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貴珍
2024年4月4日,在河北省泊頭市營子鎮(zhèn)婦聯(lián)主任李潤赟、軍屯村黨支部書記郭效舜的陪同下,我和愛人及一些專程而來的師生來到軍屯慘案紀念館,為在“軍屯慘案”中的死難者掃墓。
1945年5月,因一名士兵失蹤,侵華日軍對軍屯村進行瘋狂報復,殘殺143位村民,其中嬰幼兒58人,史稱“軍屯慘案”。我的姥爺趙炳均,就是在慘案中遇難的。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我和泊頭市齊橋鎮(zhèn)陽光小學的40余名師生手捧鮮花,邁著沉重的腳步緩緩登上臺階,走到軍屯慘案紀念碑前默哀鞠躬。
軍屯村原黨支部書記金鳳文,給我們講述“軍屯慘案”中一些死難者的故事,生動再現(xiàn)了英雄群眾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場景。
在紀念館參觀時,看到一幅幅當年日軍的暴行照片及施暴實物后,我們十分憤慨、心潮難平。
作為軍屯慘案的遇難者后代,我曾多次來到軍屯慘案紀念館祭奠。2021年夏,瞻仰軍屯慘案紀念碑后,我撰寫的《不屈精神勵后人》被當年第7期《軍嫂》刊登。在這篇文章里,我從慘烈往事寫起,還記述了我成為軍嫂并以良好家風教育孩子的故事。
2021年第7期《軍嫂》雜志在軍屯慘案紀念館展廳展出。
這次參觀完軍屯慘案紀念館后,我將刊載《不屈精神勵后人》的《軍嫂》雜志連同2000元錢交到郭效舜手中,希望為充實館史資料、修繕館內設施盡一份綿薄之力。
郭效舜當場為師生誦讀《不屈精神勵后人》全文。他說,這篇文章寫出了革命群眾的氣節(jié)和精神,寫出了軍屯后代的志氣和抱負,紀念館將永遠珍藏這本《軍嫂》雜志,讓不屈精神激勵更多后人。學生們聽完文章里的故事后,爭先拿著那本《軍嫂》雜志與我合影,有的還讓我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簽名留念。
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重溫歷史,啟迪未來。作為一名曾經的軍嫂,我特別喜歡《軍嫂》雜志,尤其喜歡閱讀里面的英烈故事、先輩的戰(zhàn)斗故事。退休之后,我經常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也經常給企業(yè)、學校講一些紅色家風故事。把先烈的故事講給后人聽,《軍嫂》等媒體一直在做,我也應該努力去做。
(作者為退役軍人妻子)
編輯/朱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