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誰都不想自己變老,尤其是女人。可誰又能不老呢?那么,有沒有辦法可以延緩衰老?我想告訴你肯定有,那就是去讀書。因為,很多人往往是從一本書的打開,才真正對這個世界有所了解。也許是在書中的某一章節(jié)、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話的啟迪下,從而正式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走自己想走卻一直沒走過的路。
毛姆在《書與你》中曾提到:“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使人受益無窮。很少有體育運動項目能適合盛年不再的你,讓你不斷從中獲得滿足。而游戲往往又需要我們找尋同伴共同完成,閱讀則沒有諸如此類的不便?!?/p>
生命無常,但時間有限。想要年輕,想要放慢衰老的腳步,不一定非要透支身體去爬山,非要擠進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場舞行列載歌載舞。我雖不推崇,更不會茍同,但也不反對。我更崇尚利用碎片時間去讀書。哪怕一本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讀完,無論什么書,當然是你感興趣的,會讓你從中有所感悟。
其實,你的人生就是一部未完待續(xù)的史詩。你將如何去譜寫,要看你讀的書有多少。讀得越多,你的人生將會越精彩、越富足、越浪漫;你的身心也會越來越健康,整個人也會越來越年輕,歲月也會越來越靜好。這些都是你想要的,還等什么?快去讀書吧!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經(jīng)說過:“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里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彼裕鄬碚f每個人要學的東西都很多。
造物主既然賦予人類豐富的腦細胞,就是授予我們?nèi)祟愓J知的權(quán)利。那么,如何去了解你感知以外的世界?如何讀懂你所認識的世界?途徑很簡單,當然還是讀書。
因此,一個人只要有了認知能力,除了知道饑餓需要進食之外,吸收精神食糧中的養(yǎng)分,無非要在書中獲取。從牙牙學語到走進學堂,從學生時代到步入社會,從而立到不惑,從耳順到古稀,再到耄耋,每個階段的我們無不與書相伴。
其實,讀書并不僅僅局限于增長知識。讀書還可以修身養(yǎng)性,緩解精神壓力,鍛煉大腦思維的能力,降低小腦萎縮的風險,活躍腦細胞。人類精神食糧的來源就是讀書。正如漢代劉向所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本褪沁@個道理。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方便快捷,應有盡有,無所不能,只需蜻蜓點水,答案便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你涌來,足不出戶,一部手機便可結(jié)交天下朋友,但是凡事都有利弊,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網(wǎng)絡(luò)給人以方便的同時,也會使得部分本就懶散之人養(yǎng)成了一種不思進取、坐享其成的惰性,隨之造就了一批宅男宅女。他們整天手機不離手,事事都在手機里查找答案,不想動腦,不愛動腦,也不用動腦,更不必說看書了,甚至連翻書都覺得累。所以,真正改變時代命運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但過度依賴網(wǎng)絡(luò)也可以使得一代人身心頹廢。這并非危言聳聽,已是危機四伏。
好在許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呼吁社會各界提倡閱讀,并養(yǎng)成習慣。如此一來,這也會逐漸喚醒那些沉溺網(wǎng)絡(luò)的群體,使他們重拾自信開始讀書了。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中老年人一直崇尚讀書,尤其崇尚讀書時的那種意境,那種韻味。
無論哪一本書,只要你認真閱讀,再難的問題也會找到答案,包括一個人的智慧、才能、智商、情商、為人處世之道等,都可在書中尋求正確答案。只要你肯閱讀、肯鉆研,知識無處不在,可以陪伴終生。
周國平說過:“凡是真正愛書的人,想必都領(lǐng)略過那種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靜,獨坐燈下,攤開一冊喜歡的書,漸覺塵囂遠遁,雜念皆消,忘卻了自己也獲得了自己?!?/p>
讀書還可以讓你的思想遠行。當你遇到挫折和困境時,也許曾在哪一本書里就看到過類似的問題,答案自然不請自來。有書在手,胸有成竹。問題當然迎刃而解。所以,讀書可以使你的閱歷逐漸豐盈,可以使你的生活豐富多彩,可以讓你的事業(yè)錦上添花,可以使你的內(nèi)心世界澄澈通透,可以讓你的思維邏輯漸次完善,也可以沿著書中的文字走向精神世界的遠方,去迎接新的未來與挑戰(zhàn)。
其實,讀書的過程,也是對自我的一次尋找。有些書中注定蘊藏著關(guān)乎自己精神領(lǐng)域或內(nèi)心深處不可言傳的秘密,甚至無法與他人分享。也許,我們只能通過閱讀來找到答案,在書中尋找、傾聽、揣摩,最后再把自己的問題分解、歸類,才能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元一次方程式。這就是讀書的奧妙,也是它的神奇之處。
人們常說要“慎獨”。其實,在我看來這只是提醒一些沒有自律、沒有自信,以及沒有真正利用獨處時光的人。而我則崇尚孤獨、享受獨處,充分利用獨處的時光去看自己喜歡的書。這可以說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樂趣。因為,當你處于孤獨時,讀書,可以讓你盡情享受這種氛圍,可以讓你的心情放松、精神愉悅。獨處的過程也是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最后達到自我完善的過程。
讀一本好書,可以讓你從喧囂的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在一個人的世界里盡情享受,擁有這難得的清靜時刻。只有腳踏實地用心讀書,學到腦子里的東西才真正是你自己的,才能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魯迅先生曾在《贈鄔其山》中寫道:“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所以,有時候讀書不一定非要擺開架勢,尤其在看閑書時,很隨意,不是消磨時間,而是擠出時間來閱讀。
當然,如果是一本好書,一部經(jīng)典或名著,你就要正襟危坐了,而且要遠離嘈雜的環(huán)境,無須打擾,最好身處環(huán)境溫馨的書房,靜靜品味、靜靜閱讀,讓書中的文字在你眼前靜靜流淌……這時,你會很快進入書中的意境,雖然人在書房,但靈魂早已隨著書中的情節(jié)漫游他鄉(xiāng);或者早已進入角色,成為書中的主人公,經(jīng)歷著他們所經(jīng)歷的一切。此時的你,仿佛插上一雙想象的翅膀,隨著書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
其實,通過讀書進入如此超凡脫俗的意境是很難得的。它像是把你的靈魂抽離出你的軀體,如同重新組裝你的大腦程序,使之格式化,而且這一系統(tǒng)工程都是隨著你的閱讀狀態(tài)而同步進行的,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很美妙。這就是讀書所帶給你的愉悅感。無論什么書籍,只要深入其中,定能開卷有益。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讀的書越多,你越能直面生活的是非對錯,笑看人生的起落浮沉。
羅振宇說:“讀書既能幫助我們看清選擇的后果,又能讓我們在當下的窘境中,看到人生的無限可能?!?/p>
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生的寬度是可以擴展的。唯有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讓你看清世界之大,遇見更好的自己。只要你真正讀進去,并讀懂了,人生的長河才會源遠流長,你的修行也將近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