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樹宜 沈孝怡
邢樹宜(以下簡稱“邢”):你是如何走上攝影之路的?
卡德·凡·婁伊澤(以下簡稱“KL”):高中畢業(yè)后我向一些攝影教育機構遞交了申請,但都沒有通過,他們認為我不是一個好的攝影師,我沒有成為一名攝影師的強大動力。于是我自學了攝影,自學了膠片沖洗和照片制作。后來,有兩三年我沒有再碰過相機。1985年,我?guī)е慌_二手尼康相機第一次坐著火車來到了中國,所以我再次拿起相機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是關于中國的。再后來,我順利地成為一名專業(yè)的攝影記者。在1988年初,我報道了爆發(fā)于1987年的巴勒斯坦大起義,這是我發(fā)表的第一篇專業(yè)的圖片故事。我一直是一個獨立攝影師,沒有被雇傭過,不受合同的限制。因此,我總是在為自己創(chuàng)作,然后尋找途徑發(fā)表、出版。我的攝影職業(yè)生涯經歷了許多次戰(zhàn)爭沖突,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中東和非洲的不同地區(qū)拍攝。在近10至15年里,我的創(chuàng)作更多地關注環(huán)境問題,以及與氣候危機有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往往與沖突有聯(lián)系。我認為年長者有義務與年輕一代分享自己的知識,這對于攝影師而言也一樣。
邢:聽聞你最近來中國進行了一些拍攝,這是你新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嗎?請你簡單介紹一下。
KL:最近三年,我一直在從事一項關于全球食品工業(yè)的攝影項目, 我在研究全球是如何確保糧食安全,確保不產生饑荒,以及確保我們的食物生產更加可持續(xù)。這個新的攝影和紀錄片項目萌發(fā)于我于前幾年完成的一項關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拍攝計劃《我們之后的洪水:海平面上升的后果》(AFTER US THE DELUGE),我注意到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全球沿海地區(qū)的許多農民都遇到了土地變成鹽堿地而無法種植的問題。實際上,這個想法萌發(fā)得更早。自2016年以來,我一直在調查世界上六座特大城市——雅加達、東京、拉各斯、紐約、圣保羅和阿姆斯特丹——是如何管理和回收廢棄物的。在進行這個項目時,我就注意到,今天的糧食浪費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因此,我覺得以攝影的方式,針對全球食品工業(yè)進行可視化研究是迫切的。食品分配一旦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全球將面臨糧食危機,新冠病毒讓我們對此有深切的體會。通過這個項目,我希望展現(xiàn)糧食是如何在全球范圍內生產、分配的。我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地區(qū)進行了拍攝,去了三次美國,去了沙特阿拉伯、阿聯(lián)酋、肯尼亞等地。我此次到訪中國,是因為中國的食品工業(yè)在全球范圍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并且食品安全問題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社會議題。我很了解中國,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85年,之后來過很多次,所以我也了解不同時期的中國是什么樣的,這次的行程,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加先進的中國。如果我們要談論全球的食品生產問題,我認為中國是很關鍵的。
邢:這次在中國的哪些地區(qū)進行了拍攝?
KL:我去了幾個不同的省份,最近剛在山東拍攝了一段時間。山東可以說是中國的菜園,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溫室,這里的高科技和溫室非常先進。早些時候,我在上海與盒馬鮮生進行了一些合作,我想知道食品是如何被快速分配給一個家庭的,以及他們是否在做一些機器人實驗,這些機器人可以在用戶手機下單后迅速、精準地將食品送到他的家里。在這之后,我要去石門,這里的街頭肉攤讓我很感興趣,我也將去內蒙古通遼地區(qū),這里的乳制品行業(yè)比較發(fā)達。我認為在食品的生產、分配等很多方面,中國都處于領先地位。
邢:你近十多年來一直在關注環(huán)境和氣候問題,2021年你出版了一本關于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全球性后果的書——《我們之后的洪水》,我是通過這本書才開始了解你的,請你談一談這個項目。
KL:這本書是一項歷時十年的全球攝影項目的最終成果展示,這一項目討論了海平面上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我的國家荷蘭是世界上海平面最低的國家,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在海平面以下?,F(xiàn)在人們普遍認可,由于全球變暖海平面將上升,這將對沿海地區(qū)產生巨大影響。但是,十年前的流行觀念是人們認為這是下一代或兩代所要面對的問題,而我想證明的是,這一問題已經存在于沿海地區(qū)了。于是,我走訪了世界上已經遭受影響的十個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因為海平面的上升,洪水的泛濫變得更加頻繁,一部分人的居住安全無法被保障,頻繁的洪水也導致人們無法再種植糧食和生產食物,也無法找到安全的飲用水。我在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太平洋)、美國、英國、荷蘭和格陵蘭島,進行了調研和拍攝。十年來,我一直致力于此。在這本書出版之前,不同的雜志和報紙都刊登過這一項目,我們也同步開辦了一個全球巡展。我想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xù)發(fā)酵中。
邢:相比近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中國讀者對你在2011年至2012年拍攝的《移民之路》(Via PanAm)較為熟悉,請你闡述一下這部作品的立意。
KL:這是一個關于美洲當代移民的項目,我之所以做這個項目,是因為從過去到現(xiàn)在,移民問題在歐洲和美洲都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而且目前,它變得有點消極。在荷蘭,很多當?shù)厝擞X得移民加重了社會負擔,想阻止移民來到荷蘭。通過這個項目,我想表明人類自古以來都在不停地遷移,移民與人類的誕生一樣古老。任何人,如果你上溯幾代,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祖先其實來自其他地方。因此,移民并不是一個當代社會才有的現(xiàn)象。我去南美洲和北美洲進行了拍攝,這里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移民,我想通過這個項目展示美洲地區(qū)的移民常態(tài)。這個項目的特別之處在于,我們?yōu)閕Pad推出了最早的新聞攝影應用程序,在我們撰寫提案時,iPad才剛剛發(fā)行。這是第一次將靜態(tài)攝影、視頻、文本和聲音以更有機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所以它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多媒體項目。每周我都會發(fā)表一篇博客講述我遇到的人和故事,講述這些人為什么移民,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人們可以實時關注我的旅程。
沈孝怡(以下簡稱“沈”):你的攝影作品基本上都是全球性的項目,你的日常工作方式是什么樣的?
KL:首先,深入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攝影師、藝術家在進行一項項目前,都要做好研究,這樣你才能確切地知道你要言說的事情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我認為我在開始每一個項目之前,都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花心思,否則就無法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我不僅僅是一位攝影家,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也是一名電影制作人。一方面是因為我對電影制作感興趣,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生存的需要,市場競爭激烈。
沈:你如何看待紀實攝影?你覺得AI技術是否對紀實攝影產生了沖擊?
KL:首先,我認為紀實攝影非常重要,我們需要能夠持續(xù)性地記錄人類社會所發(fā)生的重要事件的攝影師。雖然,我們有從事新聞報道的攝影師,他們做得很好,但我認為獨立的紀實攝影師是至關重要的。針對某一個社會議題的長期紀實攝影項目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的面貌。當然,從事這樣的項目對于許多攝影師來說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能夠獲得的資金支持有限,能夠展示的空間也有限,并且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其次,好的題材往往就在身邊,這是我在新冠肆虐期間學到的。雖然當時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不能去國外旅行,但這反而使我真正有時間來制作一個關于荷蘭食品行業(yè)的報道。
對于以真實為首要準則的紀實攝影師來說,AI是危險的。AI技術誕生之后,當然更早之前是photoshop,照片被篡改就存在。當人們開始質疑他們在照片中看到的不是真實的,這就是有問題的。我認為在紀實攝影中,人們必須相信他們所看到的事情是真實發(fā)生過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保護紀實攝影的真實性,我們需要有一套新的規(guī)則,來規(guī)定什么是真實的,什么不是真實的?;仡櫄v史,攝影一直是必不可少的。人們的視覺記憶大部分都與攝影有關。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視覺證明,對于那些不相信目前海平面已經在上升并且對人們今天的生活造成了普遍影響的人來說,我的攝影證明了這件事正在發(fā)生。所以,一旦人們開始質疑紀實攝影的真實性,事情就會變得很危險。今天,這個世界上的相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拍攝的照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專業(yè)的紀實攝影師要遵守職業(yè)道德準則,你不能操縱、編排現(xiàn)實,我認為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沈:對于想要成為像你一樣的獨立紀實攝影師的朋友們,你有什么建議?
KL:最首要的建議就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如果你覺得你所發(fā)現(xiàn)的題材是一個好故事,你就應該大膽去做。如果原地不動地等待雜志、報紙等其他媒體對此感興趣,那么事情將變得更困難。因此,只要我有資金,我就會把它花在一個新的項目上,這就是我的辦法。做一個獨立的紀實攝影師,真的必須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中國的朋友們從事紀實攝影有很大的優(yōu)勢,這個國家是如此之大,有如此多的故事沒有被講述過。
作者簡介:
卡德·凡·婁伊澤,荷蘭攝影家,1963年生人,圖片社NOOR Images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在新聞攝影領域獲得許多獎項。2000年和2002年,卡德?lián)问澜缧侣剶z影大賽的評委會成員和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的監(jiān)事會成員。1988年,卡德開始成為專業(yè)的自由攝影記者,報道了非洲和其他地方的沖突,如安哥拉、塞拉利昂、莫桑比克、利比里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從1990到1994年,他報道了南非從種族隔離到民主的過渡。在他眾多的項目中,最出名的是他在世界七大河流、海平面上升、鉆石工業(yè)和美洲移民方面的長期項目,代表作有《移民之路》(Via PanAm)、《鉆石工業(yè)》(Diamond Matters)、《我們之后的洪水》(After Us the Deluge)等,《鉆石工業(yè)》曾榮獲世界新聞攝影獎。
實習編輯/邢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