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衛(wèi)軍 周曉江 胡志遠 高利攀
(內(nèi)蒙古煤炭地質(zhì)勘查(集團)一五三有限公司,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巴林左旗侏羅紀火山活動強烈,巖漿侵入頻繁,為區(qū)域上最主要的成礦期。根據(jù)大興安嶺熱液礦床成礦時代的研究成果,大興安嶺地區(qū)在古亞洲洋構造域演化階段之后,在中生代中、晚期又經(jīng)歷了較為強烈的構造-巖漿活動[1],伴隨著劇烈的巖漿活動,形成了一批工業(yè)礦床和礦(化)點[2],例如白音諾爾鉛鋅礦、浩布高鉛鋅礦、二道河鉛鋅礦、黃崗錫鐵礦、毛登錫銅礦等。巖漿活動的強烈時期為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因此這一時期是本區(qū)最主要的內(nèi)生金屬礦化的成礦期[3]。
本區(qū)侏羅紀火山巖巖石化學特征,主要研究火山活動強烈的晚侏羅統(tǒng)滿克頭鄂博組、瑪尼吐組、白音高老組巖石化學特征[4]。依據(jù)CIPW 法定名,按SiO2和Na2O+K2O 的變化范圍,將區(qū)內(nèi)侏羅紀火山巖進行巖石化學分類。
圖1 Ol'-Ne'-Q'圖解
(1)滿克頭鄂博組巖石化學類型
該組火山噴發(fā)產(chǎn)物均為酸性火山巖。其中SiO2含 量66.9%~80.39%,平 均75.02%,ALK 6.6%~11.36%,平均8.41%。與中國流紋巖相比,SiO2含量明顯偏高,Al2O3、Fe2O3、FeO、CaO 偏低,其它基本相當。大部分樣品Al2O3>K2O+Na2O+CaO,屬鋁過飽和類型,部分樣品K2O+Na2O+CaO>Al2O3>K2O+Na2O,為正常類型。CIPW 法定名,大部分為堿長流紋巖和流紋巖,個別為英安巖和石英粗安巖。
(2)瑪尼吐組巖石化學類型
①流紋巖
SiO2含量70.97%~74.22%,平均72.60%,ALK 8.76%~8.90%,平均8.83%。與中國流紋巖相比,SiO2、Na2O、K2O 含量偏高,Al2O3、Fe2O3、FeO、CaO、MgO 偏低,其它基本相當。Al2O3>K2O+Na2O+CaO,屬鋁過飽和類型。CIPW法定名,為流紋巖。
②安山巖
SiO2含量60.25%~65.05%,平均62.04%,ALK 7.86%~9.26%,平均8.39%。與中國安山巖相比,SiO2、K2O 含量略為偏高,F(xiàn)e2O3、FeO 偏低,其它基本相當。K2O+Na2O+CaO>Al2O3>K2O+Na2O,屬正常類型。CIPW 法定名,為石英安粗巖,說明本組安山巖偏堿性。
(3)白音高老組巖石化學類型
①流紋巖
SiO2含量59.88%~76.18%,平均69.85%,ALK 7.43%~9.07%,平均8.42%。與中國流紋巖相比,CaO、MgO、TiO 含量偏高,SiO2、Fe2O3、FeO 偏低,其它基本相當。大部分樣品Al2O3>K2O+Na2O+CaO,屬鋁過飽和類型;部分樣品K2O+Na2O+CaO>Al2O3>K2O+Na2O,為正常類型,個別Al2O3<K2O+Na2O,為堿過飽和類型。CIPW 法定名,以流紋巖為主,部分為石英安粗巖。
②英安巖
SiO2含 量60.25%~70.27%,平 均66.3%,ALK 7.86%~9.50%,平均8.68%。與中國英安巖相比,SiO2、K2O、Na2O 含量偏高,F(xiàn)e2O3、MgO、CaO 偏低,其它基本相當。部分樣品Al2O3>K2O+Na2O+CaO,屬鋁過飽和類型;部分K2O+Na2O+CaO>Al2O3>K2O+Na2O,屬正常類型。CIPW法定名,為石英安粗巖、流紋巖和英安巖,說明本組英安巖貧硅富堿的特征。
③安山巖
含量56.16%~70.05%,平均63.49%,ALK6.51%~8.43%,平均7.60%。與中國安山巖相比,SiO2、Na2O、K2O 含量偏高,Al2O3、Fe2O3、FeO、CaO、MgO 偏低,其它基本相當。大部分樣品K2O+Na2O+CaO>Al2O3>K2O+Na2O,屬正常類型,少部分樣品Al2O3>K2O+Na2O+CaO,為鋁過飽和類型。CIPW 法定名,大部分為石英安粗巖,少部分為流紋巖,僅個別樣品為安山巖,說明本組安山巖富堿、富硅的特征。
通過各組巖石里特曼指數(shù)大小反映巖石的堿度,結(jié)合巖石化學成分在Ol'-Ne'-Q'圖上投影(圖1)性系列為主。巖石化學成分在Ol'-Ne'-Q'圖上投影樣點落入亞堿性區(qū),在F-A-M 三角圖解上投影樣點落入鈣堿性區(qū)。說明本組火山巖屬鈣堿性系列。和在F-A-M 三角圖解上投影(圖2),對火山巖進行系列劃分。
圖2 F-A-M圖解
圖3 里特曼-戈蒂里圖解(據(jù)A.R ittmann,1973)
(1)滿克頭鄂博組巖石里特曼指數(shù)為:4 個樣品σ<1.8,3 個樣品1.8<σ<3.3,4 個樣品σ>3.3。說明巖石系列以鈣堿性系列為主。巖石化學成分在Ol'-Ne'-Q'圖上投影樣點落入亞堿性區(qū),在F-A-M三角圖解上投影樣點落入鈣堿性區(qū)。說明本組火山巖屬鈣堿性系列。
(2)瑪尼吐組巖石里特曼指數(shù)為:2 個樣品1.8<σ<3.3,6 個樣品σ>3.3。說明巖石系列以鈣堿性系列為主。巖石化學成分在Ol'-Ne'-Q'圖上投影樣點落入亞堿性區(qū);在F-A-M 三角圖解上投影樣點落入鈣堿性區(qū)。說明本組火山巖屬鈣堿性系列。
(3)白音高老組巖石里特曼指數(shù)為:13 個樣品1.8<σ<3.3,4個樣品σ>3.3。說明巖石系列以鈣堿
瑪尼吐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見表1。其成礦元素具有以下特點。
表1 上侏羅統(tǒng)瑪尼吐組各段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在成礦元素中Pb、Ag、Sn 元素處于富集狀態(tài),最高濃集系數(shù)分別為2.14、3.75 和2.50;其它如Cu、Zn、W、Mo等處于分散狀態(tài)。
晚侏羅世白音高老組微量元素特征見表2,其成礦元素具有以下特點。
表2 晚侏羅世白音高老組各段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1)Pb、Sn、W、Ag元素在各巖性段中均呈富集狀態(tài),且與黎彤值相比濃集系數(shù)較高。
(2)其它成礦元素處于分散狀態(tài)。
對各組火山巖樣點在里特曼-戈蒂里圖解上的投影(圖3),分析各組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
(1)滿克頭鄂博組火山巖在里特曼-戈蒂里圖解上的投影點大部分落入B 區(qū),僅一個樣點落入C區(qū),說明本組火山巖形成于造山帶環(huán)境。
(2)瑪尼吐組火山巖巖石化學成分投影于里特曼-戈蒂里圖解之中投影點落入B 區(qū)與C 區(qū)的分界線附近,個別樣品進入C 區(qū),說明本組火山巖形成于造山帶環(huán)境,但巖石偏堿性。
(3)白音高老組巖石化學成分投影于里特曼-戈蒂里圖解中投影點均落入B 區(qū),但靠近B 區(qū)與C 區(qū)的分界線處,說明本組火山巖形成于造山帶環(huán)境,巖石堿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