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娟,譚曉琴,雷澤宏,楊雪梅,楊 敏, 文維奇,唐 茜,2*
(1. 四川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 成都 611130;2. 四川省精制川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1130;3. 四川省名山茶樹良種繁育場,四川 雅安 625100;4. 四川優(yōu)盛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四川 雅安 625100)
黃化茶樹品種是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基因發(fā)生突變或外部環(huán)境條件變化而使新梢葉色由綠色轉變?yōu)辄S色的特色品種[1]。近十多年,我國一些茶區(qū)選育和推廣了“中黃1號”“黃金芽”和“川黃1號”等黃化茶樹品種,豐富了茶樹種質資源,促進了茶產品特色化和多元化。研究表明,“黃金芽”“麗黃3號”“黃金葉”和“御金香”等黃化品種生長勢旺盛,生化品質優(yōu)良,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具有較好的經濟利用價值[2-3]。
雖然四川茶區(qū)茶樹種質資源豐富,但特色品種和茶產品仍有欠缺。目前,四川川西茶區(qū)引進了多個黃化茶樹品種,并推廣了約1300hm2,如雅安市蘆山縣寶盛鄉(xiāng)推廣黃金芽品種超過300hm2。但是對各黃化品種的生化特性及其綠茶的適制性尚缺少系統(tǒng)性研究?!按S1號”品種是四川省選育的本地黃化品種,已有一定的推廣面積,且所制綠茶品質較優(yōu)[4]。因此以該品種為對照,以4個從浙江、安徽引進的御金香[5]、黃金芽[6]、金光[7]和黃魁[8]為研究材料,對各品種春梢所制綠茶的主要生化品質成分、香氣組分、感官品質和綠茶適制性進行初步研究,旨在為4個黃化品種在川西茶區(qū)的推廣和適栽適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供試茶樹品種為御金香、黃金芽、金光和黃魁,對照品種為“川黃1號”。供試茶樹種植于名山茶樹良種繁育場(四川名山區(qū)中鋒鄉(xiāng))茶樹品比試驗園,樹齡均為5年生,種植大行距為150cm,小行距為40cm,株距為20cm,采取雙行單株種植,試驗地管理水平一致,茶樹長勢良好。2022年春季采摘標準1芽2葉,并根據各品種的芽葉性狀,按以下加工工藝制備各供試品種的綠茶樣(表1)。
1.2.1 生化品質成分測定 粉碎樣品:將4個供試品種所制綠茶用磨碎機細磨成粉末后經60目篩網篩除雜質。生化品質測定方法如下:茶樣水分-GB/T 8304-2013[9];水浸出物-GB/T8305-2013[10];茶多酚和兒茶素組分-GB/T8313-2018[11];游離氨基酸總量-GB/T8314-2013[12];氨基酸組分-AccQ·Tag 法[13];咖啡堿-GB/T8312-2013[14]。
1.2.2 香氣組分測定 樣品香氣組分送農業(yè)部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
1.2.3 感官審評 請四川農業(yè)大學茶學專業(yè)審評人員,參照名茶審評標準[15],采用密碼審評,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的權數(shù)分別為 25%、25%、10%、30%、10%,總分100 分。
數(shù)據處理采用 Excel 2010 軟件,SPSS 20.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顯著性比較使用 Duncan新復極差法。
2.1.1 主要品質成分含量分析 茶葉內含的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堿等化學成分的含量和配比是影響茶葉品質的決定性因素。由表2可以看出,供試茶樣水浸出物含量與對照接近,其中御金香、金光水浸出物含量較對照分別高2.16%、1.80%,而黃金芽和黃魁比對照分別低1.90%和7.02%;黃魁、黃金芽、御金香和金光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均較對照顯著高57.74%、52.58%、34.89%、15.72%;然而,其茶多酚含量呈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分別比對照低18.44%、16.35%、14.26%和22.37%;除御金香外,黃魁、黃金芽和金光的咖啡堿含量均較對照分別低3.37%、10.10%、7.77%。另外,供試綠茶酚氨比為2.68~3.48,均顯著低于對照。以上結果表明,4個供試綠茶樣具有滋味鮮爽、苦澀味較低的物質基礎。
表2 不同黃化茶樹品種加工綠茶的主要品質成分含量
2.1.2 兒茶素組分分析 兒茶素是茶葉滋味中苦澀味的呈味物質之一。其中酯型兒茶素的苦澀味重且收斂性強,而非酯型兒茶素滋味醇和甘爽。由表3可知,4個供試綠茶樣的兒茶素總量和酯型兒茶素含量均低于對照,以金光最低,較對照分別低23.42%和28.51%。除御金香外,黃金芽、黃魁和金光非酯型兒茶素含量分別比對照高13.59%、3.14%和0.69%,以上結果表明,金光綠茶樣的收斂性與苦澀味較其余品種更弱,而黃金芽綠茶比其它品種綠茶滋味更醇和、且甘爽。
表3 不同黃化茶樹品種加工綠茶的兒茶素組分含量(mg/g)
2.1.3 氨基酸組分分析 氨基酸含量是茶葉中鮮爽度的主要衡量指標之一。如表4所示,4個供試綠茶樣氨基酸組分總量為:黃魁>黃金芽>金光>御金香>“川黃1號”(CK),分別比對照高132.16%、117.24%、109.17%、52.40%。且4個供試茶樣的茶氨酸(鮮爽帶甜)含量分別較對照高131.65%、112.31%、102.08%、33.57%,天冬氨酸(鮮味)含量分別比對照高112.87%、96.04%、85.15%、90.10%。這些結果也表明,4個供試綠茶樣均具滋味鮮爽的物質基礎。
表4 不同黃化品種綠茶樣的氨基酸組分分析(mg/g)
供試各品種綠茶樣中均檢測出39種香氣物質(表5),包括醇類10種、碳氫化合物10種、酯類10種、酮類4種、醛類3種和含氮化合物2種。由表5可知,御金香綠茶樣的β-芳樟醇(甜花香)相對含量最高(13.80%);黃金芽與金光綠茶的苯甲醇(芳香味)含量分別為5.1%、5.28%;且各品種綠茶均含有呈茉莉花香的順-茉莉酮(8.1%、6.6%、9.77%、6.98%、6.79%)。然而,4個供試茶樣中的順-3-已烯酸-順-3-已烯酸酯(青草香)和順-己酸-3-己烯酯(果香清香)含量明顯低于“川黃1號”(CK)。以上結果表明,4個供試綠茶香氣馥郁,可能主要呈現(xiàn)出花香類型,有形成特征香氣的物質基礎。
表5 不同黃化品種綠茶樣的香氣組分相對含量分析
由表6可知,各供試品種的綠茶樣感官品質審評總得分高低次序為:金光>黃魁>御金香>黃金芽>“川黃1號”(CK)。其中,金光所制綠茶的外形和葉底最佳,其干茶緊直重實且亮、葉底嫩黃明亮勻齊;御金香綠茶嫩香濃郁,香氣最佳;黃金芽與御金香湯色最佳,嫩綠明亮;黃魁滋味最佳,高鮮爽口。綜上,4個黃化品種均適制綠茶,且品質優(yōu)良。
表6 不同黃化品種綠茶樣感官審評結果
茶樹鮮葉的理化成分含量及配比是茶類適制性與品質優(yōu)劣的物質基礎[16]。方毅輝[17]的研究結果表明茶葉茶多酚含量較低,茶葉的苦味和澀味輕,茶湯滋味更柔和,茶葉品質較好。氨基酸作為茶葉中主要的鮮爽味呈味物質,其含量與茶葉的品質呈現(xiàn)一定的正相關[18]。試驗4個供試綠茶樣的氨基酸含量比對照高15.72%~57.74%,而茶多酚含量低14.26%~22.37%,表明4個供試綠茶樣苦澀味物質含量低,而鮮爽味物質含量較高,具有制作名優(yōu)綠茶的物質基礎。此外,茶葉中的氨基酸特別是天冬氨酸、精氨酸、茶氨酸的含量與綠茶濃、醇、鮮品質特征呈極顯著正相關[18]。試驗中,4個供試綠茶樣的上述氨基酸組分含量(黃魁39.98%、黃金芽37.27%、金光36.1%、御金香25.16%)均都高于對照“川黃1號”,這也表明4個黃化品種綠茶樣在滋味的鮮、甜、爽方面更突出。然而,總兒茶素及酯型兒茶素(較強收斂性)含量均低對照16.44%~23.42%和14.18%~28.51%。又有研究指出,當茶葉酚氨比低于8時便適合制作綠茶[19],由此可見,4個引進的黃化品種綠茶適制性好。從感官審評結果來看,供試綠茶樣的滋味得分高于對照,均具有明顯的“鮮爽”口感,這也和各個茶樣氨基酸和兒茶素的定量結果吻合。香氣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主要受到自身遺傳背景的影響[20]。4個黃化品種均檢測出39種香氣物質,但其含量及配比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所制綠茶香氣類型各異。感官審評結果也顯示,4個品種所制綠茶的香型、濃度和強度也有一定差異。綜上,4個供試綠茶樣內含物質豐富、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物質配比恰當,而且其感官品質優(yōu)良,滋味鮮爽度高、苦澀味輕、香氣優(yōu)異。
試驗中,四個黃化品種從安徽、浙江引進四川后,生長環(huán)境如光照、溫度、降雨量等與原產地存在一定差異[5-8]。但4個供試品種在川西地區(qū)依然保持了低茶多酚、高氨基酸和低酚氨比的品質特征,甚至優(yōu)于其原產地區(qū)[21],表現(xiàn)出良好的綠茶適制性和制茶品質。但是否適宜四川茶區(qū)推廣,還需進行主要農藝性狀(產量、抗性)的系統(tǒng)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