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人間大愛,需要潛移默化地傳承。陜西“慈善教育”項目堅持春風化雨般為學生成長、成才護航,為學子們種下慈善的種子。
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與全省各市、縣、區(qū)慈善會從2012年開始,募集資金2000多萬元,與各縣(市、區(qū))聯合在全省學校實施“慈善教育”項目,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該項目先后榮獲中華慈善總會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項目)”、陜西第二屆“三秦慈善獎(項目)”。
500萬本《慈善讀本》進校園
2012年,作為中華慈善總會開展“慈善教育”項目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首批試點省份,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發(fā)放《慈善讀本》10000冊,在西安、寶雞等五市的10所中小學進行試點。由此開始,“慈善教育”項目堅持了6年。
2016年3月,該項目的體系初現格局,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與省教育廳聯合召開全省慈善教育工作會議,對全省中小學學校開展慈善教育作出新的部署,中小學每月上一節(jié)慈善課,組織一次慈善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寫一篇善行故事作文,每年舉辦一次慈善征文評選,開展一次慈善文藝活動,舉辦一次善行演講比賽。隨后,各市相繼召開了推進會,部署中小學校開展活動,實現了中小學校慈善教育全覆蓋。
“慈善教育”項目需要將慈善教育與德育思政課相結合,引導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知榮辱、懂感恩、樂奉獻的思想品德。各項目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日行一善”實踐,并利用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節(jié)目等,講述“日行一善”實踐的感悟和體會。
榆林市星元小學注重積小善為大德,實施“日行一善”等系列活動,3400余名學生一學期做好事60余萬件,被《華商報》《三秦都市報》、陜西傳媒等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該校曾榮獲省、市、區(qū)“文明校園”“全國中小學良好品德養(yǎng)成教育系列活動集體組織一等獎”,是一所知名的慈善品牌學校。
安康市嵐皋縣大道九年制學校是陜西省慈善示范學校,每位學生都有一本獲捐贈的“慈善讀本”,他們以“善行伴我成長”為主題,堅持開展“八個一”系列教育活動,即學生每人讀一本《慈善讀本》,每生每個月向全班同學講一個慈善故事,每周做一件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好事,每周做一件孝敬自己親人的事,每學期向學校交一次廢塑料瓶,每學期向困難學生捐獻1元自己節(jié)省的零用錢,每學期向關愛自己的人寫一封感恩匯報信,每學期寫一篇“學《慈善讀本》、做慈善”的心得體會。該校2014年有3位學生的慈善征文獲得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評比一、二等獎后,2016年又有楊云等8名同學獲得市級慈善征文一、二、三等獎。
2017年,該校投資80多萬元創(chuàng)建的連接上下兩區(qū)的“慈善文化長廊”,長160米,兩頭安裝了刻有“慈善文化長廊”的木雕門頭,兩側鑲有54塊慈善格言警句和慈善內容的繪畫作品。師生們往返“慈善文化長廊”,常常駐足觀看這些“慈善格言”和繪畫,從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2012年以來,渭南市臨渭區(qū)慈善協(xié)會與區(qū)教育局密切合作,在全區(qū)實施“慈善教育”項目,共投入活動經費超過1200多萬元,發(fā)放《慈善讀本》6萬多冊。全區(qū)124所中小學校8.6萬中小學生參加了這一教育活動,受教育面達100%。中華慈善總會推廣“臨渭區(qū)慈善教育”項目的經驗,先后有20多個省市和100多個縣(區(qū))慈善組織及教育系統(tǒng)有關單位赴臨渭區(qū)考察學習項目開展情況。
據了解,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從2012年起,將該慈善教育項目擴大到全省8200所中小學校,在420萬名學生中實施,實現了全省中小學校慈善教育全覆蓋,《慈善讀本》出版1000多萬冊。
“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在45所高校實施
除了在中小學播種慈善理念,“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注重引導大學生認識慈善、踐行慈善,牢固樹立為國家、為民族、為困難群眾奉獻的慈善意識。
在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中共陜西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員會、共青團陜西省委員會的倡導支持下,在全省48所高校、38支高校慈善志愿者服務隊的廣泛參與下,自2013年11月開始,陜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
2013年以來,“慈善文化大學巡講活動”先后在西北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寶雞文理學院、渭南師范學院等高校,進行了50場次的巡回演講,巡講圍繞“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與加強慈善事業(yè)”“慈善與慈善文化”“慈善文化與五倫新說”等為主題宣講。
慈善文化沙龍和慈善圖書角自2013年啟動以來,分別在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北大學每兩周舉辦1次慈善文化沙龍,至今慈善文化沙龍共舉辦200余次,累計參加沙龍的學生已逾100萬人次。同時在陜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慈善圖書角,圖書和資料累計超過萬余冊,免費向參與慈善沙龍的學生提供借閱。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1月,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掛牌成立,開創(chuàng)了慈善組織與大學深度合作的先河。從那時起,該院加入了一大批資深博士生導師、專家教授和社會各界研究人員,他們秉承“會校合作、學用結合、創(chuàng)新研究、開放服務”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深入慈善理論研究,培訓慈善從業(yè)者和志愿者,開展慈善項目的實踐探索,廣泛開展慈善交流與合作,以豐富的慈善文化素養(yǎng)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中國慈善領域的一個標桿。
在“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的影響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5所高校超過1萬名大學生直接參加此項各類活動,輻射影響近百萬名大學生參加此項各類活動。尤其是每年組織全省高校50多個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在寒暑假期間赴鄉(xiāng)村、社區(qū)開展慈善項目實踐活動,并進行成果評獎,擴大了該項目在高校乃至社會的影響力,提升了慈善在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慈善協(xié)會會長吳前進非常重視慈善教育項目。今年8月27日,吳前進一行專門對延安市寶塔小學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進行了考察調研。寶塔小學是延安市“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示范學校,吳前進對該校慈善教育項目實施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慈善教育’項目是陜西實施多年的品牌項目。慈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培育孩子固本源、扎深根和養(yǎng)正根,要引導孩子說真話、走正路、做好人,培養(yǎng)孩子的仁愛之心。全省各慈善會都要緊密地與教育、共青團等部門配合,全力把這一品牌項目繼續(xù)做大做強,讓廣大青少年兒童在愛的呵護下健康成長?!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