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潼
一水帶殘陽,四山生白云。
倚筇村口立,拂拂酒微醺。
古道聞人語,荒天下鳥群。
徘徊已昏暮,野草發(fā)芳芬。
一首《三家店即景》,出自一百多年前一位滿清皇室宗族詩人愛新覺羅·寶廷筆下。這位號稱可與納蘭性德相提并論的晚清詩人,因酷愛京西美景,時常會同兩三好友,漫步于重山之間,每有佳作因此問世。詩人眼中的京西三家店,是寧靜的清幽的富有詩情畫意的,并非早年前京城人提及門頭溝時所認為的煤灰漫天與烏煙瘴氣。
鄉(xiāng)間小廟竟然藏龍臥虎
三家店村里至今還立著的那座龍王廟,雖然門牌上沒寫著“敕建”倆字兒,但是人家那歷史一旦講起來,說是全北京級別最高的龍王廟也不為過。廟里供奉著五位龍王。我們熟知的一般都是四海龍王,那三家店龍王廟里的第五位龍王是誰?
第五個是一位河龍王,永定河的河神。據(jù)一些宣傳資料記載,這是北京現(xiàn)在僅存的一尊永定河河神塑像。別看人家僅僅是一位河神,但卻曾經(jīng)獲得過四位皇帝的爵位敕封。首先是金大定十九年,金世宗封永定河神為“平安侯”。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加封永定河神為“顯應(yīng)洪濟公”。到了清朝,先是康熙皇帝敕封其為“河神”,最后是乾隆皇帝加封為“安流廣惠永定河神”。一座鄉(xiāng)間小廟里的河神,竟然受到過四次皇上給予的殊榮,不能不讓三家店這個村子顯得很不一般。
這小小的龍王廟,還有一樣了不得的東西。文管人員對龍王廟進行清理的時候,在佛龕下面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佛牌,有使用紙本書寫佛號的,也有在絹本上描畫神佛形象的,基本都被保存在了永定河文化博物館里面,確實是件件精美,現(xiàn)在應(yīng)該屬于保護文物。
關(guān)帝廟里有個故事
在三家店,還有一座廟,叫關(guān)帝廟鐵錨寺。乍看上去,這名字很奇怪,從沒聽說過哪里的關(guān)帝廟門牌后面還要加上一個什么寺。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這座廟里,不僅曾經(jīng)供奉著關(guān)二爺,還供奉著一只很大個的鐵錨。
至于為什么供奉一只鐵錨在寺里,時不時還要拜一拜,還是有幾個故事可以拿來說說的。
按照關(guān)帝廟門前的介紹牌所講,三家店在永定河邊,時常會受到洪水的威脅,而且村子里的建筑湊在一起竟然成了一個船形,所以村民就在義氣千秋的關(guān)二爺身邊供奉了一只高五尺有四爪的大鐵錨,期望通過這鎮(zhèn)水之物保佑村子免遭水患。早先的鐵錨已經(jīng)不知所終,而今是重新造了一只擺在殿里。拿一只鐵錨當神仙來供的寺廟,走遍北京找不出第二家。
關(guān)于這只鐵錨,還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根據(jù)《舊唐書》的記載,唐太宗討伐遼東之前,大臣韋挺曾住在幽州購買木材制造船只以作運糧之用。鐵錨有可能就是當年韋挺在這里造船時候遺留下來的,被村里人當成了圣物保留了下來。但這個說法未得考證,僅當故事來聽就好。
還有一個說法,就更離奇了一些,充滿了中國人所特有的浪漫主義想象之能。傳說是曾經(jīng)有人在乘坐渡船過永定河的時候,聽到水中有人在喊“救命”,于是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村里人。人們起初并不相信,但是后來陸續(xù)又有人聽到過河水中的“救命”聲。于是,村里大膽的人們就組成了隊伍,到永定河里去查看究竟。
潛到水下,人們發(fā)現(xiàn)河底沙地中戳著一根巨大的鐵柱子,“救命”聲就是從那鐵柱子里傳來的。大家互相壯著膽子,用繩子捆住鐵柱子,動用了村里的牛馬騾驢,費了老大勁才把那鐵家伙從水里拉到岸上,一看,竟然是一只巨大的鐵錨。
村民認為這是神仙顯靈,賜了靈物來保佑村子,索性就把鐵錨搬進了關(guān)帝廟供奉起來。結(jié)果供奉上鐵錨之后,三家店多年未受水災(zāi),幾乎每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時谷稼成熟,村民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
傳說嘛,別較真兒,隨便聽聽解悶兒就好。但這多少也透露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期盼,沒有什么可去詬病的必要。
澎湃的紅色基因
三家店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沉淀,而且在革命的道路上,也是身先士卒當仁不讓。1925年,煤礦工人集會三家店,要求增加工資,反對裁減工人。1928年,中共北平地下黨派遣黨員到三家店開展工作,成立了京西歷史上的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同時還領(lǐng)導(dǎo)了增加工資、反對奉系軍閥霸占水渠征收苛捐雜稅的斗爭。1945年,村民配合八路軍襲擊三家店火車站,擊潰日偽軍聚點,成功占領(lǐng)了火車站。
就是這么一個小村子,看起來不怎么起眼,可是真就沒那么簡單。它絕不是一個單純煤鋪滿街的普通村莊,它有歷史、有文化、有精神。美中不足,很多文保單位都處在閉門謝客的狀態(tài),如果能夠開放,讓人們走在三家店的街道上,隨時可以體會到更多復(fù)古風(fēng)情,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永定河水不會枯竭,連綿不絕從這座京西古道第一村身邊經(jīng)過,它孕育出這個從古代走到今天的村落。所有的一切,無論旺盛凋零,終究都刻畫著歲月的印記,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