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婷
感謝《北京紀事》,讓我有機會可以與您分享自己的故事,那我就從來到北京說起吧。
懷揣著成為一名播音主持人的夢想,我在高三時參加了藝考,最終有幸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來到了夢想的城市——北京。
中傳的生活豐富多彩,活動種類繁多,機會也不少。這個專業(yè)讓我們更早地邁入社會,參加實踐。大學四年,幾乎每個假期我都在實習,去過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教育電視臺等。直到現(xiàn)在我也提倡,大學期間盡量安排好每一個假期,多學習多實踐,讓自己更加充實地成長。大四那年,正好趕上CCTV7《美麗中國鄉(xiāng)村行》欄目成立。我是幸運的,實習期就主持節(jié)目,一年后,順利留了下來。
《美麗中國鄉(xiāng)村行》是一檔旅游節(jié)目,以美麗中國的秀美鄉(xiāng)村為著眼點,以“鄉(xiāng)村旅游、生態(tài)文明”為主題,通過主持人的深度體驗,展示生態(tài)美景,品味健康美食,體驗休閑農業(yè),推介旅游資源,提供旅游資訊,描繪中國鄉(xiāng)村旅游畫卷。另外,我還主持《美麗鄉(xiāng)村快樂行》晚會節(jié)目,通過和明星、達人互動,展示美麗鄉(xiāng)村發(fā)展變化。工作至今,我主持節(jié)目400余期,走過400多個美麗鄉(xiāng)村,足跡遍布全中國。作為主持人,能去一線獲得一手資料,是一件幸福的事。這些年,感恩每一次的遇見。
媒體工作,絕不是單打獨斗。一期專題節(jié)目,導演、雙機位攝像、主持人、外聯(lián)、制片、航拍,組成一個小團隊。如果是晚會、活動,舞美、導演組、演員、嘉賓,上百號人。各司其職、團結協(xié)作,才能呈現(xiàn)出最好的效果。攝制組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體諒。一起等日出、一起通宵拍攝、一起爬冰川、一起走過原始森林……
主持人最多的是和人打交道,不同行業(yè)、不同年齡。采訪對象能夠放下戒備、敞開心扉,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當一個真誠的聆聽者,你會收獲成百上千個故事、遇見成百上千個朋友。每一個地方都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和風俗。佤族以黑為美,盛大的“摸你黑”節(jié)日,讓佤族人和游客盡情狂歡;布依族會用天然原料制作噴香的五色米飯;瑤族喜歡在節(jié)慶敲起分公母的長鼓;美人谷里的嘉絨藏族能歌善舞……
拍攝中還會遇見不少有趣的動物,一秒就萌化了心。山東棲霞口的黑熊會像朋友一樣拉著游客的手;四川丹巴的旱獺會從人們的嘴里搶餅干;農安的白鯨會在我的手勢下做出不同的動作;神農架的金絲猴會淘氣地跳上我的肩膀……
有人會好奇,一位女主持人的生活是不是一直都是光鮮亮麗。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至少作為農業(yè)節(jié)目主持人,我們一直腳踩泥土中,耕耘天地間。暴雪、暴雨、通宵、泥濘前行……這或許是所有同行必須經歷的,女主持人自然包括在內!當然,年輕人吃苦耐勞不是炫耀的優(yōu)點,只是青春的本分。
記得去江西鷹潭龍虎山拍攝,當?shù)刈钪木褪恰皯夜住保@是我國古代一種奇特的葬俗。絕壁之上,玉棺懸空,神秘莫測。幾十甚至上百米的高度,棺木究竟是怎么放進絕壁的洞穴的,至今仍是千古之謎。為了拍攝洞穴里的情況,就需要作為主持人的我親自進入到洞穴里。當時現(xiàn)場只有一位攝像老師,需要拍攝全景。那近景和洞穴里的鏡頭怎么辦?于是另一個攝像機位的任務,也交給了我。為了全方位、多角度呈現(xiàn),我頭上戴了一個Gopro小攝像機,可以拍攝主觀鏡頭;手里又拿了一個小高清DV,整個身體被綁在兩根粗繩子上,乘船到達巖壁下方。然后繩子慢慢上升,把我升至空中,近百米的位置,與洞穴平行。之后需要我像蕩秋千一樣,自己鉚足勁兒一蕩,蕩進洞穴里。這個動作需要穩(wěn)準狠,還要注意千萬不要把自己“拍”在巖壁上。全過程中,還需要我不斷解說,并且拿著小高清DV記錄。此時此刻,已經來不及感受恐高,沒有機會琢磨恐懼,只能大膽地飛躍進洞穴,感受襲來的陣陣涼風。進入洞穴需要我全程拍攝、解說,之后再自己抓住繩子飛出去。之后看到自己的照片,感覺在空中的我就像一只螞蚱,那么渺小。
還記得去海南昌江拍攝燈光捕魚。為什么叫燈光捕魚?是因為需要深夜出海,乘坐燈光船。傍晚18:00點左右,我們攝制組跟隨當?shù)貪O民上了漁船,印象中開了很久很久,從對大海的欣喜,慢慢到疲憊和恐懼。大約到21:00,我們在漆黑的海上遠遠地看見一個亮光,慢慢靠近,才發(fā)現(xiàn)是另一艘漁船,漁船上都是很大的燈泡,光亮刺眼,當?shù)貪O民說,這是燈光船。我們從乘坐的漁船轉到了燈光船上。這已經是遠海,除了船上的亮光,四周就是大海。那晚海上的風浪很大,我們需要在這艘燈光船上捕魷魚。那晚的收獲并不多,魷魚沒有幾條。只記得我們攝制組在甲板上,隨著風浪搖擺了6個多小時。平時從不暈船的我,都覺得天旋地轉。還需要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隨時開機拍攝。
在江蘇句容主持一場晚會,正好趕上當?shù)乇┯?。整整下了三個小時,我也主持了三個小時。做好的發(fā)型已經軟軟地貼在頭上滴著水。每主持一段,到臺下第一件事就是脫掉高跟鞋倒水,然后再穿上上臺。在安徽全椒主持過年的晚會,趕上暴雪三個小時。眼睫毛、頭發(fā),都結了一層小冰霜,雙腳也凍到沒有知覺。在新疆阿克蘇,為了拍攝一號冰川。我們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往返徒步近10個小時。平時沒有高原反應的我,那天也覺得頭要炸了......
其實這些經歷,現(xiàn)在回想起來,雖然伴著苦和累,但是嘴角總能有一絲微笑,覺得能夠曾經擁有,是多么可貴和美好。
一期成功的節(jié)目,主持人需要把前期策劃、導演等各工種的努力,加上自己的再創(chuàng)作,最終呈現(xiàn)出來。拍攝前期,主持人需要大量查閱相關地理、歷史、人物、活動資料,因為整期節(jié)目沒有任何稿件,所以需要做足準備,臨場發(fā)揮。前期采訪是重中之重,深入的采訪,可以使節(jié)目呈現(xiàn)意想不到的亮點。有時候,前期采訪會聊出驚喜,改變原有拍攝思路,增加或者替換拍攝內容。
拍攝期間,主持人需要現(xiàn)場發(fā)揮,實時互動,隨時調控場面和節(jié)奏,增加對象感、交流感、分享感?;顒蝇F(xiàn)場最好的畫面和氣氛只有一次機會,不允許重來,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不出錯,一遍過”。主持人還得有編導思維,懂鏡頭語言。為的是更好地掌握拍攝節(jié)奏,說出有效信息,調度鏡頭。我主持的大部分活動,都是不同行業(yè)、不同領域的,有很多都是陌生的行業(yè)。如果做到可以和嘉賓提問、交流,這就需要在短時間內,對這個領域快速有效學習,掌握基本信息,提煉出自己的觀點。簡單總結一下,主持人最需要的就是學習、學習,不停地學習。
因為熱愛,所以幸福!這或許是我送給這份職業(yè)最好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