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找尋學生心理發(fā)展問題入手,建構“心理免疫力”主題;依托家校共育的實踐聯(lián)動,提供“心理免疫力”處方;創(chuàng)建“特色化”評價活動,提高“心理免疫力”效益,通過家庭教育指導微課的開發(fā),旨在培養(yǎng)具有心理免疫力的學生,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 心理免疫力;家庭教育;微課;新視角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家庭教育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出現(xiàn)分離焦慮、學習焦慮、自控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等心理問題。對此,我們嘗試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心理免疫力”的家庭教育指導微課,旨在增強學生的心理免疫力,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找尋心理發(fā)展問題,建構“心理免疫力”主題
根據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通過家長和老師的兩套問卷調查,共同厘清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問卷先行,厘清“大”問題
對于老師,側重于調查他們對學校和班級開展的家校共育活動的反思,以及心理教學方面的困惑。對于家長,側重于弄清楚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問題、家長是否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涉及學校需要提供哪些溝通形式,以及對哪些心理培訓感興趣等。
調查結果顯示,每一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發(fā)展問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問題主要歸納為三大類:學會交往、情緒管理、行為習慣。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課從這三大問題出發(fā),指導家長根據孩子的情況,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二)察言觀色,看清“主”問題
心理輔導工作啟示我們,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察言觀色,于細微處捕捉他們的心理問題。
很多一年級的學生在開學初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有的學生找各種理由不去上學;有的學生到了校門口就開始哭鬧;有的學生雖然被拉進了教室,但無心學習。這樣的情況,很多學生會持續(xù)一周、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
為此,我們邀請了德育處的老師和心理學方面的專家,針對這些現(xiàn)象共同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不愿意上學的學生中,84.1%的學生存在隔代撫養(yǎng)、交往障礙等問題。
(三)心語信箱,找到“真”問題
為了更好地建立與家長的聯(lián)系,傾聽來自家長的聲音,開設了“心語信箱”,家長可以通過電子書信或者以紙質書信的方式與心理輔導老師青青老師交流。從數量和內容來看,小學低段的家長來信數量較多,他們更容易對家庭教育和孩子的上學問題產生焦慮。以下是署名為“一位焦慮的母親”的來信:
我的孩子叫文文,這是讀一年級以來的第10次請假了。其中有1次確實是因為生病了,但是其他9次都是因為她不愿意去上學。班主任反映,早上我們送她去學校離開后,文文不開心的情緒一直要到中午才會好轉,到放學的時候就正?!,F(xiàn)在我們應該怎么辦?
這些來信也讓我們看到學生的上學焦慮主要還是來自家庭撫養(yǎng)方面。因此,我們針對“學會交往、情緒管理、行為習慣”三大問題選取了家長的9封信作為指導內容設計微課。
二、依托家校共育聯(lián)動,提供“心理免疫力”處方
學校設計的家庭教育指導微課以問題為菜單,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情況進行選擇性學習;以金牌家長為榜樣,由老師和家長共同開出“心理免疫力”處方,引領家長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再到分享幫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漸成長。
(一)創(chuàng)設“話家?!狈眨_出“喜樂”處方
當孩子出現(xiàn)一定的心理問題后,大部分家長會更加焦慮。我們在微課中開設“傾聽樂園”和“對話青青”欄目,目的是讓家長放松心態(tài),聆聽孩子的心聲,正確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并在與心理老師的“話家?!被顒又?,了解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開出家庭“喜樂”處方。
1.傾聽孩子心聲,做“不焦慮”的家長
家長要學會傾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用心體會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聯(lián)結。
例如,微課欄目“傾聽樂園”中,一些孩子不愿意上學,家長要學會做“不焦慮”的父母,要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他們說:“我覺得和奶奶在一起看電視挺好的?!薄拔也幌牒桶职謰寢尫珠_,他們也是這樣想的。”“我說什么,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說好,我不想離開他們?!痹趦A聽這些真實想法的基礎上,家長們更能深刻地理解他們的孩子與同齡人接觸較少,對外界新事物缺少適應力,如此針對“病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緩解為人父母的焦慮感。
2.對話青青老師,做“智慧”家人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多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其中,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與探討,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針對家長在信箱和問卷中提出的問題,我們針對同一主題中的小問題,一般通過對話的形式進行答疑解惑。
爸爸:老師,你好,我們家人都比較外向和獨立,為什么我的孩子這么黏人,特別是黏奶奶?
青青:孩子0—3歲是誰陪伴的,他(她)就會黏誰,隔代撫養(yǎng)大的孩子會比較黏人,依賴性更強一些。
奶奶:老師,你好,我們家孩子幼兒園時因為體質差經常請假,孩子不想上學和這個有關系嗎?
青青: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期間被過度保護,那么孩子只要在學校遇到一點挫折,就會產生躲避上學、想要回家的念頭。
通過與青青老師主動溝通孩子問題,家長們掌握越來越多的心理撫養(yǎng)策略,逐漸成長為“智慧”家長。
(二)珍視金牌家長經驗,尋找“AB”處方
1.多渠道凸顯種子家長的示范性,處方有深度
每個班級有各自的“家校研習團”,通過搭建多元共育平臺,開展特色共育活動,發(fā)揮種子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學校開展的家長學習主要有:“E”平臺互動、“多渠道”課程和“主題式”沙龍。家長們通過主題式沙龍、專題講座、家長開放日、親子實踐活動和日常互動交流,進行“抱團式”相應的家庭教育學習。微課中的“金牌家長”欄目就是邀請每個活動中的金牌家長,根據學習主題,分享各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二年級的妍妍爸爸早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關注相關問題并采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他的分享給很多迷茫中的家長帶去了福音。
2.激發(fā)種子家長的能動性,處方有廣度
“金牌家長”的分享者嘉賓既有爸爸媽媽,也有爺爺奶奶等其他家人,這樣就擴大了家長參與的廣度,有利于形成立體化育人格局。例如,妍妍爸爸根據孩子的特點,采用提前滲透法,幫助孩子度過入學適應期。濤濤爺爺是位退休教師,經常為一年級新生家長們講解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此多方位激發(fā)家長的能動性,碰撞出不一樣的思維火花。
(三)親子共讀“一期一繪”,擁有“愛”的處方
繪本是一種很好的學生閱讀媒介,是緩解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工具。我們在家庭教育指導微課中開辟“一期一繪”欄目,甄選符合主題的關聯(lián)性繪本,開出可以讓學生服用的“苦口良藥”,同時指導家長開展“交互式”閱讀,讓孩子樂服“苦口良藥”。
1.甄選關聯(lián)性繪本,配比“苦口良藥”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小學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中“主動—內疚”的沖突階段,此時他們需要培養(yǎng)主動探究環(huán)境的勇氣,渴望得到成人的關注、認可和鼓勵。因此,為學生選擇的繪本既要有積極向上的話題,如繪本《贊成》《勇敢的小裁縫》,也要有正確認識、接納、調控消極情緒的話題,如繪本《今天,我可以不上學嗎?》《我不再咬指甲》。
例如,《今天,我可以不上學嗎?》繪本中,面對孩子不想上學,媽媽沒有批評、責怪和講大道理,而是有點猶豫地回應:“好像不可以吧?!辈簧蠈W,可以做什么呢?接下來,孩子說出各種奇思妙想,媽媽每一次說可以,就讓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一次認可,最后,孩子按時去上學了。
這類繪本幫助學生覺察自我情緒,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消極情緒,建立“心理免疫力”,促進學生自我情緒的表達。
2.開展交互式閱讀,樂服“苦口良藥”
繪本閱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并且可以反復閱讀。我們在微課中提供了“交互式”閱讀,即親子共讀繪本。我們提倡:“一起讀繪本,告訴孩子上學會遇到的事,不用擔心或者害怕。如果一起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是不是會很好玩?”
這種交互式閱讀,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家長陪伴的溫暖,還能讓學生在互動中更好地獲取繪本提供的信息,理解繪本的內容,使其閱讀行為得到正強化。交互式閱讀能增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發(fā)親子情感共鳴,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三、創(chuàng)建“特色化”評價活動,提高“心理免疫力”效益
培養(yǎng)學生“心理免疫力”微課的評價是一個簡單又復雜的系統(tǒng)。為了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家長的學習情況,我們將評價劃分為過程性評價、展示性評價、階段性評價三大特色化評價。
(一)過程性評價——活動手冊伴家行
活動體驗是深化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形式,共同成長是“心理免疫力”微課的最終目標。筆者編制《星家長活動手冊》,關注家長在微課學習中的投入度、參與度、成長度,形成獨一無二的“成長檔案”。
過程性評價能夠激發(fā)家長的積極陪伴與學習。家長會非常細心地記錄下每次學習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并寫下活動心得,特別珍惜與孩子的親子互動時光。家長在微課的學習中,體驗到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是自己的疏忽或者自己的性格所造成的。
(二)展示性評價——電臺講堂亮風采
家庭微課的開發(fā)對家長的需求進行了有效的分層,并從“多渠道向家長們做了推廣。班級電臺“麥田之家”,由不同的家長錄制不同的心理方面教育的金點子,其他家長可以打開電臺或者直接掃描二維碼,通過電波收聽身邊家長的育兒故事。
目前,我們開展的家長電臺講堂有二胎家長、“雙減”的困惑、如何愛上大數學、我的孩子你慢慢來……助人者自助,將家長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心得錄制成音頻,在喜馬拉雅電臺進行播放,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階段性評價——榮譽稱號共成長
微課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對家長進行全方位、捆綁式評價:如果學生在9個方面的心理發(fā)展都達到5星,那么學生將獲得“好孩子”的稱號,也家長獲得“好家長”的稱號;如果學生在某些方面還沒有達到5星,那么下一階段家長需要繼續(xù)跟進學生這個方面的學習。
家庭教育微課以增強學生的“心理免疫力”為目標,以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成長為動力,尊重孩子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引導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朝著樂觀向上、珍惜時間、善于接受意見、勇敢戰(zhàn)勝挫折的方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美]史蒂芬·M.康斯坦丁諾.家校合作:5個原則讀懂教育互動[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7.
[2]許丹紅.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之道:心與心的交流[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7.
[3]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傂?家庭教育指導100問[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20.
[4]劉占蘭.農村幼兒留守生活的潛在心理危機與應對[J].中國特殊教育,2017(03).
沈曉紅? ?浙江省海寧市王國維小學教育集團,海寧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