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揚漢
10月23日,懷集縣馬寧鎮(zhèn)珠崗村舉行隆重的“九月九火龍舞節(jié)”活動,全村數(shù)千人和周邊鎮(zhèn)村群眾聚集在村文化廣場觀賞火龍舞表演,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當晚8點左右,10多個年青人把竹篾扎成并以紅紙包扎龍頭、稻草包扎龍身和龍尾的10余米“火龍”開始從沖崗空曠地舞動,栩栩如生的紙扎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宮廷傘、魚、蝦、蚌、蛤,以及日月燈跟隨游走。在舞火龍活動中,一人舉“龍珠”,引導“火龍”不停變動姿勢沿村中巷道穿行舞動,“火龍”緊跟“龍珠”,在醒獅、鑼鼓、炮竹煙花等助陣下,隨著動感的節(jié)拍,伴以流暢的步伐,時而翻騰,時而跳躍,在暗夜中不停地舞動遨游。
環(huán)繞全村遨游40分鐘后,“火龍”回到了村邊的空曠地,接著便進入村文化廣場,與另一條用綢布包扎制作的“火龍”匯合,繞著廣場游走舞動。這時,身手矯健的舞龍者,手握竹柄,高舉火龍,搖動雙臂,繞場而舞,火龍在廣場里上下飛舞,或跳躍,或翻騰,不停地展示扭動、騰飛姿勢,舞得龍飛鳳舞令人眼花繚亂。廣場中央,兩頭醒獅互相嬉戲,登高、跳躍,左右逢源穿插在火龍之間陪舞,惟妙惟肖的動作贏來陣陣掌聲和喝彩聲?,F(xiàn)場鑼鼓喧天,鞭炮聲、煙花聲響成一片,龍獅舞動,蔚為壯觀,游客和村民們看得如癡如醉,大飽眼福。不一會,“草龍”舞至村邊沖崗的空曠地,便由村民在龍身上插上點燃的香火瞬間燃燒起來,“火龍”在噼啪噼啪升騰的焰火中仍像舞動著,直至灰飛煙滅沖天而去。
珠崗“火龍舞”距今已有250多年歷史。相傳古時候的某年九月九日,珠崗村曾離奇地發(fā)生了火災(zāi)。人們?yōu)榱讼馂?zāi),趨吉避兇,風調(diào)雨順,便用竹篾造形,稻桿扎成龍頭、龍身的形狀,編織制作一條長十多米的草龍,由青壯小伙子赤膊上陣,在村中騰空飛舞,舞到各家各戶,都要上香敬送火龍。這樣,龍頭龍身都插上香火,香火越集越多,等到穿梭舞罷,龍頭龍身早已星火點點,變成火龍。年復一年,珠崗村舞火龍從沒間斷過,兩百多年來代代相傳,成為當?shù)仄矶\幸福、驅(qū)邪避災(zāi)的一種重要活動形式。這種由原來傳說龍能行云布雨、象征祥瑞的封建迷信消災(zāi)降?!八突鹕瘛保纬闪私裉炀哂械湫偷牡赜驑酥拘悦耖g民俗文化。
“火龍舞”在珠崗村盛行,氣勢恢宏,藝術(shù)感染獨具一格,群眾參與性強,后來演變?yōu)槊磕曛仃柟?jié)舉辦的“火龍舞”風俗習慣,成為珠崗村的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如今,已成為懷集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