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南定小學 王梅梅
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與推進,“五育融合”成為了教育的追求目標,藝術類學科肩負著美育培養(yǎng)的重要責任,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供了關鍵平臺。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開展系統(tǒng)化、科學化藝術學習的“初級階段”,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有助于奠定學生對藝術類學科的積極態(tài)度,為未來的藝術方面的學習積蓄能量。當前,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兼具科學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策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營造出“情”與“境”相互交融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快地投入到作品意境中,快速地捕捉音樂形象,進入音樂角色,入情入境地進行感受,體會到音樂之美的所在。基于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應當基于教學目標妙用情境教學法,深刻領悟到這一教學方法的意義與作用,遵循科學合理的教學原則,并且運用有效的教學路徑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激發(fā)學習樂趣,使音樂課堂綻放新光芒。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桎梏,部分小學音樂課堂呈現(xiàn)出“師為主生為從”的教學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缺乏深入的理解與體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導致課堂參與率低下、效果不佳。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則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xiàn)狀,根據(jù)教師設定特定的音樂情境,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誘發(fā),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加強自主思考與體驗,從而萌發(fā)主動參與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如此,情境教學法類型多樣、形象直觀,無論是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還是游戲情境、問題情境,都能夠與學生的興趣點完美契合,并發(fā)揮音樂藝術所獨有的魅力??梢哉f,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既順應了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又體現(xiàn)了音樂學科的具體特點,具有一舉兩得的教學成果。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難以投入、情感體驗差等情況,都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下降。而情境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則具有更高的代入性,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xiàn)更多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并以此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到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與歌唱的欲望便能夠激發(fā),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梢哉f,情境教學法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情感,時刻保持著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
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關注的重點已然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成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在此基礎上,音樂課堂就更應該給學生提供思維開發(fā)的時間與空間,為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搭建起有效的“學習支架”。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啟發(fā)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獨特且罕見的情感體驗,在音樂學習與欣賞中展開想象的翅膀,產生具有獨特性的音樂體驗,讓思維活動朝著全面性、開放性與廣泛性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梢哉f,情境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以“追求唯一標準答案”的求同思維為主的思維培養(yǎng),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讓學生真正享受音樂,感受音樂魅力所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內驅力,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應當“投其所好”,遵循趣味性原則。首先,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前,全面了解當前學生的興趣特點、學習需求,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展開教學設計,讓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其次,趣味性原則也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的本質與特征出發(fā),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并且在課堂上予以顯性呈現(xiàn)。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本身的魅力所在,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享受音樂,體驗用音樂帶來的美感??傮w而言,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聚焦于兩大視角的探究——學生的興趣點以及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
情境教學法在實踐中應用甚廣、收獲頗豐,因此不少教師難免在這一教學方式的設計中“大做文章”。近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情境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樣化、豐富化、創(chuàng)新化、獨特化。然而這也帶來了很多不容忽視的新問題,不少教師在情境教學中特別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導致其喧賓奪主,過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弱化了原本的教學任務。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深知,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為教學目標、內容所服務的,情境教學法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設計中遵循輔助性原則,讓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所服務,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更為深刻地感知、理解音樂知識。因此,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就需要深度分析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與重點,并思考與其相配適的教學情境,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有著多種類型的不同情境,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有所偏好,過于強調其中一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應用,而導致其他教學情境長期坐上了“冷板凳”。其實,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宜單一化,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旺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收獲新奇的感受與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當遵循模式多元化原則,使音樂課堂增添一份“神秘感”,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活動,對音樂學習保持“期待”,全方位、多角度感受音樂教學的魅力所在。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化,調動學生的探究精神。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提出問題的頻率較低且問題較為死板固化,難以產生實質性的效果?;诖?,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背景下,教師就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多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靈活性與開放性的問題,為課堂教學構建出具體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設疑推動課堂教學的新發(fā)展。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學為例。在國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多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基于問題情境感受我國國歌的神圣與莊嚴,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情感。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我國國旗的照片,并為學生播放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激發(fā)起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關于國歌,你了解多少知識?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國歌?國歌對我們有著怎樣的意義與價值?”這些問題教師不要求學生立刻作答,而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國歌,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思考感受音樂中的莊嚴與肅穆,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與感染力。
音樂藝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發(fā)展時期,很多時候難以捕捉到音樂中的內涵情感,感受到音樂學科的魅力所在。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為其創(chuàng)設出學生所熟悉、倍感親切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并非“亭臺樓閣”,音樂所展現(xiàn)的魅力就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從而更好地接受音樂知識,提高審美素養(yǎng),用音樂裝點生活。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五課《媽媽的歌》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你眼中的媽媽是什么樣的?提到媽媽,你能想象到哪些詞語?媽媽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讓你感動?”通過這樣的提問調動學生對生活場景的思考,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基礎。等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播放《媽媽》《媽媽的歌》,讓學生在聆聽后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有的學生聽完后說:“我想感謝我的媽媽,媽媽每天為我辛苦操勞,卻從來不抱怨,永遠把最好的愛給我?!庇械膶W生說:“我愛我的媽媽,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是媽媽給予我支持與陪伴。”還有的學生說:“想到媽媽,我就感覺生活有力量,因為在我的生命中有一個這么愛我的人?!鄙钋榫车膭?chuàng)設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回憶到自己生活中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幫助學生感受音樂傳遞情緒、裝點生活的妙用,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推動教學成果的切實性提高。
隨著時代進步與科技發(fā)展,信息技術應用廣泛,走入了各行各業(yè),也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育行業(y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就音樂學科的教學活動而言,信息技術為教學設計帶來了多種可能,豐富的教學資源推動了課堂內容的多樣化,也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抽象的教學內容具象化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诖耍處熅鸵诮虒W設計中善用信息技術,結合教學活動中難以實現(xiàn)與突破的難點,設計多媒體情境,讓學生能夠生動形象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加強思考與理解。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漁舟唱晚》的教學為例。這是一首傳統(tǒng)古箏獨奏曲,取自唐朝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這一詩句。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了解甚少,很難結合音樂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的力量,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形象與抽象相結合。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影音資料,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到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調動學生視覺與聽覺的多重體驗,感受樂曲表達的情境與意境,并更好地感受箏樂器的音色與表現(xiàn)力,從而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質量與成果。
音樂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生深刻感悟、細心體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藝術也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運用什么樣的教學語言,采用什么樣的語音語調都有可能帶來全然不同的教學效果?;诖?,為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音樂情境中感受音樂魅力,教師就要對教學內容的特點與情感進行深入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具體的語言情境,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感悟。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六課《搖籃曲》的教學為例。為創(chuàng)設相應的語言情境,調動學生的真摯感情,教師可以構建對應的語言情境,在教學活動中用輕柔、溫暖的語音語調進行教學。這樣的語言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沉浸在教學中,深化對教學內容的體會與思考,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成果,推動教學成果的顯著提高。
小學階段,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這是學生的天性,也讓很多教師頭疼。新課程改革要求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們與其抑制學生的天性,不如利用學生的天性,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fā)揮能動性,真正將寓教于樂落實在了實處。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中“節(jié)奏”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狀態(tài)創(chuàng)設一系列節(jié)奏游戲,幫助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感受節(jié)奏。其中,“拍擊接龍游戲”備受學生的喜歡,這一游戲要求教師將班級分成兩個小組,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代表四種節(jié)奏組合,然后教師從這四種節(jié)奏組合中選取任意旋律進行彈奏,學生則要作出對應的擊拍動作,動作正確就換下一位組員,哪一組先完成任務即為獲勝。這樣的游戲情境能夠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調動學生的專注力,幫助學生在游戲中提高對節(jié)奏的敏銳感知度。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應用廣泛,取得了理想的成果。這一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思維開發(fā)。教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應當遵循輔助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以及模式多樣化原則。通過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多媒體情境、語言情境以及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這一教學方式真正在實踐過程中發(fā)揮理想的成果。情境教學法使小學音樂課堂煥發(fā)出新光彩,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啟發(f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