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澤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在新解放地區(qū)開展的剿匪反特斗爭是穩(wěn)定社會秩序與鞏固新生政權的重要舉措?;钴S于湘贛邊境的“華中反共救國軍第一縱隊”(以下簡稱“反共救國軍”)被破獲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組織擴充與反革命活動
1949年7月以后,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湘贛邊境的萍鄉(xiāng)、瀏陽、醴陵等地區(qū),并先后建立新生的地方政權。不過,初創(chuàng)的新政權并非完全穩(wěn)固,依然面臨著極為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尤其是盤踞在此處山區(qū)的地主惡霸不甘心失敗,旋即便與潛入此地的國民黨特務進行聯(lián)絡,建立“地下武裝”,有計劃地挑起糾紛,制造各種矛盾,以圖干擾黨和政府的接管建政工作?!胺垂簿葒姟北闶瞧渲兄?。
1949年8月,活躍于醴陵一帶的反革命分子林致前在長沙與匪首楊大鵬(醴陵人)會見,商議籌建反動組織事宜。在楊大鵬的推薦下,林致前結識國民黨軍官樊德峰(醴陵人,化名王可成),兩人經過密謀,決定互相串聯(lián),拉攏反革命分子以及對人民政府不滿的人,建立反革命組織和“地下武裝”。為促使計謀順利展開,樊德峰、林致前選擇從瀏陽入手,找到因退租而懷恨在心的地主、樊德峰的妹夫劉志祖,在二人的唆使下,劉志祖當即答應負責在瀏陽發(fā)展反動組織。
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布置后,樊、林二人趕回醴陵,與當時受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鄧文儀派遣的特工馮南國會面。經過商討,他們決定組建一個反動團體,以此擴大武裝力量。翌年2月,秘密組成“華中反共救國軍第一縱隊”。此后,又擬定“會章”,制備參加工作登記表并刻制“關防”、條戳。至此,一個由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直接指揮的反革命組織秘密成立。
之后,他們在湘贛邊境的萍鄉(xiāng)、醴陵、瀏陽、平江等縣展開更加瘋狂的反革命活動,妄圖動搖新生的人民政權。
偵查與追捕“反共救國軍”
“反共救國軍”的活動嚴重影響了湘贛邊境各縣市新生政權的穩(wěn)固,干擾了各項生產工作的開展,同時也極大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為了將其徹底消滅,萍鄉(xiāng)、瀏陽、醴陵以及平江等地公安機關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鎮(zhèn)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要求,決定同時開展行動,徹底摧毀這一反革命組織。
此時的公安機關雖偵查出不少情報,但經過仔細推敲后發(fā)現,得到的線索均是一些片面或零碎的證據,尤其是對“反共救國軍”的底細與動機不明就里,在此情勢下,貿然開展全面追剿工作絕非明智之舉。為此,繼續(xù)布置相關工作任務,深入了解敵情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日益紛繁復雜的治安形勢,為保障地方社會的安穩(wěn),確保各項建設事業(yè)順利開展,政府與公安機關決定實行“內緊外松”策略。一方面要求縣機關部門照常辦公,鎮(zhèn)定自若,以此麻痹敵人;另一方面把黨政機關干部集中起來,以應對事態(tài)發(fā)展,同時加強監(jiān)獄看守與戶口清查,并對一些要害部門及危險人物加以控制。
經過不懈努力,湘贛邊境的地方政府與公安機關掌握了大量證據,充分證明“反共救國軍”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綱領的反革命武裝組織,同時明確其正在密謀進行特務活動和妄圖顛覆人民政權的事實。
1950年8月中旬,在湖南、江西兩省公安廳的積極部署下,醴陵、萍鄉(xiāng)、瀏陽、平江等地公安局密切配合,一方面開展強有力的政治攻勢,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立功贖罪,立大功受獎”的寬大政策,另一方面堅決貫徹重點剿匪政策與方針。那些受騙上當參加“反共救國軍”的一般成員紛紛向當地政府坦白交代、登記悔過,并為追捕在逃的反革命頭目提供了一些線索。
1950年8月16日,“反共救國軍”陰謀暴動案首先在萍鄉(xiāng)境內被成功偵破。主犯陳紹貴、歐陽佐、周增樂、謝鏵、張光馨等人先后被抓獲。同年10月,瀏陽縣公安局一舉捕獲馮南國等數十人。11 月,在湖南平江縣的黃金洞金礦破獲“反共救國軍”第一縱隊第四團,逮捕主要成員8人……經過兩省四縣公安機關的協(xié)同行動,這個蓄謀已久、精心策劃、妄圖推翻新生人民政權的反革命組織被徹底摧毀。
(摘自《黨史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