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風·氓》是我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敘事詩,選自《詩經(jīng)》。在這首詩歌中,一名棄婦訴說了自己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表達了內(nèi)心的痛苦、無奈與悔恨,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為了更好地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詩人采用了多種寫作的技巧。接下來,筆者就來詳細地談一談。
一、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以時間為順序敘述故事
《衛(wèi)風·氓》的故事情節(jié)較為簡單 — —女主人公被一名年輕的男子哄騙,嫁給了對方,后來在夫家受盡欺辱,最后選擇與他一刀兩斷。如果選擇用第三人稱去講述故事,就會使整個故事顯得過于平淡。在這一事件中,女子既是主角,又是受害者。為了增強詩歌敘事的效果,詩人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以時間為順序講述女子的遭遇。
從整體上看, 《衛(wèi)風·氓》總共分為六章:第一章追敘由相識到相戀的經(jīng)歷,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第二章敘述自己是如何陷入情網(wǎng),沖破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男子結(jié)婚的;第三章規(guī)勸女子們不要沉溺于愛情;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并指出這不是女子的過錯,而是男子反復無常;第五章追敘婚后日夜操勞、被男子虐待和受到他人譏笑的不幸經(jīng)歷;第六章斥責男子的虛偽和善變,堅決表示要和他一刀兩斷。從“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到“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到“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再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主人公從“盼嫁”,到“出嫁”,到“受辱”,再到“被棄”,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宛如一場夢。在這場夢里,女主人公身心俱疲,傷痕累累,最終對男子感受到無比失望。
詩人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以時間為順序敘述故事,既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又能讓讀者代入其中,深切地感受女主人公的委屈與痛苦。此外,詩人以時間為順序,還很好地展現(xiàn)了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比如,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從表面上看,自然界的事物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與詩人所講的故事之間并無關(guān)聯(lián),但其實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桑葉由青轉(zhuǎn)黃這一細節(jié)既反映了時間的變化,又反映了女子的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剛出嫁時,她正年輕。此時的她對婚姻生活充滿了期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漸漸衰老,也漸漸看清了男子的真面目,從而對婚姻生活感到絕望。
詩人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以第一人稱去敘述故事,不僅有利于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增強故事的可信度,而且有利于表達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其情感的變化。
二、適時地變換稱謂
為了更好地抒發(fā)情感,在《衛(wèi)風·氓》中,詩人還適時地變換稱謂。在詩歌中,詩人大都采用第一人稱代詞“我”或“自”,以女子的口吻去講述故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這樣可以使讀者很快進入“我”的角色,體會“我”的心情,與“我”感同身受。在詩歌中,詩人還會適時地變換稱謂,用“子” “爾”等第二人稱,以對話的方式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及爾偕老,老使我怨”等。這樣可以使讀者更好地了解二人互動的過程,有身臨其境的效果。
此外,女子對男子的稱呼也一直在變化。這一細節(jié)反映出女子對男子的態(tài)度是不斷變化的。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一開始,女子與男子并不熟悉,男子找借口與女子搭訕,此時女子稱男子為“氓”。 “氓”是男子的代稱,這一稱呼是客觀的,并不帶有感情色彩。后來,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親密了,女子開始稱男子為“子”。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子”的稱呼顯得情意綿綿。之后,進入熱戀,女子對男子的稱呼又發(fā)生了變化。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爾”的稱呼明顯要更加親密,說明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更好。
婚后,女子的生活并不如意。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用“士”來稱呼男子,表達了對男子的失望。
三、靈活地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
在《衛(wèi)風·氓》中,詩人還靈活地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
比如,男子在婚前和婚后對女子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同的。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男子笑嘻嘻地前來與女主人公搭訕,想要娶她為妻。 “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二人關(guān)系親密,有說有笑?;楹螅凶拥膽B(tài)度卻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男子反復無常,沒過多久就變心了。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有時甚至還對女主人公施暴。男子在婚前、婚后的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暴露了他的虛偽。
又如,女主人公和男子之間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男子沒有找媒人去說親,而是想讓女子直接嫁給他,見女子沒有立即答應他結(jié)婚的請求,他便生氣了。從這一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男子以自我為中心且暴躁易怒。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說明男子品德敗壞。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女主人公私自與男子定下終生,而沒有按照當時正常的流程去結(jié)婚,說明她是一個大膽的人。 “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說明女主人公非常癡情,在見不到男子時會傷心得落淚,在見到他后會非常開心。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日夜操勞,卻毫無怨言,一方面說明她很勤勞,另一方面說明她非常愛男子。當發(fā)現(xiàn)男子不是良人后,她毅然決然地選擇與之分開,說明她是一個果斷的人。詩中的女主人公大膽、癡情、勤勞、果斷;詩中的男子卻任性、虛偽、反復無常、脾氣暴躁。兩個人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衛(wèi)風·氓》中,詩人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以時間為順序來敘述故事,適時地變換稱謂,靈活地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很好地交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楚水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