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華 周金忠 黃 會 陶 平 牟東嶺
(貴州省畢節(jié)市經濟作物工作站,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陽荷(Zingiber striolatumDiels)為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環(huán)境,多生長于溪邊、溝渠的樹蔭下,是一種較常見的特色野生蔬菜,廣泛分布于我國的貴州、湖北、湖南、四川、江蘇、云南等地[1]。陽荷屬藥食兩用蔬菜,以嫩莖和花苞供食用,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多糖、色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菌等輔助療效[2],是重要的功能保健食品之一。畢節(jié)市是貴州省陽荷規(guī)?;a的重點地區(qū),陽荷規(guī)?;耘嘁延?0 余年,目前連片種植面積達667 hm2,主要種植本地選育的品種。結合畢節(jié)市陽荷的產業(yè)發(fā)展、生產基礎、生產成本、生產效益等現(xiàn)狀,我們開展了多種種植模式(凈作、套作)對陽荷植株性狀、產量及效益的影響試驗,篩選適應當地產業(yè)現(xiàn)狀的高效種植模式,以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供試陽荷品種為本地選育的紅星一號,套種的玉米品種為會單888,套種的大豆品種為當地主栽春大豆。
試驗設在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燕子口鎮(zhèn)雄獅村的陽荷地塊,試驗地肥水、海拔高度相當,陽荷已種植3年達盛產。試驗設4 個種植模式,即凈作、套作玉米、套作大豆、林下套作。套種玉米、套作大豆模式的陽荷田預留80 cm寬行,林下套作模式的核桃樹行距4 m,套作前每667 m2施復合肥(15∶15∶15)30 kg。(1)凈作:陽荷于2020年1月20日種植,行距40 cm,株距25 cm,每667 m2種植約4 400 株;(2)套作玉米:玉米于2023年4月1日播種,2 行陽荷間套作1 行玉米[3],玉米行距40 cm、株距40 cm,每667 m2種植玉米約1 040 株;(3)套作大豆:大豆于2023年4月1日播種,2行陽荷間套種1行大豆,大豆行距40 cm、株距40 cm,每667 m2種植大豆約1 040 株;(4)林下套作:核桃樹于2019年1月(早于陽荷1年)栽種,行距4 m,2 行核桃樹間套種8 行陽荷,每667 m2種植核桃樹約90 株。每個模式的種植面積為200 m2,不設重復。陽荷具有特殊氣味,具有一定的驅蟲效果,本地選育的優(yōu)良品種紅星一號陽荷,抗病能力較強,一般無病蟲害發(fā)生,各種植模式田間無需防治病蟲害。
各種植模式隨機選取3 m2,調查陽荷的植株性狀、單個花苞縱橫徑、分枝數、花苞產量等指標,3次重復;統(tǒng)計產量,并折算每667 m2產量,扣除生產成本,計算各種植模式陽荷的純利潤。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并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差異性比較。
各種植模式陽荷的植株性狀見表1。
表1 各種植模式陽荷的植株性狀
由表1可知,各種植模式陽荷的莖粗差異不大,套作玉米、林下套作、套作大豆模式陽荷的株高、葉長、葉寬、優(yōu)品率顯著大于凈作模式,其中套作玉米和林下套作模式陽荷的株高、葉長、葉寬顯著大于套作大豆模式。陽荷喜陰涼濕潤環(huán)境,套種的玉米、大豆、核桃等作物對陽荷植株起到了一定的遮陽作用,且套種的作物能阻止太陽光直射地塊,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流失,為陽荷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各種植模式陽荷花苞的產量和效益見表2。
表2 各種植模式陽荷花苞的產量和效益
由表2可知,凈作模式陽荷的分枝最多(39 699條)、花苞產量最高(每667 m2產量1 625.20 kg),顯著高于其他種植模式,林下套作模式陽荷的分枝最少(27 843條)、花苞產量最低(每667 m2產量1 165.37 kg)。究其原因,凈作模式陽荷的種植密度較套作玉米、套作大豆模式高,因此分枝最多、花苞產量最高;核桃樹根系較發(fā)達,林下套作模式的陽荷根系在土壤養(yǎng)分爭奪中處于劣勢[4],導致陽荷的分枝最少、花苞產量最低。陽荷的生產成本包括人工、種子、地租、冷藏運輸、種苗和肥料等費用,各種植模式陽荷的生產成本由高到低依次為凈作模式(每667 m2為8 751.5 元)、套作大豆(每667 m2為7 513.3 元)、套作玉米(每667 m2為7 471.7 元)、林下套作(每667 m2為6 882.6 元)。成本差主要由產品采收費用(人工采收費1.6 元/kg)、冷藏運輸費用(1.4 元/kg)、套作作物成本產生,如核桃樹苗木成本為一次性投入,而套種的玉米和大豆種子成本需每年投入。
凈作模式陽荷的純利潤最高(每667 m2為3 478.46 元),其次為套作玉米、套作大豆模式(每667 m2純利潤分別為3 388.14 元、3 140.54 元),林下套作模式陽荷的純利潤最低(每667 m2為2 546.18 元);套作玉米模式陽荷的利潤率最高(45.35%),林下套作模式陽荷的利潤率最低(36.99%),套作大豆、凈作、林下套作模式之間陽荷的利潤率差異不顯著。
試驗結果表明,各種植模式中,凈作模式陽荷的分枝數最多、花苞產量最高、純利潤最高,但生產成本最高、花苞優(yōu)品率最低;套作玉米模式陽荷的植株長勢最佳、花苞優(yōu)品率最高、純利潤較高(與凈作模式差異不顯著)、利潤率最高;林下套作模式陽荷的分枝數最少、花苞產量最低、生產成本最低。陽荷實際生產中,如考慮帶動農民就業(yè)、產品市場批發(fā)銷售、便于生產操作等因素,可選用凈作種植模式;若考慮降低生產投入成本、提高產品品質、線上零售、花苞優(yōu)品率等因素,建議選用套作玉米模式。結合陽荷具有喜陰、喜涼、喜濕的特性,后續(xù)進一步試驗研究陽荷與其他作物的套作模式,如與菌材、林材、飼草飼料、刺梨、皂角、板栗等套種,以尋求更高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