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戲劇的興起,突破了傳統(tǒng)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限制,使相對枯燥的小學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別開生面。教師應(yīng)用教育戲劇,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效率。文章以教育戲劇為切入點,淺析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教育戲劇;小學;英語;教學;應(yīng)用
作者簡介:曾曹慧(1992—),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實驗小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較活躍,注意力容易分散,難以保持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此外,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缺乏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濃,英語學習效率欠佳。教育戲劇將戲劇元素應(yīng)用于教育教學,具有豐富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和活動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引入教育戲劇,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效果。文章將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對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進行研究。
一、閱讀故事
小學英語教學應(yīng)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yīng)用性。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展現(xiàn)戲劇故事,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和角色的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1]。
“The king's new clothes”是一個學生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隆9P者先在網(wǎng)上尋找一些關(guān)于《皇帝的新裝》的多媒體資源播放給學生看,在學生回顧完故事的內(nèi)容之后,再讓他們自行閱讀課本中的內(nèi)容。
筆者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時,要求學生圍繞四個“W”來進行閱讀,即“When”什么時間,“Where”什么地點,“Who”什么人,“What”在做什么這四點。圍繞“When”,筆者提問學生:“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學生回答:“Long long ago.”。對于“Where”,課文中沒有具體說明,但學生可以概括出主要的兩個地點,分別是palace和street。圍繞“Who”,筆者提問學生:“Who are in the story?”。學生回答:“King,two men,a little boy.”。“What”對于學生而言比較困難,筆者先讓學生用中文概括故事,再指導他們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熟悉課文中的陌生單詞和語句,一舉兩得。
四個“W”的問題解決之后,筆者引入教育戲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向?qū)W生拋出一個啟發(fā)性問題:“Is the little boy right?”。 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在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看法后,筆者告訴他們:“Your ideas are so interesting,why don't you turn them into plays and act them out?”。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會以自己的想法為出發(fā)點,補充課文內(nèi)容。此時,教育戲劇的劇本雛形就出現(xiàn)了。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注意引導學生熟悉課文中的生詞和語法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英語信息的能力。此外,筆者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給學生提供探索和合作的空間,促進學生探索故事、感悟故事、補充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
二、即興對話
即興對話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英語學習工具,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同時也可以豐富教育戲劇的劇情。教育戲劇的表演情境更接近日常生活,學生更容易在其中掌握英語語言運用的技巧。此外,即興對話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臺詞、表情、動作等表演功底[2]。
在“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課中,通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故事有初步了解,而且在筆者的提示下,學生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筆者讓學生兩兩一組,即興編創(chuàng)對話來回答問題,從而對故事進行進一步的補充。
筆者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神態(tài)和肢體動作表現(xiàn)故事的內(nèi)容,如在提到“new clothes”時,學生就要展示自己的衣服;在提到“What beautiful clothes!”時,學生就要表現(xiàn)出驕傲自大的神情。這些神態(tài)、動作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提前熟悉戲劇表演的技巧。
筆者還要求學生使用已學的英語知識來進行即興對話,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可以豐富故事的情節(jié)。此外,筆者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明確人物關(guān)系,分析各個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
T:“What are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se characters like?”
S1:“The king loves beautiful and new clothes, and he is foolish.”
S2:“The two men are greedy and bad.”
S3:“The little boy is clever, brave and honest.”
課本中寫到:“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street.”。據(jù)此,筆者引導學生在原有故事的基礎(chǔ)上添加百姓勇敢揭穿謊言的臺詞,讓學生學會勇敢地說出真相。例如,在小男孩說:“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時,學生扮演的百姓可以笑出聲;也可以添加即興臺詞“Our king is not as clever as a little boy.”。
除了幾位主角,筆者鼓勵學生積極地為不同的角色編創(chuàng)即興臺詞。如當國王上街時,百姓可以說:“Wow,how beautiful.”,等等。通過筆者的引導,學生可以充分激發(fā)想象力,將自己代入故事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小組編排
教育戲劇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共同表演。這考驗學生的組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在與同學合作共創(chuàng)時,每個學生都會發(fā)散自己的思維,這讓教育戲劇充滿活力,讓課堂充滿激情。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小組編排的過程,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的空間[3]。
在“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課中,筆者先讓學生自行分成若干小組,再讓小組中的成員自行分配角色,并交流自己編創(chuàng)的內(nèi)容。在分配角色的過程中,筆者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情況,對于多人想選同一個角色的情況,筆者出面調(diào)解,給學生提供建議;對于課堂參與度不高的學生,筆者重點關(guān)注,給予他們充分鼓勵,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
筆者詢問學生:“Who is the King?Who is the man?
Who is the little boy?Who are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學生舉手示意。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每個角色臺詞的熟練程度選擇角色;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表現(xiàn)力選擇角色,表現(xiàn)欲強的學生可以選擇張揚的國王角色,比較內(nèi)斂的學生可以選擇戲份不太多的路人角色。
在學生排練時,筆者關(guān)注他們的排練情況。有的小組在編排劇本的時候起了沖突,一個學生認為國王本身是一個虛榮的人,小男孩提醒過后他也應(yīng)該依舊我行我素;而另一個學生則認為國王在最后改過自新能夠使得整個故事更加深刻。
筆者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各種觀點,有利于實現(xiàn)師生的雙向互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學習的動機,從而主動地去學臺詞、背臺詞。學背臺詞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方法。此外,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會表達自我,還可以學會尊重他人。
通過小組合作編排故事,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也能夠鍛煉表現(xiàn)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四、分組表演
分組表演是教育戲劇的重頭戲,是學生編排成果和教師前期教學效果的一次大驗收。
在分組表演時,有的小組選擇的是皇帝巡游的片段,他們改編的內(nèi)容是皇帝不再被騙,反而懲治這兩個騙子。
The two men :“Dear king, we can make magic clothes for you.Only 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
The king:“Really ? You make two for me.You two wear them and go to the street.”
這一小組編創(chuàng)的臺詞令人忍俊不禁,短短兩三句話卻足夠幽默風趣,且在表演的時候,學生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都十分符合故事的情境。如騙子在蒙騙國王時,動作有些傲慢,而不是畢恭畢敬;國王在識破騙子的陰謀后,對騙子的語氣也變得冷淡,且表現(xiàn)出嘲諷的神態(tài);后來,被國王識破的騙子臉上的神情既尷尬又害怕。
筆者在點評這一小組學生的表演時指出他們的亮點并且夸贊道:“Your script is novel, the performance is vivid, I am surprised by your performance, you are my pride!”。此外,筆者還獎勵給學生事先準備好的小獎品。
戲劇表演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表現(xiàn)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質(zhì),筆者在評價學生的表演時,著重挖掘每個小組的優(yōu)點。如有的小組臺詞流利,發(fā)音標準;有的小組態(tài)度認真;有的小組服裝還原度高;有的小組配合默契,表演流暢。
在學生的互評環(huán)節(jié),筆者進行正向引導。筆者讓各組學生找一找其他小組值得學習的地方,并吸取經(jīng)驗,改進自身的不足。如此一來,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并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不斷提升自我。
在各組學生完成表演后,筆者引導學生對整個表演的過程進行總結(jié)。
T:“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lesson?”
S1:“We should keep our hearts sincere and not blind ourselves for vanity.”
S2:“Be honest, don't deceive yourself like the king.”
S3:“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we should be good at listening, timely communication, and respecting the opinions of others.”
通過分組表演,學生可以感受戲劇藝術(shù)的魅力,陶冶藝術(shù)情操;同時,學生可以深入體驗戲劇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變化,增加自身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理解和體會。學生經(jīng)歷彼此分享想法、共同解決問題的團隊協(xié)作過程,能從中學會接納、欣賞和彼此激勵。
結(jié)語
總而言之,教育戲劇是順應(yīng)小學英語教學趨勢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強調(diào)體驗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在編創(chuàng)教育戲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其中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此,學生不僅能夠?qū)φn文主題有全新的、深刻的認識,更能夠在編創(chuàng)故事的過程中增長智慧。對于學生來說,參與教育戲劇的表演是一個提高語言交流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大好機會。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將教育戲劇融入課堂,使其發(fā)揮教育作用,助力小學英語教學提高效率與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郝惠敏.用教育戲劇演出精彩課堂: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3(18):72-74.
[2]鄒娟.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3):199-201.
[3]芮梨.借助教育戲劇劇本創(chuàng)編 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Unit8《Chinese New Year Cartoon time》為例[J].小學生(上旬刊),2022(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