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先峰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是一部體育勵志片,講述了中國奧運先驅劉長春遠赴美國參加奧運會的故事。
1932 年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國內民不聊生,政局動蕩,日本關東軍侵占中國東北,民族危機嚴重。在東北少帥張學良的資助下,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開啟了奧運之旅,盡管成績不理想,但這是中國第一次正式參加奧運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劉長春是東北大學的學生,在華北運動會上一戰(zhàn)成名。他代表中國去參加奧運會的道路異常艱難。那時東北淪陷,學校被迫解散。劉長春拒絕為偽滿洲國參賽,為擺脫日本人的搜捕,他喬裝易容,艱難地逃到北平拜訪體育局局長。局長表面說要上報南京,卻轉手將劉長春遞交的書信撕毀。好不容易得到張學良的資助,如愿赴美,游輪卻在中途遭遇風暴,為了能如期趕上奧運會開幕式,他不惜違背體育精神和外國人打賭;而在前往賽場的路上,又突遇堵車,劉長春跳下車一路狂奔……看到這里,我徹底破防了。
電影中催淚的鏡頭還有很多,比如老父親看到喬裝過來修鞋的劉長春,因特務在場,沒有相認,只是一邊修鞋,一邊說:“跑遍天下,這雙鞋子也不會爛?!北鄙贤局?,同學被日軍的流彈擊中,劉長春背著他躲避襲擊,同學彌留之際對他說:“你一定要去參加奧林匹克?!庇屋喸庥鲲L暴停航,有可能錯過開幕式,教練說第二天參加比賽也一樣,劉長春卻堅定地說:“不一樣,我想舉著國旗,讓全世界知道中國人也能參加奧林匹克?!痹?00 米失利之后,考慮到政治影響,教練勸劉長春放棄接下來的200 米比賽,但劉長春說:“我現(xiàn)在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眲㈤L春比任何人都想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但他一路舟車勞頓,倉促上場,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
電影中,反復出現(xiàn)張學良贈送給劉長春的那幅畫卷,畫上寫著:關云長單刀赴會。這幅畫的象征意義很明顯,是將劉長春比作關云長,這是何等的勇士之舉。當時的報紙報道此事,點評道:“我中華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此刻國運艱難,望君奮勇向前,讓我后輩遠離這般苦難。”
自古以來,成功者固然讓人仰慕,但失敗者也依然讓人敬佩。明知前路艱險,勝算難料,卻依然秉持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這正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精神。劉長春是一個失敗的英雄,雖敗猶榮。他不畏艱辛,遠渡重洋,在國際賽場上亮相,向世人證明中國人也能參加奧運會的勇氣和決心令人感動和敬佩。
劉長春就像劃破黑夜的星光,照亮了中國的奧運之路。他的精神一直鼓舞著后來的中國奧運健兒不斷進取,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