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婚戀故事在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中占有一定篇幅。這一部分也承襲了三言“無奇之所以為奇”的敘事特色,常常運用道具、巧合與誤會等,將平淡的故事寫得曲折離奇,妙趣橫生。受時代風氣的影響,書中的商人不再是傳統(tǒng)單一的反面形象,在婚姻、愛情中表現(xiàn)出了重情重義的特質(zhì),女性角色也展現(xiàn)出打破世俗觀念的力量,具有進步意義。本文通過對商人婚戀故事的解讀,嘗試揭示出“三言”蘊含的獨特藝術魅力。
一、奇巧的藝術特色
據(jù)統(tǒng)計,“三言”中以商人為主人公或配角的篇目有四十六篇,[1]大部分都涉及了他們的婚戀故事?!叭浴敝嘘P于商人的婚戀故事,既有身份懸殊的賣油郎和花魁,又有堪比梁祝的劉奇和劉方,還有久別重逢的楊八老認親。盡管故事內(nèi)容不盡相同,它們在故事情節(jié)上不約而同地顯現(xiàn)出一波三折的特點,將故事寫得跌宕起伏,這與道具、巧合與誤會的運用密不可分。這三者的使用構成了主人公婚姻、愛情經(jīng)歷“奇巧”的特點。
(一)巧用道具
在婚戀故事中,男女雙方在情投意合下常常借助“道具”來定情,甚至用一些道具來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叭浴痹诿鑼懮倘说幕閼俟适轮?,就巧妙地融入了一些“道具”。
“三言”首篇《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是典型意義上以商人為主角,以商人的婚戀故事作為主體的文章,其中道具“珍珠衫”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珍珠衫是貫穿全文的中心意象。[2]文章一開始極盡筆墨描述蔣興哥的清秀伶俐,三巧兒的出色標致,兩個人婚后郎情妾意,難舍難分,為珍珠衫的出場埋下了伏筆。待蔣興哥下定心思外出謀生計,與三巧兒離別時,珍珠衫首次出場了。這里雖未見珍珠衫的真容,但是文中說道“將祖遺下的珍珠細軟,都交付與渾家收管”,[3]這里暗示了珍珠衫的存在,而且因為有前面的大量鋪墊,展現(xiàn)了夫妻二人感情深厚,恩愛非凡,此處珍珠衫的托付也具有合理性。小說情節(jié)自此出現(xiàn)第一次轉(zhuǎn)折,蔣興哥背井離鄉(xiāng),患病耽擱行程,三巧兒獨守空房,受薛婆誘騙后與外商陳大郎懷有私情。當陳商預備還鄉(xiāng),珍珠衫才大搖大擺地正式出場,三巧兒將蔣家祖?zhèn)髦镎渲樯蕾浥c陳商。情節(jié)發(fā)生第二次轉(zhuǎn)折,陳商與隱姓為羅小官人的蔣興哥相識,在交往中不經(jīng)意露出珍珠衫,蔣興哥識破妻子與其私情。由此小說再次轉(zhuǎn)折,蔣興哥回到家中休三巧兒,三巧兒再嫁吳知縣,同時陳商看著珍珠衫睹物思人,引起妻子平氏懷疑,遂藏珍珠衫。小說情節(jié)第四次轉(zhuǎn)折,陳商找不到珍珠衫,想要回去會三巧兒,卻得知自己的私情被發(fā)現(xiàn),在驚懼中死去,平氏探病卻被家仆偷光財產(chǎn),只得再嫁葬夫,再嫁之人正是蔣興哥,輾轉(zhuǎn)一圈后珍珠衫終于回到蔣興哥的手中,可謂是失而復得。文章的主體部分就在珍珠衫的失與得中完成。
珍珠衫的每次出現(xiàn),都推動著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引起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并且作為小說的紐帶,粘連著蔣興哥夫妻和陳大郎夫妻的關系,預示著人物的前途和命運。珍珠衫的失而復得,暗示著三巧兒的失而復得,小說最后三巧兒得吳知縣之助救下了攤上人命官司的蔣興哥,兩人重修舊好,小說在皆大歡喜中落幕。正是有了珍珠衫這一道具,小說情節(jié)由不合理變得合理,充滿了傳奇性和趣味性。
此外,《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百寶箱”、《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的“十五貫錢”、《宋小官團圓破氈笠》中的“氈笠”等道具,也都起到了推動男女之間情感轉(zhuǎn)變,豐富人物形象的作用。這些道具的設置,不僅讓小說妙趣橫生,而且使小說情節(jié)凸顯出“奇巧”的特點。
(二)巧用巧合、誤會
在“三言”中商人的婚戀故事里,巧合與誤會,讓他們的愛恨情仇都變得蕩氣回腸,具有傳奇色彩。當然,“巧合”與“誤會”源于現(xiàn)實生活。于商人身份的特殊性,需要長期在外經(jīng)商,由家中得到消息時常存在時差或者誤差,這就容易形成一些巧合與誤會。正如《喬彥杰一妾破家》中,喬俊經(jīng)商在外時尋歡作樂,把家中的一妻一妾拋之腦后,回到家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家破人亡。這一巧合并不顯得突兀,反而給人以 “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具有真實性。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在商人的婚戀故事中,巧合的存在一步步推進著人物的命運走向?!稐畎死显絿娣辍分校瑮畎死媳居衅迌?,為了養(yǎng)家糊口,到漳浦販商,剛好住在檗媽媽家,倘使楊八老賣完貨及時回家便罷了,偏偏這檗媽媽的女婿死了,非要他娶自己的女兒,楊八老起初不肯,他若堅持不娶也無事,在一番說服下,還是與檗氏成親生子,過了一年半載他思念家鄉(xiāng),這時候走便走了,檗氏卻不愿放行,直到三年才下定決心回去,好巧不巧遇上了倭寇,被迫當了十九年假倭寇,命懸一線之時,恰好被失散的隨童相認,于是本該斬首卻得到了申冤的機會,此時最高的長官正是楊郡丞,在一番詢問后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隨后骨肉相認。而檗太守與楊郡丞祝賀此事,定要楊太公相見。一番推脫不得后,竟發(fā)現(xiàn)楊八老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如此一來,迎來了大團圓的結局。這一樁樁巧合為后續(xù)故事的發(fā)生提供了契機,也為事態(tài)的發(fā)展提供了的動力。在“三言”其余的商人婚戀故事中,巧合也無處不在,因著“十五貫錢”,錯斬了崔寧和小娘子(《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因為冬日的一場大雪,顏俊騙婚未遂,賠了夫人又折兵(《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一幕幕巧合,讓小說變得曲折生動,這是作者對一個個生活片段精心捕捉打磨的結果。
這些婚戀故事里,對誤會的設計也是別有用意,大大小小的誤會有很多?!遏[樊樓多情周勝仙》中,范二郎誤殺周勝仙,一個可憐可愛的癡情女子形象躍然紙上?!独钚闱淞x結黃貞女》中,黃善聰女扮男裝,李英誤以為她是真君子,兩人結為兄弟,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結拜兄弟是個女子,結為夫婦。一場誤會引發(fā)了男女主的情感轉(zhuǎn)折,將人物的復雜多變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小說中的巧合與誤會相互勾連,引發(fā)“奇巧”的效果,但是它們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具有真實感。那些偶然性的巧合中含有現(xiàn)實的必然,比如自古就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女子獨守空房的故事?!妒Y興哥重會珍珠衫》中蔣興哥許久未歸,三巧兒聽信了薛婆的挑撥,同時陳商外出不歸,引起平氏的懷疑,這都是與當時的風氣有關的。正是有了現(xiàn)實背景中的必然,這些巧合與誤會愈發(fā)顯得渾然天成,引人入勝。
二、正面的商人形象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并不單一,在他們的婚戀故事里,雖然也有顏俊這般企圖掩耳盜鈴、偷天換日的騙婚商人(《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也有唯利是圖、貪圖美色的浪蕩商人孫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但也塑造了一大批重情重義的商人形象,打破了以往作品中商人薄情、貪婪的傳統(tǒng)。
談到為愛情而執(zhí)著的商人,《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秦重很具有代表性。秦重只是一個普通的賣油郎,本錢也只有三兩,只因瞧見花魁莘瑤琴一眼,便下定決心一文一文地攢夠十兩銀子,與花魁共度一晚,當有機會接近心上人時,他沒有乘人之危,反而悉心照料喝醉的莘瑤琴,最終他憑借著真誠,贏得了愛情。作者將其命名為秦重,大概是寓意其“情重”。像《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宋小官團圓破氈笠》中的夫妻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分開,但是他們身上都表現(xiàn)出了深情以及愛的無私和誠摯。蔣興哥得知三巧兒背叛后,沒有大吵大鬧,在她改嫁時將從前的嫁妝當作陪嫁送出,宋金得病被岳丈遺棄,翻身成為財主后,仍不忘舊妻宜春,最后他們都重修舊好。
在商人的婚戀故事中,也不單體現(xiàn)出愛情,還有重恩重義。《兩縣令競義婚孤女》中商人賈昌因受過石縣令的恩情,于是在石家遭難后,將石小姐月香和養(yǎng)娘放在家中,無微不至地照料,想要以此報答石縣令的恩情,可惜賈昌的妻子并不待見她們二人,趁賈昌不在家,將她們賣掉,幸虧得到了鐘離公的救助,成就了一份好姻緣。當賈昌回家知道后,與婆娘大鬧幾場,并贖回養(yǎng)娘送還小姐,與老婆恩斷義絕,另娶一婢。賈昌的行徑無疑是知恩圖報、重視情義的典型。而《劉小官雌雄兄弟》中,劉德夫婦先后收留救助了劉方及其父親劉奇,顯現(xiàn)出了樂善好施的品質(zhì)。
在這些婚戀故事中,商人身上表現(xiàn)出忠于愛情、重義輕利的特點,對人們“賤商”的觀念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5]作者如此刻畫商人形象,與社會的階級變化相關。明末社會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特殊時期。[6]經(jīng)濟上,商業(yè)蓬勃發(fā)展,打破了重農(nóng)抑商的局面,社會上熱衷于追逐利益,商人的地位得到明顯提高。思想上,興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為了挽救世風日下的局面,文人們提倡“情”,希望情能啟蒙人性,讓社會充滿人情味。[7]于是作者在“三言”中刻畫了一大批正面的商人形象,他們?yōu)椤扒椤痹谒晦o,為“義”赴湯蹈火。
三、進步的婚姻觀念
在“三言”講述的商人婚戀故事中,出現(xiàn)了進步的婚姻觀念,主要表現(xiàn)在女性意識的覺醒。首先是“三言”中的商婦不再像以往那樣受貞潔觀的影響,被丈夫休棄或者在丈夫死后能夠選擇再嫁,突破了世俗的限制。《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三巧兒因愧對丈夫,被休后想要自盡,被父母救下,并勸導就算真被休了,可選別個姻緣,平氏喪夫后也是選擇了改嫁。《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劉大娘子在父親的勸說下回家意圖轉(zhuǎn)嫁他人。其余商婦也有不少商人死后,父母勸說改嫁的。這與清代《儒林外史》中身為人父的王玉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玉輝的女婿死了,女兒欲殉夫,他竟不加勸解,反而支持女兒的做法,最終女兒被活活餓死。這也顯現(xiàn)出了兩者貞潔觀念的不同,“三言”顯然更有進步意義。
其次是“三言”中的女性實現(xiàn)了個性解放?!抖攀锱涟賹毾洹分校攀镒哉J為找到了有情郎書生李甲,與他從良,沒想到為了一千兩銀子,李甲就把她賣給了商人孫富,杜十娘將百寶箱中的珠寶盡數(shù)扔掉,自己也投江而亡,她的死是對愛情的失望,她雖然死去,但是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讓人們震撼,是自我個性的強烈表達。此外商人常年在外經(jīng)商,商婦獨守空房的情況常有出現(xiàn)。這些商婦不免受到外界的影響,也存在違背道德準則的事。但在“三言”中,作者對這些女性并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表現(xiàn)出了對女性追尋幸福、自我的理解。
最后是“三言”中妻子反對丈夫娶妾,是對封建社會夫權的挑戰(zhàn)。[9]由于商人身份的特殊性,商婦在家對經(jīng)濟有著更大的支配能力,因此在家庭中妻子的地位得到提高?!秵虖┙芤绘萍摇分校瑔炭⊥獬鼋?jīng)商買下了小妾春香,回家后妻子不同意將其接回家中,只得將小妾安排在外,這種行為看似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損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抗性。女性有了經(jīng)濟能力,意味著對男權的依附性降低?!秳⑿」俅菩坌值堋贰独钚闱淞x結黃貞女》兩篇,商婦起初都是女扮男裝,在做生意上與男性相比毫不遜色,因而在婚姻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權。由此可見,“三言”商人的婚戀故事既有對女性能力的尊重,又展現(xiàn)了女性要求愛情專一的需求。
“三言”中展現(xiàn)了女性進步的婚姻觀念。女性不再完全受貞潔觀的束縛,大膽追求天性的解放。在家庭中,她們并不一味地順從丈夫,而是勇敢地對丈夫的三心二意表達不滿。“三言”中的商人婚戀故事反映了女性對情執(zhí)著的一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三言”中商人的婚戀故事不落俗套、跌宕起伏,與道具、巧合與誤會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在故事“奇巧”的背后,展現(xiàn)了一批懷有真情的商人形象,打破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而其中的女性群體,也散發(fā)出突破自我的光輝,從而反映出“三言”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董煒.“三言”中商人的婚姻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申茜.論《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敘事意象“珍珠衫”的結構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12):12-13.
[3][明]馮夢龍,著.喻世明言[M].長沙:岳麓書社,2019.
[4]張玉雁,姬春暉.戲劇的“誤會”與“巧合”: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tǒng)一[J].四川戲劇,2006(05):53-54.
[5]蘇傳波.“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
[6]曲成艷.三言的教化藝術——馮夢龍對民間信仰的利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6.
[7]劉美琳.“三言”中的儒家思想[D].渤海大學,2015.
[8]季晨陽.從“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貞潔觀[J].山西青年,2018(11):207.
[9]王桂清.略述“三言”中商人的婚姻及家庭[J].學術交流,1996(01):107-108.
(作者簡介:宗明艷,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江蘇海洋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責任編輯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