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爽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同時也是政治家,針對當(dāng)時“民為吏役”的社會現(xiàn)實,他大膽提出了“吏為民役”的為官主張,認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權(quán)力由人民賦予,官吏要為民做事,而不是讓民眾成為自己的仆役。在一千多年前的柳宗元能提出這樣的見解,實屬難能可貴。
“吏為民役”,重視以民為本
“吏為民役”是柳宗元早期為官時提出的觀點,他在《送寧國范明府詩序》中提到:“夫為吏者,人役也?!边@是“吏為民役”思想的最初表述,其中所記范傳真,是唐代有名的“良吏”,在其任職吏部時,與不良風(fēng)氣積極抗?fàn)帲笊螌巼h令,柳宗元在文章中認為,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的雇傭和役使,官吏對待百姓,必須恩惠仁慈,廣施善德。他還認為,民眾是官吏的依靠,官吏應(yīng)該對民眾負責(zé),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同時民眾有權(quán)對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吏進行黜罰。
后來柳宗元南貶永州,這一思想進一步得到了完整系統(tǒng)的表述,他在《送薛存義之任序》中說:“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薛存義是柳宗元的河?xùn)|同鄉(xiāng),他對薛存義說了一片肺腑之言,意思是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他們的職責(zé)是什么呢?他們應(yīng)該是老百姓的奴仆,而不是來奴役老百姓的。老百姓種地,每年要拿出十分之一的收成繳租稅,用來作為官吏的俸祿,就是要官吏來為他們辦事?,F(xiàn)在一些官吏拿了老百姓的錢,卻不為他們辦事,還要貪贓枉法,敲詐勒索老百姓。這好比是主人家里雇的仆人,得了傭錢,卻不為主人干活,還要偷盜主人的財物,這能不讓人發(fā)怒嗎?
面對當(dāng)時令人憤慨的社會現(xiàn)實,薛存義這樣正面典型的出現(xiàn),使柳宗元喜出望外。柳宗元贊揚薛存義是官吏的榜樣楷模,代理縣令的兩年中,他盡心政事,夙興夜寐,社會上訴訟公正、賦稅公平,跑出去的人又返回家鄉(xiāng),這種現(xiàn)實狀況都是能從人們的臉上看得出來的,這是他恪盡職守的表現(xiàn)。如今薛存義在零陵縣令任上已經(jīng)兩年了,因為工作變動,要離開零陵縣,柳宗元來到江邊為他餞行,感慨薛存義為官一方,沒有白拿老百姓的錢,確實是造福于民,受之無愧。從薛存義這個典型的身上,體現(xiàn)了民役之吏的勤政和廉潔,柳宗元用這一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生動具體地詮釋了他的“吏為民役”思想。
“利安元元”,踐行利民安民
柳宗元的一生,始終以社會民生為己任。他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道:“唯以中正信義為志,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wù)。”
愛民如種樹。柳宗元主張為官從政,要讓百姓自由發(fā)展,順其自然,不過多妨礙干涉,提倡寬政簡政。他在著名的《種樹郭橐駝傳》中,寫了一位名叫郭橐駝的種樹人,他移植而來的樹木,粗壯茂盛,人們向他請教種樹之道,他回答道:“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币馑际钦f,他并沒有使樹木長壽繁衍的特殊本領(lǐng),只不過不妨礙樹木生長,順其天性。相反,有一些種樹人,由于擔(dān)心過多,清晨去看,傍晚去摸,扒開樹皮去看有無干枯,搖晃樹根觀察土壤松緊,雖說是關(guān)心樹木的種植,實則是對樹木的傷害。柳宗元借種樹喻民生,批判了為官者頻繁頒布政令,官吏日日催促交差,百姓疲于應(yīng)付,苦不堪言,反而不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應(yīng)充分遵從百姓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規(guī)律,休養(yǎng)生息,才能安居樂業(yè)。因此,面對地主豪強橫征暴斂,柳宗元竭力肯定“寬徭、嗇貨、均賦”的政治主張,
利民與民自利。利民指的是執(zhí)政者通過一系列民生政策,達到利民安民的目的,而民自利,指的是人民能夠自己創(chuàng)造利益,依據(jù)自我意愿生產(chǎn)生活。在民生實踐中,兩者相輔相成。柳宗元在《晉問》中,借友人之言,表達了自己的“民利”思想:百姓安守綱常而且欲望得到滿足,皈依教化而且自己也得到安適,各種貨物暢通無阻但不知道它來自何處,老幼親戚相親相愛卻沒有什么人來給他們施加贊賞,沒有戰(zhàn)爭、刑罰的痛苦,沒有賦稅、勞役的負擔(dān)。實際上,這種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就是物為人用、文教昌明,也是柳宗元民生從政的最高目標(biāo)。因此,重視經(jīng)濟生產(chǎn)是柳宗元為官的首要舉措。被貶柳州期間,他引導(dǎo)民眾從事生產(chǎn)活動,親自種兩百株橘樹,組織民眾墾荒,帶領(lǐng)民眾在柳江邊種柳樹,美化河道,防護河堤。為了避免路途遙遠與危險,他利用地方財政,雇傭當(dāng)?shù)匕傩?,在城邊開鑿水井,方便了農(nóng)田澆灌與生活用水。此外,柳宗元還引入了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教導(dǎo)民眾發(fā)展畜牧養(yǎng)殖。
啟民智化民風(fēng)。柳州是遠離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蠻荒之地,民風(fēng)民俗尚未開化,柳宗元任前,這里奴婢買賣、祭祀占卜等陋習(xí)盛行,許多朝廷法令都無法在此實施。柳宗元上任之后,依據(jù)朝廷法令,下令禁止蓄奴、殘奴,對于已經(jīng)淪為奴婢的人,制定了一系列贖身方法,奴婢和人口的大量解放,促進了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生產(chǎn)活動,滿足了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愿望。物質(zhì)生產(chǎn)的豐富,也帶來了精神文明的昌盛。韓愈在《柳子厚墓志銘》中寫道,“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柳宗元在工作之余,熱心為當(dāng)?shù)厍嗄曛恐更c文章書法,甚至有人不遠萬里從京城前來拜師。在柳州,柳宗元重視教育,興辦學(xué)校,清乾隆時期的《馬平縣志》載:“自唐柳侯來守是邦,建學(xué)明倫,而都人始翕然響化?!贝撕?,柳州文教日益昌盛,學(xué)者人才相繼而生。
“行為人高”,廉潔修身正己
柳宗元在為官主張和實踐中,秉持堅守“行為人高,言為人信”的修身之道。正直無私、廉潔自守的品格,是造福百姓的道德力量,也是傳承后世的政治文化遺產(chǎn)。
正直無私,一心為民。柳宗元在京為禮部員外郎時,想要投靠他的人絡(luò)繹不絕,曾有人試圖“以財謀私”,但他從不用權(quán)力作交易。在《瓶賦》《牛賦》兩篇散文中,其品行可見一二。柳宗元在《瓶賦》中以“清白可鑒,終不媚私”自喻,意思是此身清白可昭日月,絕不同流合污,在《牛賦》中以“人不慚愧,利滿天下”自勉,說的是人們不為老牛的勤勞能干而自感慚愧,牛卻把利益帶給天下人,顯示出他清正無私、讓利為民的高尚品格。柳宗元在《上權(quán)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一文中說過:“補闕權(quán)君,著名逾紀(jì),行為人高,言為人信,力學(xué)掞文,朋儕稱雄?!币庠谥赋?,作為官吏,要處處以身作則,無論何時何地都嚴(yán)格地要求自己,同時也要嚴(yán)格要求自己的親友,有利于形成風(fēng)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
廉潔自守,清貧為官。柳宗元通過大量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揭露黑暗的社會現(xiàn)狀,諷刺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段l蝂傳》中,諷刺貪官“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貪得無厭,暗示他們和終日貪高向上爬、最終墜地而亡的蝜蝂蟲一樣,壓榨百姓,不擇手段,終會自取滅亡。柳宗元一生為官清貧,被貶永州時,無錢購置房產(chǎn),寄居寺廟。在柳州時,俸祿微薄,但他都會拿出錢來贖回奴婢、開鑿水井。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積憂成疾,卒于柳州住所,年僅四十七歲,死后家無余資,好友出資為其殮葬,遺孤皆托于友人,可謂是“生時一心為民,死后兩袖清風(fēng)”。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浚?/p>
責(zé)任編輯:張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