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后蜀慧妃,是蜀后主孟昶的后宮佳麗,也是許多人口中的“亡國之女”。
她長相絕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但也因此被人稱為紅顏禍水。
她是蜀中奇女子,但生前身后都飽受爭議。她就是花蕊夫人。
一
后蜀廣政年間的一天,后蜀國主孟昶在夜間納涼的時候突然倦了,他枕在花蕊夫人的腿上,如枕冰玉,不由得漸漸睡著了。
夜風透過簾幕吹來芙蓉花的香氣,孟昶的呼吸漸漸平穩(wěn)。感受到腿上人的倦意,花蕊夫人不敢亂動。她看向窗外,芙蓉花開得正好,她忍不住想起了一些自己的往事。
花蕊夫人姓費,本是蜀中青城人,因為容貌出眾再加上擅長寫宮詞便被召進了宮里。從小小的宮娥開始,入宮數年,花蕊夫人其實并未多做什么,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但她的才情和姿色都擺在那里,不必多做,仍是深深吸引了孟昶。到了如今,她已是最受國主寵愛的慧妃。
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后主嬖之,號花蕊夫人。——《后山詩話》
一片芙蓉花突然被風帶進,落在了孟昶的臉上,引起了花蕊夫人更多的思緒。成都的芙蓉花本來不多,是有一次花蕊夫人說她“尤愛芙蓉”,于是孟昶便大手一揮讓滿城盡植芙蓉花。盡管花蕊夫人也因覺得這太過鋪張而勸過后主,但最后花還是種上了,而成都也因此獲稱“芙蓉城”。
花蕊夫人輕輕將落在孟昶臉上的花掃落,動作有些大,孟昶也因此醒了過來。
孟昶醒來后先是伸了個懶腰,“今夜好夢!夫人身子可真是清涼,更兼天然香氣,可謂冰肌玉骨啊。”花蕊夫人正在悄悄舒緩自己早已經酸麻了的雙腿,聞聽此言笑著回了聲“是”。
一覺剛醒,美人在旁,星斗燦爛,孟昶不禁覺得心情大好,他吩咐道:“拿紙筆來”!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一點月窺人,倚枕釵橫云鬢亂。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详啤队駱谴骸?/p>
一首寫完,孟昶又讓花蕊夫人輕聲讀了幾遍后滿足地笑了,他輕輕地攬住花蕊夫人,“這可真是好時光啊。”
看著城中稀疏的燈火,花蕊夫人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應和道:“是啊。
二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便是花蕊夫人?;ㄈ锓蛉瞬粌H姿容柔媚明艷,還有一顆晶瑩剔透的七竅玲瓏心。
孟昶日日飲宴,覺得肴饌都是陳舊之物,端將上來,頗生厭惡,不能下箸?;ㄈ锓蛉四丛谘劾?,便別出心裁,轉身叫人用凈白羊頭,以紅姜煮之,緊緊卷起,用石頭鎮(zhèn)壓,以酒腌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紙薄,端來進御,風味無窮,色香雙絕,號稱“緋羊首”,又叫“酒骨糟”,令孟昶食欲大開,贊嘆有如此可人相伴,夫復何求。孟昶遇著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藥,花蕊夫人便將薯藥切片,蓮粉拌勻,加用五味,清香撲鼻,味酥而脆,又潔白如銀,望之如月,宮中稱為“月一盤”。蕙質蘭心的花蕊夫人,給孟昶時時帶來欣悅和歡喜,從而寵愛更盛。
孟昶最是怕熱,每遇炎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定,難于就枕,于是在摩訶池上,建筑水晶宮殿,作為避暑消熱的地方。其中三間大殿都用楠木為柱,沉香作棟,珊瑚嵌窗,碧玉為戶,四周墻壁,不用磚石,盡用數丈開闊的琉璃鑲嵌,內外通明,毫無隔閡,再將后宮中的明月珠移來,夜間也明亮透澈,柔光四溢。望之四周,青翠飄揚,紅橋隱隱,人間美景令人銷魂。從此,盛夏夜晚,水晶宮里便早早備好鮫綃帳、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孟昶與花蕊夫人夜夜在此度夏。
世上還有比孟昶的生活還舒服的嗎?現在不知道,但當時恐怕沒有了。孟昶的日子太安逸了,安逸而放縱,他徹底地沉溺于享樂,斗志日漸消沉下去。很多人開始勸他奮發(fā)進取,但孟昶不以為然,他覺得只要這樣的好生活能維持下去就好了。百姓的死活他不在乎,別國的戰(zhàn)爭他也不在乎。但此時是五代十國,中華大地上最混亂的幾段時期之一。在這段時期里兼并和戰(zhàn)爭從來沒停過,哪容得下一個無能之君久居高位。
三
雕欄玉砌,花香怡人,帝王多情,妃子賢美,如果歲月永遠這般靜好,江山無恙,該有多好。可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鐵騎已踏奔而來,將天下裝入囊中的雄心,驚擾了蜀地風流。宋軍勇猛,更襯得蜀軍怯懦,十四萬守衛(wèi)成都的蜀兵竟不戰(zhàn)而潰。孟昶倒很快接受現實,面色平靜,自縛出城請降。作為蜀后主的寵妃,花蕊夫人自然與他一道,作為罪臣被押赴汴梁。
趙匡胤早聞花蕊夫人的美貌與才學,在汴梁見到這受俘之婦,果然是人間絕色。他刻意輕咳一聲,板起臉孔,要她即興吟詩,以顯才學?;ㄈ锓蛉瞬⒉惑@慌,略作思忖,輕啟朱唇,吟了一首《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趙匡胤原本想趁機羞辱一下亡國俘虜,豈知花蕊夫人不卑不亢,無畏無懼地表達了內心的沉痛之情。此等氣魄、見識與胸襟,倒讓趙匡胤生出了幾分敬重。
歷代追究國破之詩文,多持“女禍亡國”態(tài)度,如把商亡之禍歸于妲己,吳亡之錯在于西施,李隆基被區(qū)區(qū)一個安祿山搞得焦頭爛額,大家首先罵的不是安祿山之賊子野心、李隆基之糊涂昏庸,而是楊玉環(huán)這個紅顏禍水,害得大唐江山變色。人們不但罵她,眾將士還齊心合力,逼死了楊貴妃才肯罷休?;ㄈ锓蛉艘痪洹版谏顚m哪得知”,道的不是她一個人的苦,而是替全天下“背鍋”的紅顏,都喊了一聲冤。
多少年,多少朝代,多少“紅顏禍水”,便這樣懵懂無知地,變成了敗壞男人千秋事業(yè)的絆腳石??缮砭由顚m的她們,又懂什么朝政權術,什么排兵布陣,什么強勢外交?
花蕊夫人的智慧,在于她不僅說出了自身的迷惘、傷痛和無辜,筆鋒一轉,她接下來說的便是“男兒”?!笆娜f人齊解甲”,整整十四萬應該保疆衛(wèi)土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他們選擇的是“齊解甲”,毫無抵抗地將蜀國拱手讓于他人,并未負起肩上的責任。不管身為戰(zhàn)士還是身為男兒,其怯懦本質都清晰可見,絲毫不見丈夫氣概,連身為女子的花蕊夫人,都替他們感到可恥。最應該為亡國而負責的,難道不是我們這些血氣方剛的男人嗎?
花蕊夫人早期的詩詞,言辭多為濃艷綺麗,她有《宮詞》近百首,寫嬪妃、宮人、內監(jiān)、文官、宮中種種習俗和賞心樂事,倒是豐富多彩,一派祥和。對比前代的宮詞,多是幽怨?jié)M懷、嘆息連連,那些不得君王寵愛的女子,一開口便是酸楚與遺恨??苫ㄈ锓蛉思駥m三千寵愛于一身,孟昶心系于她,念念情深,她得以安享太平,采擷繁華,讀她的深宮詩詞,能讀出錦衣玉食之中的安逸和情趣。
花蕊夫人擁有一個封建社會女子所能擁有的極高才華,可也如那金絲籠中的雀鳥一樣,所吟唱之曲,并非不華麗婉轉,始終缺了一味什么。當她面對“仇人”趙匡胤,能淡定自若地吟出《述國亡詩》時,她才找回了一個女人為自己說話的真摯勇氣。從這一刻起,她不再是被孟昶保護的金絲雀,而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她比任何人都深省到,既已被俘至汴梁,此后命運便是風雨難料,禍福不測,她還怕什么呢?在最無懼的時刻,花蕊夫人情愿用滿腔悲憤化為四句詩,這一刻的她,“真”得令人可敬。
四
趙匡胤聽了花蕊夫人的詩,雖然心里有幾分不舒服,但聰明的花蕊夫人,罵的是蜀國男人,剖白的是自己身為深宮弱質女流,眼界實在有限,手無縛雞之力,亡國之罪,實在不該推到她一人肩上。面對“侵略者”趙匡胤,花蕊夫人并不針鋒相對,而是巧妙地繞過了對他的控訴或畏懼,倒讓趙匡胤對眼前這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產生了強烈的好感。
七天之后,孟昶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對外宣稱“暴疾而終”,史家多認為是被毒死的。孟昶葬在洛陽,他的家屬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宮謝恩。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發(fā)顯得明眸皓齒,便趁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
孟昶已死,花蕊夫人再無依靠,只得宛轉從命。酒過三巡,趙匡胤又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ㄈ锓蛉藬棵汲烈鞯溃?/p>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花蕊夫人說這首詞是當日離開蜀國,途經葭萌關時,寫在驛站的墻壁上。她緩緩道:“當年在成都宮內,蜀主孟昶親譜‘萬里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為是萬里來朝的佳讖,因此百官競執(zhí)長鞭,自馬至地,婦人盡戴高冠,皆呼為‘朝天’。哪知道卻是萬里崎嶇,前往汴京,來見你宋主。萬里朝天的讖言,卻是降宋的應驗,豈不可嘆?”
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加深了趙匡胤對她的愛慕之心,更覺此女子細膩柔情,文思動人。強大的壓力之下,花蕊夫人被迫成為趙匡胤的貴妃,內心悲郁傷痛,無從訴說。趙匡胤愛她才貌雙絕,每日退朝后必去她的寢宮,飲酒聽曲,聊天解悶。
某日退朝略早,趙匡胤徑直走向花蕊夫人宮內,見她正在那里懸畫像,點香燭,叩頭禮拜。趙匡胤不知她供的是什么畫像,細看上去,只見一人端坐在上,眉目仿佛在什么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ㄈ锓蛉瞬恢嫱蝗磺皝?,被他瞧見自己秘事,心下一片驚慌,見太祖問起,連忙鎮(zhèn)定心神,回答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p>
趙匡胤卻不知,花蕊夫人所供的并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她被炙天權勢威逼入宮,可心里總拋不下對亡夫孟昶的昔日恩情,所以親手畫了他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趙匡胤撞見,只得謊稱是張仙。
可憐那些宮里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得子,便都到花蕊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宮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后人吟詠此事:“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癡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p>
花蕊夫人雖然委曲求全,換來夾縫求生,但后來還是在宋廷之爭中,被趙匡胤的弟弟一箭射死。紅顏薄命,飛花逐流水,終究是身不由己,無力去掌握自己的命運。
花蕊夫人最終落得個中箭收梢的人生,但她敢于為所謂的“紅顏禍水”說話,并且憑此詩而流傳千古,依舊被譽為蜀中才女。直到今天,人們還對她的《述國亡詩》津津樂道,不僅因為她的才華和傳奇人生,更因為她在痛斥男兒變節(jié)時,語氣直率,態(tài)度夠“真”。這世間,太多被粉飾的太平,被包裝的圓滑,被隱藏的情緒,倘若有那么一點真,更能讓人看清大霧之后的內心風景,哪怕洶涌澎湃,這就是屬于我們最真的人生,有什么理由不去正視與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