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善
一位年輕的父親向我咨詢,說他兒子在學校對女同學進行惡作劇,被老師批評,問怎么在家好好教育。我告訴他:“站起來批評,坐下來談心。”
這位父親先讓兒子坐下,自己站在對面,問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兒子坐下來后,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然后,父親坐下來,問兒子這件事怎么處理。兒子說自己錯了,以后再也不敢。這時,父親讓兒子站起來反思一下自己錯在哪,再做出承諾。最后,父子二人都坐下來談心,探討與同學開玩笑時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和互動模式,雙方順順利利地結(jié)束了這次談話。
家長教育孩子,在單一性的面對面談話時,要把握好兩個常用的動作:站立和坐下。
在批評、教育、提醒、讓對方認錯并作做出承諾時要讓對方站起來說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站姿能使人肌肉緊張,有種儀式感,注意力也相對比較集中,能夠調(diào)動理性思維。
在拉家常、了解事情發(fā)生經(jīng)過、安撫、暢想未來、想與對方溝通思想時,要讓對方坐下來說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坐姿是種禮遇動作,給人親近感,且坐著時人體比較放松,有支撐感。
(摘自《家庭醫(yī)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