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堅
就在俄烏戰(zhàn)事僵持不下之際,烏克蘭西部鄰國摩爾多瓦的“德左”(即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qū))局勢,再次引起世人關注。2月15日,俄副外長加盧津警告稱,任何對德左和德左俄軍的攻擊,都將被視為“對俄羅斯的攻擊”。鑒于兩年前俄烏戰(zhàn)事爆發(fā)后,德左當局曾多次被不明勢力襲擊,加盧津的表態(tài)被解讀為:俄羅斯及德左當局即將有所行動。
6天后,德左當局正式宣布,要臨時召開各級蘇維埃(議會)代表會議。有德左政界人士宣稱,會議將討論德左“獨立”和“加入俄羅斯”的議題。不過,烏克蘭情報總局隨后出來“滅火”,稱討論入俄是“不可靠的情報”。在東部重鎮(zhèn)阿夫杰耶夫卡失守后,烏克蘭并不樂見西部境外德左地區(qū)局勢激化,以免后方增加布防壓力令前線將士分心。
2月28日,德左議會通過決議,請求俄羅斯的“經濟保護”。而普京次日的國情咨文,也沒有渲染德左局勢。似乎這就是一場“茶杯里的風暴”,但它絕不是空穴來風。
打開歐洲地圖可以看到,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qū)(歐洲所謂“左岸”,是以河流流向為基準的)與烏克蘭西南部接壤。在蘇聯鼎盛期,德左地區(qū)從蘇德戰(zhàn)爭前的摩爾多瓦族居住區(qū),演變?yōu)橐灾v俄語人口為主、工業(yè)化的“斯拉夫區(qū)域”,形同蘇聯安置在摩爾多瓦的“楔子”。
蘇聯也有“理由”在德左地區(qū)搞“俄羅斯化”。因為摩爾多瓦(當年叫“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本就是蘇聯1940年開辟“東方戰(zhàn)線”,從羅馬尼亞收回俄羅斯帝國“歷史疆域”比薩拉比亞之后,將后者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qū)和德左合并的結果。
換句話說,摩爾多瓦這個加盟共和國就是蘇聯一手拼湊出來的;比薩拉比亞南部三縣劃歸烏克蘭敖德薩州,也就是莫斯科一句話的事。拿名義上屬于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qū)出來駐扎蘇聯軍隊,同時將俄羅斯族人口遷入,打造俄羅斯式的工業(yè)城市,更是蘇聯的常規(guī)操作。
蘇聯解體前夕,摩爾多瓦已經趁蘇聯中央混亂之機,宣布脫離蘇聯獨立。但德左人和摩爾多瓦當局的對抗,更是早在1989年就開始了。當時為了反對摩爾多瓦當局將摩爾多瓦語取代俄語作為官方語言,德左三大城市(蒂拉斯波爾、勒布尼察和本德里)建立同盟。而在摩爾多瓦將國名從“摩爾達維亞”改為“摩爾多瓦”后不久,德左城市同盟宣布“獨立”,定國號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以蒂拉斯波爾為首都,和以基希訥烏為首都的摩爾多瓦當局分庭抗禮。
蘇聯在1991年12月正式解體后,摩爾多瓦改用新國旗,德左則拒絕啟用新國旗,仍然使用蘇聯時代的舊國旗。摩爾多瓦當局和德左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史稱“旗幟戰(zhàn)爭”。雙方媾和后,德左當局的實質獨立地位確定。曾經在摩爾多瓦和德左之間扮演斡旋角色的俄羅斯,在德左駐扎千余人的維和部隊,實際上扮演了德左“保護者”的角色。
2003年,俄政府代表科扎克提出在摩爾多瓦建立“1+2”的聯邦國家(基希訥烏中央政府+德左和東正教土耳其族的加告茲)的設想。當時的摩爾多瓦總統(tǒng)沃羅寧親俄,計劃簽署聯邦制協定。不過,美西方堅決反對科扎克方案,摩反對派也大力造勢反對聯邦制。為了防止反對派借此搞“顏色革命”,摩共政府最終拒絕了“1+2”方案。
由于俄司法部門掌握德左政要的“隱私”,不在政策上親俄便很難當選德左“總統(tǒng)”,故而之后的德左“總統(tǒng)”舍甫丘克、克拉斯諾謝利斯基都是親俄派。
到了2019年,早前從摩共分離出來的社會主義者黨在摩爾多瓦執(zhí)政,其領導人多東和沃羅寧一樣親俄。多東在聯大會議期間公開表示,支持以聯邦制框架解決德左問題。多東的言論遭到文化同源的鄰國羅馬尼亞的強烈反對,最終聯邦制方案不了了之。
目前,德左基本已被俄“實控”。首先是德左居民的“俄羅斯化”。俄在德左已發(fā)行22萬本俄羅斯護照,超過44%的德左公民有俄羅斯國籍。德左政府每年都鼓勵俄羅斯公民來德左購置房產、安度晚年,進一步強化了俄羅斯國籍持有者在人口比例上的優(yōu)勢。
德左在經濟上完全依賴俄羅斯。目前德左當局只能控制所得稅、海關和紀念幣發(fā)行收入,而俄羅斯寡頭控制了德左的鋼鐵、紡織和電力工業(yè)。德左的天然氣完全由俄方供應。
德左首任“總統(tǒng)”斯米爾諾夫,曾是德左地區(qū)的一個電力所長,趁著摩爾多瓦內戰(zhàn)的混亂上位,多次連任后對俄羅斯來說變得桀驁難馴。2011年,俄偵查委員會公布了此公將俄財政援助劃撥到其兒子賬戶上的丑聞,直接導致他競選失利。由于俄司法部門掌握德左政要的“隱私”,不在政策上親俄便很難當選德左“總統(tǒng)”,故而之后的德左“總統(tǒng)”舍甫丘克、克拉斯諾謝利斯基都是親俄派。德左在對外政策上基本聽命于莫斯科。
2014年2月,烏克蘭政局劇變,親俄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被反對勢力推翻,流亡俄羅斯。烏克蘭議長圖爾奇諾夫就任代總統(tǒng)。烏克蘭親西方新政府和親俄的德左之間關系惡化。
為了抵御烏克蘭的威脅,德左決定申請“入俄”。當年3月18日,就在克里米亞入俄條約簽署的當日,“德左”代表博拉向俄國家杜馬提交了入俄申請。雖然俄方出于種種考慮沒有接受,卻使烏克蘭新政權大為惶恐,擔心陷入親俄的頓巴斯和德左的兩面夾擊。
同年6月,烏克蘭當局在文尼察州和德左交界地區(qū)部署軍隊、挖掘戰(zhàn)壕。烏克蘭當局害怕頓巴斯親俄民兵起事后,德左會偷襲烏克蘭西部大后方,故而做出軍事防御部署。德左“總統(tǒng)”舍甫丘克聲稱,這是基輔新政權的“好戰(zhàn)姿態(tài)”,澄清德左根本未做戰(zhàn)爭準備。
2022年2月俄烏戰(zhàn)事爆發(fā)后,俄軍分南、東、北三路進攻烏克蘭,唯獨在地面進攻時對烏克蘭西部“網開一面”。這主要是由于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并不接壤,但這也方便了烏克蘭所依仗的外援由波蘭運往烏西重鎮(zhèn)利沃夫。
由于烏西戰(zhàn)略走廊對烏克蘭持久作戰(zhàn)意義匪淺,俄軍政高層開始考慮“出奇兵”掐斷烏西走廊。德左這個爭議地區(qū)成為俄羅斯高層考慮的棋子。當年4月22日,在“速戰(zhàn)速決”宣告失敗后,俄中央軍區(qū)副司令明涅卡耶夫表示,要控制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建立通往克里米亞的陸地走廊,并開辟前往“德左共和國”的道路。他還強調,德左地區(qū)存在受壓迫的俄語人口。這是俄軍政高層首次提出要將德左和俄控區(qū)“連接”起來。
到了2024年2月,盡管如明涅卡耶夫的設想,俄在克里米亞和俄本土之間建立了“赫爾松—扎波羅熱—頓巴斯”陸橋,但要想開辟前往德左的道路,必須再拿下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兩州。這已經遠遠超出俄軍的實際戰(zhàn)力。從俄高層放風說“俄對?;鸷驼劤珠_放態(tài)度,只要烏承認新的領土現實”來看,俄意在保住現有作戰(zhàn)成果,而非擴大戰(zhàn)線。
摩爾多瓦現任總統(tǒng)馬婭·桑杜,不同于多東、沃羅寧等前總統(tǒng),對外親歐反俄,在俄烏沖突中更是大力支持烏克蘭,甚至暗示本國要加入北約。
俄外交部之所以近期就德左問題高調發(fā)聲,首先是針對烏克蘭部分政客揚言“奪取德左以除后患”的威脅,予以警告。這其實是立足于“守”而非“攻”。畢竟,俄千余人駐軍和數千德左民兵,應對摩爾多瓦政府軍尚可一戰(zhàn),面對強大的烏克蘭軍隊并無勝算,根本無法從軍事上威脅烏西走廊。
其次,摩爾多瓦現任總統(tǒng)馬婭·桑杜,不同于多東、沃羅寧等前總統(tǒng),對外親歐反俄,在俄烏沖突中更是大力支持烏克蘭,甚至暗示本國要加入北約。2023年8月,桑杜政府規(guī)定德左經濟實體必須在摩爾多瓦國家機關登記,且摩當局對德左商品的海關監(jiān)管有所強化。今年年初,運往“德左”的貨物被摩爾多瓦征收關稅。2月,摩爾多瓦總理雷尚公開要求俄羅斯從德左撤軍。這些動向令莫斯科十分不滿。俄此番就德左發(fā)聲,也是為了“提醒”桑杜政府,俄仍然對德左乃至摩國局勢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且,德左問題“凸顯”,可以阻礙摩爾多瓦加入北約。
最后,德左選擇2月28日召開各級蘇維埃代表大會,事前一定會通報俄羅斯。俄羅斯選擇在德左公布會期前,由副外長就德左問題警告“敵對勢力”,也是為了自己的“小兄弟”德左站臺,彰顯自己“保護者”的身份。
從2月16日德左居民請愿開會到2月28日德左各級蘇維埃代表會議召開,足足12天之內,外界并不清楚德左會議日程為何,僅憑個別德左議員的發(fā)言推斷德左可能在會議上宣布“入俄”。
最早放出“入俄”風聲的,是德左最高蘇維埃代表(議員)克拉夫丘克。他表示不會再次舉行公投,但是會在2月28日的德左各級蘇維埃代表會議上“確認”德左加入俄羅斯的意愿。之后,德左最高蘇維埃代表喬爾巴也確認“入俄”一事。不過,無論是德左“總統(tǒng)”克拉斯諾謝利斯基,還是德左官方媒體,都沒有事先正式公開大會議程。德左此次會議日程,直到2月28日會議開幕后方才宣布,在“保密”上可謂“嚴絲合縫”。個別代表的“發(fā)聲”則給外界留下了許多想象空間。
德左如果宣布“入俄”,勢必嚴重打擊摩爾多瓦桑杜政府的威信,破壞摩爾多瓦旅游業(yè)和經濟發(fā)展,甚至撬動俄烏局勢乃至俄與西方關系。但是,烏克蘭澤連斯基當局也可能“先下手為強”,聯合摩爾多瓦當局將德左武裝“繳械”。
其實,不管德左做出怎樣的決定,俄羅斯都可以“靈活掌握”。德左議會若不宣布獨立,維持現狀,則俄官方的事前“炒作”,足可以讓摩爾多瓦和烏克蘭感到緊張,達到了“擾敵”的目的。德左議會若宣布獨立,俄既可以仿照克里米亞模式,接納德左入俄,也可以不接受德左獨立,但以“維和”名義,使俄在德左駐軍長期化、擴大化,威脅親西方的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只要摩爾多瓦不冒險動武,莫斯科就游刃有余。
放出開會消息十余天后,德左當局的“遮遮掩掩”吊足了摩爾多瓦、烏克蘭乃至西方國家的胃口。2月28日召開的會議,一反外界的猜測,“雷聲大、雨點小”,只是通過決議呼吁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和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保護德左免于摩爾多瓦當局的經濟壓力。這次會議的主題,僅僅是對摩爾多瓦當局2023年以來強化海關監(jiān)管、要求德左企業(yè)在摩爾多瓦國家機關登記的回應。俄外交部在次日即發(fā)表聲明,表示保護德左同胞是俄的“優(yōu)先事項”。德左召開各級蘇維埃代表會議的消息也引發(fā)西方關注,美國國務院第一時間稱“尊重摩爾多瓦領土完整”,表示反對改變現狀。
德左此次會議沒有提“入俄”,關鍵還是條件不具備。畢竟,德涅斯特河入??诒粸蹩颂m控制,空援德左又無法穿越烏克蘭領空,俄軍目前難以從海陸空口岸進入“飛地”德左馳援。這種情況下,德左貿然宣布“入俄”在軍事上不可行,但通過在大會信息上“猶抱琵琶半遮面”,向基希訥烏和基輔施壓,卻也是行之有效的“認知戰(zhàn)”。
不僅如此,俄外交部的回應也極具俄式風格。所謂“保護德左同胞是優(yōu)先選項”,固然表明俄羅斯保護蘇聯疆域內俄語人口的一貫立場,但在怎么保護、怎樣體現“優(yōu)先選項”時“話未說完”,既警告摩、烏及背后的美西方勢力,也留足了余地。
蘇聯時期,蘇共在設立加盟共和國上遵循一定的標準:人口必須超過100萬,且必須與外國接壤。未達到這一標準的很多少數民族區(qū)域,成為加盟共和國下屬的自治共和國,比如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地理上沒有和蘇聯的鄰國接壤,且人口少于100萬,只能以格魯吉亞下屬的自治共和國形式存在。
德左人口只有50余萬,且不和蘇聯鄰國接壤。1980年代末,由于摩爾多瓦政權落在民族主義者手中,其政策越來越“排俄”,德左人非常希望建立獨立于摩爾多瓦的加盟共和國。但是, 1990年德左單方面建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并沒有獲得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承認,反而遭到戈氏的打壓。
德左此次會議沒有提“入俄”,關鍵還是條件不具備。畢竟,德涅斯特河入??诒粸蹩颂m控制,空援德左又無法穿越烏克蘭領空,俄軍目前難以從海陸空口岸進入“飛地”德左馳援。
蘇聯解體后,歷經“旗幟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德左政權之所以存活至今,主要依賴俄羅斯的保護。俄羅斯對于蘇聯解體后類似德左的地方政權,大體有如下三種處理模式:阿布哈茲—南奧塞梯模式(獨立建國)、克里米亞模式(獨立入俄)、德左模式(維持現狀)。
2008年俄格戰(zhàn)爭后,俄羅斯承認原屬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兩個親俄自治共和國獨立,此為阿布哈茲—南奧塞梯模式。2014年,烏克蘭政局劇變,畏懼基輔民族主義政權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公投獨立,并加入俄羅斯,此為克里米亞模式。德左在蘇聯解體后,受俄羅斯保護,且2006年公投中97%的選民贊成加入俄羅斯,但俄羅斯寧可維持現狀而未接納。此為德左模式。
未來俄羅斯選擇何種模式處理德左問題,一是取決于俄烏戰(zhàn)局的演變。如果俄方無法在軍事上將俄控區(qū)和德左連接起來,德左仍然是“飛地”,那么俄很大可能會維持德左現狀。二是受俄與摩爾多瓦的關系演變影響。如果摩爾多瓦是沃羅寧、多東這樣的親俄派掌權,且愿意加入俄的歐亞經濟聯盟,俄可能會維持現狀,或者允許摩爾多瓦以聯邦制解決德左問題;如果摩爾多瓦仍然是桑杜的親歐派“當家”,且向北約靠攏,俄會強化在德左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存在,并且不排除使用阿布哈茲—南奧塞梯模式承認德左獨立的可能性。三是考慮突發(fā)情勢的作用。如果德左受到恐怖襲擊,或者摩爾多瓦引入烏克蘭或北約勢力,企圖強力解決德左問題,俄極有可能采用克里米亞模式予以干預。
目前俄烏戰(zhàn)局膠著,如果沒有緊急的突發(fā)情況,俄在沒有打通德左—俄本土陸路走廊的情況下,使用克里米亞模式來處理德左問題的成本極為高昂。畢竟,德左一旦“入俄”,極易遭到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全面封鎖。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繼續(xù)對德左“實控”,以此影響摩爾多瓦政局,使其不能加入北約,同時從西面牽制烏克蘭軍隊的有生力量,目前對俄最有利??梢灶A見的是,中長期內德左仍會是俄羅斯和西方“討價還價”的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