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楊倩,盧超,胡繼明,王帥
長江大學附屬荊州醫(yī)院,湖北 荊州 434000,1.肝膽胰脾外科,2.超聲科
胰腺脂肪瘤起源于胰腺間葉組織,是由胰腺脂肪細胞異??寺∷碌囊环N少見的良性腫瘤,而胰腺巨大脂肪瘤則更罕見。本文回顧性分析長江大學附屬荊州醫(yī)院1 例胰腺巨大脂肪瘤的診治經(jīng)過和體會,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50 歲,因“進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半年”于2022年3月20日入院,7年前因膽囊結石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查體無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等各項指標均正常。上腹部CT平掃及增強示胰頭部可見不規(guī)則脂肪樣低密度影,大小為13 cm×7 cm,CT值-125 Hu,增強未見明顯強化(圖1)。上腹部MRI平掃示胰頭頸部可見團塊狀短T1長T2信號影,其內可見細小分隔影,壓脂序列呈低信號,DWI信號不高,考慮胰腺脂肪瘤(圖2)。上消化道碘水造影示十二指腸各段充盈顯影清楚,腸圈明顯擴大,其內側緣呈弧形外壓性改變,邊緣光滑,腸管壁及黏膜未見明顯破壞,考慮外壓性改變。于2022年3月26日行腹腔鏡下胰腺部分切除術,術中見病灶位于胰腺頭部,色黃,質軟,與周圍組織結構分界清楚,因局部切除難度大,遂行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胰腺脂肪瘤(圖3~4)。
圖1 患者上腹部CT平掃(A)及門脈期(B),胰頭病變密度與腹腔脂肪密度相仿,有包膜,無明顯強化。
圖2 患者上腹部MRI
圖3 患者術后大體標本:腫瘤色黃,質地軟
圖4 術后病理示病灶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組成(HE,×100)
胰腺脂肪瘤起源于胰腺間葉組織,由胰腺脂肪細胞異常克隆所致的一種罕見的良性腫瘤,主要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纖維分隔及包膜構成。其中,血管成分為主的脂肪瘤叫血管脂肪瘤,含纖維成分較多脂肪瘤叫纖維脂肪瘤[1]。胰腺脂肪瘤于1989年被Bigard等[2]首次報道,其發(fā)病率無明顯性別差異,可發(fā)生于胰腺各個部位,以胰頭多見,組織界限清楚,有包膜,質軟,生長緩慢,絕大多數(shù)無明顯臨床癥狀。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表現(xiàn)為腫塊對周圍組織的壓迫癥狀,如黃疸、飽脹不適、惡心嘔吐等。
胰腺脂肪瘤的B超、CT及MRI的影像學表現(xiàn)均具有典型的特征性[3]。B超表現(xiàn)為胰腺實性內占位,邊界清、呈分葉狀,多為強回聲或略強回聲,也可呈低回聲,腫物內無明顯血流信號。CT表現(xiàn)為胰腺實質內占位,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呈均勻脂肪樣低密度影,其內可見帶狀分隔,增強無明顯強化。MRI表現(xiàn)為病變內均勻一致T1 高信號及T2-SPAR低信號,病變信號與皮下脂肪信號相仿,增強無明顯強化。因胰腺脂肪瘤為良性病變,病灶無周圍浸潤表現(xiàn),病灶內可見多個條形分隔,較大病灶者可擠壓周圍組織結構。
胰腺脂肪瘤雖然是一種罕見病,但影像學表現(xiàn)比較典型,不難診斷,但仍需與其他疾病相鑒別[4]。(1)脂肪肉瘤:一般多見于成人,通常體積較大,邊界欠清,形態(tài)不規(guī)則,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CT上表現(xiàn)為腫塊密度不均勻,以脂肪密度為主,內可見絮狀軟組織成分,部分可見實性或液性區(qū)域,增強后軟組織區(qū)域可有不同程度強化,可伴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腹水或遠處轉移。(2)胰腺畸胎瘤:起源于原始胚層,含有多種成分,影像學檢查可見脂肪、骨、牙齒、鈣化、毛發(fā)等,增強CT表現(xiàn)更明顯。(3)胰腺脂肪化或脂肪浸潤:多與肥胖、老年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因素相關,脂肪組織取代胰腺組織,表現(xiàn)為胰腺萎縮、脂肪彌散性沉積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4)胰腺脂肪瘤樣假性肥大:脂肪組織替代胰腺外分泌組織,胰腺體積增大,導致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5)胰腺外脂肪瘤:腫瘤位于胰腺實質外,與胰腺包膜相隔,與胰腺界限清楚。(6)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瘤一般只含單一脂肪成分,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血管、脂肪、平滑肌等多種軟組織成分。
針對胰腺脂肪瘤的治療,目前暫無統(tǒng)一的標準;當腫瘤未產生明顯癥狀且較小時,可暫觀察,定期隨訪,B超可作為隨診的首選方法;當腫瘤進行性生長,甚至不排除惡性可能,或者出現(xiàn)臨床相應癥狀,如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可進行病灶局部切除術、保留脾臟胰體尾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術式。本例胰頭脂肪瘤患者,因腫瘤體積巨大,與毗鄰組織銜接緊密,局部切除難度大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遂選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術后無出血、膽瘺、腸瘺、胰瘺、胃癱等并發(fā)癥,恢復良好,為廣大臨床醫(yī)生在診斷和治療類似疾病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