岗市| 白银市| 乐清市| 安龙县| 莱阳市| 麻城市| 通化市| 阆中市| 法库县| 五台县| 扎赉特旗| 永泰县| 达孜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