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露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觸摸山川湖海”,訓練要素包括“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習作時發(fā)揮想象,把重點部分寫得詳細一些”。這一主題下安排的《草原》《丁香結》《古詩詞三首》《花之歌》四篇課文,描述景色時都融入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教學準備充足,訓練方向明確,單元整體意識濃厚,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相關教學要求中提出的“通過整體感知、聯(lián)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高度投合。對這一特點鮮明又適于開展整體教學的單元,無論從增長學生核心素養(yǎng),還是從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角度看,都應精心安排,精密開展。
一、研讀課文,確定課型
《草原》一文要求學生能邊讀邊想象草原美景,說出從哪里體會到了“蒙漢情深”,課后題提示學生聯(lián)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經(jīng)歷,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結》由花的“結”想到心的“結”,由具體事物引發(fā)人生思考,課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古詩詞三首》里的詩詞,畫面感都十分強烈,但對閱歷欠缺的小學生,難以在品讀中感受這樣的特點,更需要教師從“詩中有畫”的立足點出發(fā),引導學生體會“江清月近人”“望湖樓下水如天”“明月別枝驚鵲”等畫面,想象場景;《花之歌》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課文和閱讀鏈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體會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另外,本單元的語文園地版塊,再次圍繞本單元訓練要素,以《草原》《丁香結》為例,提示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基于課文內容、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想開去,習作版塊也在指引學生積極想象。按照教材的編排,經(jīng)之前學習的積淀,六年級學生應該做到根據(jù)課文內容,自動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思或哲理。
為在主題比較聚焦基礎上達成單元任務,本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可通過四種課型實現(xiàn):預習指導課、精讀引導課、自學輔導課、語用實踐課。
(一)預習指導課:構建體系性的預習指導課,指導學生掌握并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方法和能力;步驟:創(chuàng)境激趣—任務驅動—指導預習—交流反饋。
(二)精讀引導課: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方法引導,體驗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習得聽說讀寫能力,并在具體語境中熏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步驟:創(chuàng)境激趣—精讀引導—感悟語用—分享交流。
(三)自學輔導課: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方法輔導,讓學生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語用方法、能力具體運用到略讀課文、同類課型組文學習中;步驟:創(chuàng)境激趣—任務驅動—輔導自學—展示分享
(四)語用實踐課:教師為學生搭建具體語用環(huán)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運用語言文字,提高學生語用表達能力;步驟:創(chuàng)境激趣—語用實踐—展示分享—完善提升。
二、目標拆解,活動落實
在完成預習指導課后,在精讀引導課和語用實踐課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大情境是:品自然之美,感萬物之情。分為四大任務,一是“我在草原等著你”,二是“借丁香結解人生”,三是“一路風景皆有情”,四是“花之變形記”。
(一)任務一:我在草原等著你
1.活動一:讀句子想畫面。課文中描寫了草原的哪些景物?描寫草原的句子讓你想到了哪些畫面?填入下表。
不同學生閱讀同一篇文章,可能聯(lián)想或想象到的事物是不同的,雖然學生聯(lián)想或想象的內容有差異,但是途徑有共通性,如在閱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想;結合閱讀的文本內容,聯(lián)系自己以往的閱讀經(jīng)驗,由具體事物聯(lián)想到象征意義;把自己變成另一種事物,從另一種事物的角度,展開想象,想象變化后的世界,隨之而來的改變等。
2.活動二:讀景象想感受。面對好客的內蒙古人民有怎樣的感受?讀句子,想感受,談一談。將文本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想象成畫面,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各種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讀句子,想畫面,直觀地感受文中的情感變化和人物的內心世界,建立起情感鏈接。
在五年級學過的《白鷺》《桂花雨》課文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作者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描寫的景中,這是我們要掌握的一種寫作技巧。剛剛結束的假期,你是不是也和家人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感觸?請你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來寫一段話吧。用聯(lián)想或想象,交流分享自己獲得的豐富的閱讀體驗,通過遷移運用聯(lián)想或想象,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分享形式不僅僅可以是口頭語言,還可以是書面語言。
3.活動三:讀詩句想經(jīng)歷。草原不僅景美,而且人也美,他們的熱情好客讓作者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請找到課文中描寫人物熱情的句子,想想自己家里有客人來時的情景,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通過交流直觀地感受文中的情感和人物的內心世界,建立起情感鏈接,理解他們的動機和行為。
課文的結尾用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來總結“蒙漢情深”,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過與人惜別的經(jīng)歷,把你當時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清楚,體現(xiàn)依依惜別之情。將文本中的情節(jié)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作者所傳達的情感和意義。
(二)任務二:借丁香結解人生
1.活動一:賞花。
談一談看到丁香花你的感受。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的?
品讀丁香花,想象畫面,找出描寫丁香花美的句子和談自己的感受,從和諧的色彩感受“美”。課后第二題問雨中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象一下這幅畫面,揭示了可以通過邊讀邊想象畫面想開去,閱讀鏈接提示了可以聯(lián)系與描寫景物相關的詩句,借助文學意象想開去。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思念朋友的淡淡憂愁。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隱居時自喻的傷愁。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對國況日下,宦海沉浮的哀愁。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對南唐受后周嚴重威脅時的愁怨。
詩人們將自己的心情都寄托于詩中,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而丁香的香氣縈繞著憂愁徘徊在作者宗璞的心間。
2.活動二:悟花。
(1)解丁香結。
①作者不僅僅是在賞花,同時也對花、人生有了不同的認識。找一找文中描寫作者感悟的句子。
②通過文中相關語句感受作者對丁香結的態(tài)度。補充資料結合作者自身經(jīng)歷的感悟。這是一段關于人生的思考,并且處于小學生的人生日常認知之外,是他們平時極少考慮的問題,但是這樣的經(jīng)歷卻并不少,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談他們的看法,聯(lián)通了文本、作者、學生的人生通道,這樣的關聯(lián)可以揭示出作者想要傳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和主題。
(2)解人生結。
①理解從丁香結到人生的感悟,通過朗讀、思考和交流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由丁香引發(fā)的所思所感,學會運用由具體事物聯(lián)想到象征意義的聯(lián)想方法。
②小練筆:仿照課文中的寫作方式,寫一寫你熟悉的一種植物,想象一下它象征著什么?代表著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三)任務三:一路風景皆有情
1.活動一:借助注釋、插圖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借助關鍵詞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活動二:對比閱讀,深入理解文本。對比閱讀《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思考并交流,詩詞中都有月亮這一意象,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結合詩句有理有據(jù)地分析原因;最后,遷移運用由具體事物聯(lián)想到抽象意義這一聯(lián)想方法,閱讀有關描寫梅、蘭、竹、菊的散文,了解這些具體事物的象征意義,聯(lián)結閱讀經(jīng)驗。
3.活動三:抓住關鍵詞句,描繪畫面?!豆旁娫~三首》課后第二題提示了可以抓關鍵詞句,結合詩人的寫作背景和自身已有體驗“想開去”。
(四)任務四:花之變形記
1.閱讀《花之歌》和閱讀鏈接,學習作者從另一種事物的視角,展開想象,觀察世界變化的表達方法;立足文本想象奇特的地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閱讀經(jīng)驗想開去:如果請你也來想象花的形象,你會想到“我是什么?“我”還會做什么?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與作者的想象對比,找出作者想象的奇特之處。
2.與本單元的單元習作產(chǎn)生聯(lián)系,也就是說,不僅要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也要從所寫的內容想開去,“習作時發(fā)揮想象,把重點部分寫得詳細一些”,這也是本單元習作訓練要素的要求。簡言之,想開去就是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從課文內容聯(lián)想到更多,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豐富自身的閱讀體驗。完成單元習作《變形記》,遷移運用從另一種事物的視角,展開想象,觀察世界變化的表達方法,轉換事物視角。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情感體驗雖然日益豐富,但鑒于生活經(jīng)驗、人生閱歷的限制,他們有時候并不能真正地讀懂作者在文本所表述的“真情真意”。通過以上四個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經(jīng)驗,遵循一些方法,形成自動化的聯(lián)想和想象,同時聯(lián)想相關生活場景,將文學作品與學生之間雙向打開,實現(xiàn)二者的隔空對話,深化情感共鳴,善于聯(lián)想,克服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時間、空間隔閡,助力學生發(fā)展思維。
三、有的放矢,細致評價
學習任務的實施過程既是學習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評價的主要情境。任務一對應的評價標準應聚焦兩點:一是學生是否對大單元核心任務清楚明白,是否有主動參與學習任務的意愿;二是學習完《草原》后,學生是否具備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聯(lián)想,體會作者情思的能力。任務二評價標準應聚焦兩點:一是學習完《丁香結》后,學生是否能借助由具體事物聯(lián)想到象征意義的聯(lián)想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二是學生是否能在自主閱讀有關描寫梅、蘭、竹、菊的散文中,遷移運用由具體事物聯(lián)想到象征意義的聯(lián)想方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任務三、四評價標準應聚焦兩點:一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從另一種事物的視角,展開想象,觀察世界變化的表達方法;二是學生在文學創(chuàng)意寫作過程中,是否能發(fā)揮想象,把重點部分內容寫詳細。
四、結語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已然成為走向深度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超越傳統(tǒng)的課時主義和知識點為中心的教學,走向一個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規(guī)劃學生學習歷程為核心的大單元學習設計是大勢所趨。采用單元整體教學,能在比較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讀寫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的密切結合,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促進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做到整體推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目的,最終實現(xiàn)單元教學的總目標,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和教學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