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亮
節(jié)令沿著一根看不見的線不緊不慢地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春天。寒冷啊,肅殺啊,其實都是紙老虎,明朗的陽光一照,一下子就銷聲匿跡了。樓前的老柳樹上,遠遠地望去,似乎都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綠色的霧了,讓人忍不住感慨:“正氣才隨灰律變,殘寒便被柳條欺。”春天這個急性子的丫頭,便迫不及待地趕來了。
到街上看看,卻沒有想象中的桃紅李白。騎著電動車匆匆而過的行人,照舊穿著厚厚的冬衣,包裹得跟粽子似的,只留一雙眼睛看路。冬青已吐新綠,枝頭未見花紅,春天像個羞澀的女子,走一步停三停,等得人心焦。清人袁宏道有云:“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p>
到城外去走走,又當如何?
出門向西不過一公里,就是汾河。有河,就有橋。從北往南,三座大橋凌空而起,恰似三只鯤鵬,伸開巨大的翅膀庇佑著臨汾人民的母親河。三座橋各有特色:鑼鼓橋是山西省第一座雕塑文化大橋,也是中國最大的鑼鼓文化景觀藝術(shù)大橋,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橋身凸顯臨汾鑼鼓文化的源遠流長,橋墩、護欄、橋心隔離帶有一千五百面石鼓雕刻裝飾,大橋兩端分別有四個威風鑼鼓造型的雕塑。彩虹橋造型宏偉,設(shè)計獨特,整個橋身三拱相連,苜蓿葉式的立交匝道如同人們身上的毛細血管般向四周延伸。夜晚華燈齊放,整個大橋猶如一道彩虹橫跨汾河兩岸,氣勢恢宏。相較而言,年歲最長的平陽橋就顯得古樸得多,由四座大型雕塑“母子?!辨?zhèn)守在大橋兩端,寓意臨汾臥牛文化生生不息。橋下有荷花園,春日,“小荷才露尖尖角”;夏來,“映日荷花別樣紅”;秋至,“荷香沁沏金色秋”;冬臨,殘荷映雪蘊詩情。一年四季,怎一個“美”字了得!
沿河兩岸,是綿延十多公里的汾河生態(tài)公園。歷經(jīng)近十載雨露滋養(yǎng),園里的樹木蔚然成林,從土生土長的楊柳槐桐,到來自他鄉(xiāng)的松柏竹梅,高低錯落,俯仰生姿。林木之間,點綴著各色花木,從春到冬,花兒們次第開放,說不出的姹紫嫣紅,鮮妍妖嬈。眼下乍暖還寒,原野里萬籟俱寂,唯有迎春花纖枝婆娑,遠遠望去,星星點點繡在枝頭,一串串,一叢叢,像黃色的云霞飄落在河邊上,引逗的鳥雀在枝上鳴叫。迎春花是群芳的使者,用不了多久,碧桃、紫荊、玉蘭就都開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熱熱鬧鬧的,渲染出一派祥和喜慶。
鑼鼓橋西的牡丹園,是臨汾人春天最喜歡的去處之一?!安慌c百花爭報春,春深時節(jié)始登陸?!碑敶簼M大地時,牡丹才綻放出她那甜美的笑靨。她的花朵嬌艷飽滿,花瓣重重疊疊,花色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有姚黃、魏紫、趙粉、四葉蓮、洛陽紅、紅寶石、黑撒金……徜徉其間,花色嬌艷入眼,花香濃郁沁心,讓人流連忘返。
最讓我驚奇的是,三友園里竟然栽種了不少梅樹?!八芍衩窔q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三友園名不虛傳。步入園中,看眼前玉竹搖曳,古柏蒼翠,宛如置身江南。可惜我多次造訪,總是時令不對,聞不到幽幽梅香,僅見梅枝在水畔顧盼。有樹在,就有希望,不是嗎?
漫步公園,放眼四望:青青的草坪,使人真想上去打幾個滾兒;清澈碧綠的水面,微風輕拂,泛起一圈圈漣漪,拖起無數(shù)光帶,恰似一條條素絹在水面飄動……分布在東西兩岸的“汾水古韻”、廉政廣場、桃花洲、踏浪湖、畫舫、萱樓等景區(qū),將亭臺樓閣和湖光山色融合在一起,兼具健身休閑等多項功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chuàng)造了人與生態(tài)融合的意境,給位于黃土高坡的古城平添了許多江南韻致。
遙望河西,新的圖書館大樓拔地而起,整體造型為平陽書簡,建成后將成為臨汾市新的地標性建筑。正在建設(shè)中的市博物館與“堯天舜日”牌坊遙相呼應(yīng),整體造型為日月相抱,寓意“日月同輝”,“太陽”位于該建筑的中心,“月亮”則圍繞在“太陽”的西南方;館前廣場上錯落有序地排列著幾個圓形景觀,象征著北斗七星,設(shè)計理念來自襄汾陶寺遺址的古觀象臺,充分體現(xiàn)了臨汾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一川清水,兩岸錦繡。河面上群鳥起舞,天空中紙鳶高翔。行走在汾河景區(qū)的林蔭小路上,身邊踏春的行人絡(luò)繹不絕,身上的衣衫淺綠鵝黃、粉紫亮藍,不一而足,遠遠望去,可不就是一朵朵嬌媚的花兒?人勤春早,最美的春色,是人們臉上盛開的笑靨。
游罷汾河公園,不妨再到一路之隔的古城公園走走。如果說,汾河公園是以自然景觀見長的話,古城公園則可以帶你走進歷史。
行走在古城公園,各種景觀星羅棋布。青銅古城用青銅微縮鑄造了平陽古城舊貌,再現(xiàn)了古城昔日的鼎盛與繁華。名人廣場上,帝堯、晉文公、師曠、藺相如、衛(wèi)青等五十位名人畫像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平陽子孫顯赫的歷史地位與貢獻。位于公園中心的元代戲臺,則集臨汾魏村、東羊、王曲三座元代戲臺的建筑風格為一體,是廣大市民欣賞戲曲文化、傳播戲曲藝術(shù)的重要文化場所。位于古城公園人行通道兩側(cè)的“石磨遺風”,陳列著兩千多個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石磨、石碾、門墩、柱石、石獅、牛槽、拴馬樁、門擋子、戶對子等,再現(xiàn)了古代社會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和豐富的民俗文化特色,讓人對古城民間文化有了更為生動的感受,是古城公園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其余臉譜風韻、平湖水色、三橋勝境等景觀也各具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泵涝张R汾,一水繞城,春光無限。如今的汾河,早已不是黑水橫流、雜草叢生的小河溝。今日的臨汾城,與20世紀80年代蜚聲國內(nèi)外的“花果城”相比也增添了別樣的韻致。
何不快到臨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