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實驗中學 易月香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十分關鍵的學習階段,因為在這一階段,學生要面臨常被喻為“人生轉折點”的高考。地理學科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地理核心素養(yǎng)。高中地理的學習內容廣泛而復雜,要求學生既要記憶大量的地理知識,又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規(guī)律。因此,如何有效復習高中地理知識成為許多學生關心的問題。
地理學科注重地理事物發(fā)生和演變的過程,在復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不僅要記住原理,還要透徹理解和應用,這樣才能夠融會貫通,提高復習效果。
例如,在復習“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內容時,學生應明確大氣的組成成分和大氣的主要分層(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學生要抓住不同大氣層的特點,通過具體的案例更好地理解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在此基礎上,學生應該學會運用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運用這些知識來解釋不同高度大氣的氣溫差異、大氣層的保護作用等。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地理學科的真諦,打造堅實的地理基礎。
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特點,它涵蓋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統(tǒng)一性,強調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包括了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要素,各要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猶如一個巨大的脈絡網(wǎng),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滲透。
例如,光照、降水、風向、熱量等氣候條件直接影響了地表的水循環(huán)和風化侵蝕作用,進而影響了土壤的形成和類型。不同類型的土壤,其酸堿性、肥力狀況又適合不同類型的植被,形成了不同種類的植被分布。植被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為許多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同時植被通過蒸騰作用和吸收二氧化碳,對大氣產生重要影響。植被通過吸收大氣中的有害物質,能夠改善空氣質量。植被也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維持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等方面也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這種綜合性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為環(huán)境保護、資源管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因此,用綜合性的觀點學習地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種地理現(xiàn)象和解決地理問題。
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更加注重學生的社會熱點分析能力,不再考查以往的“死”知識,而是將眼光放到教材以外的地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變化,新的現(xiàn)象不斷涌現(xiàn),一些重大時政熱點很有可能成為高考考查的背景。因此,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還需要關注科技發(fā)展和社會變革等方面的信息,拓寬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養(yǎng),確保自己在考試中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例如,在復習有關自然災害的知識時,就可以借助以下熱點進行:我國2023年7月底8月初京津冀等地發(fā)生極端強降雨。2023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5個臺風生成;第6號臺風“卡努”對東北地區(qū)造成較大影響,農作物受災嚴重,造成約9.2億直接經濟損失。8月13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遭遇龍卷風。8月6日,山東德州市平原縣發(fā)生5.5級地震,為近年來山東省發(fā)生的最強地震,造成德州、聊城等地2 900余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復習中,學生不僅要注重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要理解地球上的各種現(xiàn)象。地理學科涵蓋廣泛的內容,涉及自然和人文要素,因此需要系統(tǒng)性的學習方法,并不斷拓展延伸,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