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銳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腦梗死作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突發(fā)性病癥,其患者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患者在病發(fā)后可出現(xiàn)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問題,為患者帶來較高的致死致殘風險[1]。由于腦梗死在病情發(fā)展過程中能夠對迷走神經、舌咽神經等神經組織造成損傷,致使腦梗死患者在臨床中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礙等問題的發(fā)生風險,為患者帶來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問題,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2]。為促進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生活質量的恢復,本研究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從預后康復訓練等方面對腦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展開針對性護理服務,觀察針對性護理對患者預后康復效果的影響。
自2021 年6 月—2022 年12 月間本院收治的腦梗死導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選取68 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 例。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有23 例與11 例,年齡45 ~76 歲,平均(61.26±2.05)歲,Ⅲ級吞咽功能障礙15 例,Ⅳ級吞咽功能障礙12 例,Ⅴ級吞咽功能障礙7 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有22 例與12 例,年齡46 ~76 歲,平均(61.39±1.98)歲,Ⅲ級吞咽功能障礙17 例,Ⅳ級吞咽功能障礙11 例,Ⅴ級吞咽功能障礙6 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以《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3]為依據(jù),患者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患者存在明顯的吞咽功能障礙問題;(3)患者對研究項目知情,入組前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有咽喉感染性疾病或潰瘍破損問題;(2)患者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問題;(3)患者伴有嚴重的精神、意識障礙問題。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行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面部神經、口腔衛(wèi)生、營養(yǎng)狀況展開相應的護理服務,并加強對患者的巡視護理與預防護理,引導患者家屬日常關注對患者長期受壓皮膚的清潔護理。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方法是:(1)吞咽功能訓練。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展開吞咽功能訓練,訓練內容包含呼吸道訓練、吮吸訓練與吞咽模擬訓練。在呼吸訓練中,患者要充分掌握深呼吸、憋氣等呼吸方法,并展開咳痰訓練,以加強患者的咳嗽能力,促進氣管排空。在吮吸訓練中,患者要口含嬰兒奶嘴,模仿嬰兒進行吮吸練習,以2 min 作為一組訓練,每日開展吮吸訓練2 次。在吞咽模擬訓練中,患者要掌握吸氣、屏氣等在吞咽動作中的變化過程,并展開吞咽動作的模擬練習。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確定每日吞咽功能訓練的開展時長。(2)進食護理。在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日常飲食上,要注重挑選便于患者吞咽并能激發(fā)患者食欲的食物?;颊哌M食時可調整為舒適體位,先服用1 勺溫開水,潤滑口腔與食管,并對患者的吞咽能力進行檢測,若患者能夠順利吞咽,則可先于健側舌后方喂食約四分之一勺稠粥,指導患者用舌攪拌食物,再將舌頭上抬頂住上顎,提醒患者要先產生吞咽意識,再執(zhí)行吞咽動作。若觀察到患者在進食過程中出現(xiàn)嗆咳表現(xiàn),則應當立即暫停進食,待患者狀況穩(wěn)定后再進食。(3)綜合發(fā)音訓練。由康復師引導患者通過單音節(jié)、多音節(jié)等多種鍛煉方式展開發(fā)音訓練,促進患者口頰部與舌部的運動,對口唇部肌肉加以刺激,強化聲門的閉鎖能力,患者每日進行訓練2 次,單次訓練中每個音調重復練習5 ~10次。(4)心理護理。在吞咽功能障礙的影響下,患者在康復治療期間容易產生緊張、煩躁等不良心理情緒問題,進而為康復治療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還要積極向患者講解吞咽功能障礙防治干預相關知識,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同時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開展一系列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問題對康復治療的影響,堅定患者的治療信心。
1.3.1 吞咽功能 在護理服務開展前與護理服務結束后以洼田飲水試驗對患者的飲水情況進行觀察,并作為吞咽功能的評價依據(jù)。根據(jù)患者的飲水情況,以1 ~5分對患者的吞咽功能進行評價。1 分:患者一次飲完30 mL 水用時不超過5 s,且無停頓、嗆咳情況。2 分:患者需分2 次以上飲完30 mL 水,飲用時間超過5 s,無嗆咳情況。3 分:患者一次飲完30 mL 水,飲用時間超過5 s,有嗆咳情況。4 分:患者分2 次以上飲完30 mL 水,有嗆咳情況。5 分:患者無法飲完30 mL 水,并存在多次嗆咳情況。
1.3.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以Barthel 指數(shù)對患者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價,Barthel 指數(shù)總評分為100 分。
1.3.3 生活質量 以吞咽生活質量量表(SWAL-QOL)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4]。
1.3.4 治療效果 根據(j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情況對治療效果展開評價。顯效:患者能夠正常飲食,飲水基本無嗆咳癥狀,吞咽功能障礙問題得到明顯緩解。有效:患者能夠經口攝取食物,但尚不足以支持機體所需耗能,需施加靜脈營養(yǎng)輔助,存在明顯的飲水嗆咳與吞咽功能障礙問題。無效:患者無法經口攝取食物,存在嚴重的飲水嗆咳與吞咽功能障礙問題。
1.3.5 護理滿意度 護理結束后為患者發(fā)放護理服務滿意評價問卷,由患者從護理服務、護理態(tài)度與護理質量的角度對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評分,根據(jù)評分結果分級,非常滿意:90 ~100 分;比較滿意:70 ~89 分;不滿意:70 分以下。問卷Cronbach’s 系數(shù)為0.897。
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吞咽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對比(分,± s)
表1 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對比(分,± 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4 3.73±0.75 1.54±0.68對照組 34 3.76±0.69 2.46±0.79 t 值 0.172 5.147 P 值 0.864 < 0.001
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Barthel 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對比(分,± s)
表2 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對比(分,± s)
組別 例數(shù) Barthel 指數(shù)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4 38.06±7.45 62.71±8.22對照組 34 37.88±7.54 51.79±7.66 t 值 0.099 5.667 P 值 0.921 < 0.001
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SWAL-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對比(分,± s)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對比(分,± s)
組別 例數(shù) SWAL-QOL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4 95.04±15.02 178.76±19.36對照組 34 94.95±14.88 130.57±20.19 t 值 0.025 10.045 P 值 0.980 < 0.001
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腦梗死對中老年群體而言是一類較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該病患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病死風險,且患者多伴有口眼?斜、語言障礙、吞咽功能障礙等癥狀表現(xiàn),給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5-7]。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吞咽功能障礙是一種病發(fā)后由大腦皮質與腦干異常所引發(fā)的食管、咽部功能障礙問題,長期持續(xù)性的吞咽功能障礙不僅會給患者帶來進食困難問題,同時也會因為患者機體營養(yǎng)不良而誘發(fā)吸入性肺炎等問題,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危害[8-9]。因此早期開展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腦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問題,對患者的治療康復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性護理是一種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護理方案,可充分滿足其個體化需求的護理干預模式,將其應用于腦梗死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預后康復工作中,有利于促進護理服務有效性的顯著提升。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經針對性護理干預后的吞咽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患者護理后的Barthel 指數(shù)與SWAL-QOL 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以上結果提示,在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針對性護理對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積極影響,有助于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恢復。該結果的產生原因在于,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通過針對性護理展開吞咽功能訓練,確?;颊叩耐萄使δ苷系K情況能夠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根據(jù)患者吞咽功能的障礙情況展開相應的飲食護理,在食物與進食方式的選取上給予患者相應指導,在保證患者機體營養(yǎng)得到有效補充,降低嗆咳、吸入性肺炎等癥狀表現(xiàn)的發(fā)生風險的同時,有助于改善患者口腔相關肌群的力量與靈活性[10-11]。此外,通過綜合發(fā)音訓練引導患者展開口頰部與舌部的主被動運動,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效果,改善機體康復情況[12]。針對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所出現(xiàn)的各類不良心理情緒展開心理干預,引導患者對腦梗死所致吞咽功能障礙的防治建立起正確認識,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兩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療有效率統(tǒng)計結果分別為97.06% 與79.41%,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調查結果分別為94.12% 與76.47%,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更好(P<0.05)。由以上結果可知,針對性護理對提高腦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具有顯著效果,并能有效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改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以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向腦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展開護理服務,有利于提升吞咽功能的恢復效果,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的改善,在保障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可有效提升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