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大江健三郎 田原 譯
1
克服了出生本身的
暴力,小家伙
緊閉著還無法看見的眼。
看著與自己長得很像的長孫,
感到有臉靠近,
小家伙開始哭泣……
難道不是年邁的我,
扮作嬰兒
在哭喊嗎?
這孩子將要度過的歲月,
其殘酷
恐怕會超過我的七十年吧?
小家伙,
雖然還未擁有用以發(fā)問的語言,
卻已攤開精巧模型般的手指,
屢屢摸索。
2
在四國森林的傳說中,
有“自我之樹”之說。
在山谷中生生死死的人們,
都在森林中擁有“自我之樹”。
人若死去,
靈魂便會高高升起,
落在“自我之樹”的根部。
隨著時間流逝,
靈魂會降落山谷,
進入即將出生的嬰兒心底。
在“自我之樹”下,
孩子若虔誠祈愿,
年邁的自己
(或許)就會來相見
3
我十歲前,
是舉國上下的全面戰(zhàn)爭。
孩提的我們唱著,
為天皇戰(zhàn)死,死而無憾
而天皇,
以人的肉聲,
宣告戰(zhàn)敗的那天,
村長站在收音機前,大聲高喊:
我們無法重生!
沉默回蕩在藍天。
走進森林,穿過杉樹和檜樹叢,
闊葉樹形成明亮的樹林。
其間冒出幾棵冷杉,
正是我們家的“自我之樹”。
我曾在一棵小樹下等待,
想詢問
年邁的自己……
我能重生嗎?
在暮色籠罩的森林,
人的跫音響起時,
我驚駭?shù)煤姑Q起,
之后奔向村后的斜坡,
摔了個跟頭,滑落下來。
母親脫光滿身是傷的我,
一邊為我涂上
她采集的藥草油,
一邊嘆氣。
在孩子們聽得到的地方
我們無法重生嗎?
于是,母親繼續(xù)
對我說著令人費解的話。
我無法重生。但
我們可以重生。
4
與共享國家被占領(lǐng)的同胞的
不確定的想法,然后戰(zhàn)斗,
與白血病抗?fàn)幎嗄甑挠讶耍?/p>
晚年的研究課題,
是某類藝術(shù)家在臨死前
選擇的表現(xiàn)形式和生活方式。
他們達不到穩(wěn)重的成熟。
拒絕傳統(tǒng),拒絕與社會和諧共處,
在否定這一性質(zhì)中,
獨自垂直站立。
有些人抵達了前所未有的獨創(chuàng)……
從紐約病房發(fā)來的最后一次傳真。
不要懼怕撕裂老年內(nèi)心的矛盾,
認清困難,從含糊的立足點,[1]
向困難的彼岸,
伸出援手吧。
當(dāng)我意識到時,
我正處于老年的窘境,
脾氣古怪又格格不入。
否定的感情才讓我熟悉。
如果是針對自己的世紀積累起來的、
破壞世界的裝置,
加以否定也沒什么不可思議,
但我對解體的大部分嘗試,
都抱有懷疑。
我蜷縮在搖搖晃晃的地面上,
思考自己那些想象力的工作,
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影響力。
那一天,在“自我之樹”下
姍姍來遲的老人,
就是如今的我。
我依然找不到回答少年的語言……
5
孫子出生已有一年,
我身上絲毫也沒有
我理應(yīng)窺見的與我相似的老年模樣。
他緊致的皮膚發(fā)亮
回頭看向我。
一旁蜷縮著的,是我
老年的窘境。
我無法粉碎它
也無法超越它,
但可以深化它。
友人在未完成的書中寫到過。
我也一樣,
如果一直深化老年否定的感情,
從不確定的地面
向高處伸出的手,
是否有機會
觸碰到某種東西呢?
所謂否定性的確立,
就是不僅對虛無縹緲的希望,
甚至對任何絕望
都不會附和……
在這里的那個純潔的一歲孩子,
正在新奇地
充滿活力地
摸索一切事物。
6
在我心中
母親的話,
第一次變得不再費解。
對于這些小家伙,老人想回答:
我不能重生,但
我們可以重生。
注釋:
[1]出自愛德華·W·賽義德的私人信件。為詩歌原注。
“懷想之年”沒有回信 (節(jié)選)
1
陽光燦然地照耀著柳樹新芽淡淡的綠,高大絲柏的綠更加濃郁,對岸白色的山櫻花簇不停地搖曳。威嚴的老人本應(yīng)該再次現(xiàn)身發(fā)聲,但這一切都仿佛是時間的循環(huán)中平靜而嚴肅的游戲,我們匆匆爬上絲柏林立的小島、重新在草地上嬉戲吧……
蓋瑞兄啊,我準備寫出一封又一封信,寫給生活在那懷想之年里無限循環(huán)的時間之中的我們。從這封信開始,在你不在的現(xiàn)世,這將成為我今后的工作,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1]
2
普林斯頓宿舍的那位數(shù)學(xué)家鄰居,
來歸還這本法語譯本
然后離開。
歷史的直線,擦過
持續(xù)循環(huán)的
新柏拉圖主義的圓周
(好比耶穌的降臨)。
那里產(chǎn)生的奇點
(也就是說無論從圓的一側(cè)還是線的一側(cè))
中的一個,
是你的“懷想之年”嗎?
這十五年里我的工作,
就是給向著“懷想之年”依次移動的
蓋瑞兄(們),
寫信……
在黎明前的床榻上
確認自己的直線還未停止,
再過一段時間,稍作歇息后起身
去看郵箱,
“懷想之年”還沒有回信
3
我的朋友[2]
在一次定期體檢中(在膀胱內(nèi)壁)
查出了癌細胞,
他以難以置信的口吻
講述了抗癌治療的殘酷,
然后給我看
他重新改寫的一生的作曲計劃。
新年伊始,當(dāng)我傍晚時分去探望時,
這位朋友一個人佇立在窗前。
那里漆黑一片
開始下雪……
我曾從你的《雨之樹》那里
借來“循環(huán)宇宙的水”
這個暗喻
已經(jīng)不需要比喻了。
現(xiàn)在
音樂
就在眼前。
問題只是時間還能有多少延緩。
黑乎乎的鏡子里
矮小的朋友,
站在正哭鼻子的我旁邊
臉上浮現(xiàn)出柴郡貓一樣的笑容。
三天后,他的癌細胞轉(zhuǎn)移了。[3]
4
(身處在地獄篇第二十六首,
那些圖謀不軌的人的
火焰之中)
即使尤利西斯
完成了《奧德賽》中的冒險,
也無法安住在
無限循環(huán)的世界中。最終
再次造船,出發(fā)啟航。
他還號召伙伴:
“‘你們生來不是為的像獸類一般活著,而是為追求美德和知識?!?/p>
我用這段簡短的講話促使我的伙伴們那樣渴望出發(fā),即使我隨后想阻止他們都再也阻止不住?!?/p>
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座
從未見過的高山。那里正是,
(我把它作為“懷想之年”的線索)
煉獄島
(威嚴的老人是煉獄島最下部的看守卡托)
“我們歡樂起來,但是頃刻間歡樂化為悲哀,因為從新的陸地上刮起了一陣旋風(fēng),打在船頭上。
它使船連同海水旋轉(zhuǎn)了三次;第四次,正如另一位喜歡看到的那樣,使船尾翹起,船頭下沉,直到大海把我們吞沒?!盵4]
我想著先邁向“懷想之年”的
朋友們。
而且,正因為如此
尚且留在這邊的時候
我想把自己的“后期工作”
推到他們構(gòu)想中困難的水位,
即使在沉船之前
也想抬頭仰望
即將在我們頭頂合攏的大海。
離開的時候,
浮現(xiàn)出柴郡貓淺笑的他們
究竟把什么搬進了對岸?
有可怕的斷念?
我繼續(xù)寫信。
(這也是其中一封)
“懷想之年”還沒有回信。
注釋:
[1]《致懷想之年的信》。為詩歌原注。
[2]指武滿徹(Takemitsu Toru,1930-1996)。日本當(dāng)代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生于東京,幼年時代曾隨家人短暫移居大連。少年時代應(yīng)征入伍,沒上過大學(xué),也沒接受過正規(guī)的音樂教育,自學(xué)作曲,自成一家。1959年,俄裔美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訪問日本,當(dāng)時NHK電臺選了一些日本作品播放給他聽,工作人員誤將原本不在計劃之內(nèi)的武滿徹的弦樂《安魂曲》播了出來,斯特拉文斯基聽到后頗為驚訝,并堅持聽完,之后盛贊為一曲杰作,并把武滿徹請來一起用餐。這一偶然事件成為武滿徹被西方音樂界接納和打開局面的契機。在當(dāng)代日本,武滿徹被稱為音樂之神,也是率先在西方聲名遠播的東方作曲家。生前與詩人谷川俊太郎、作家大江健三郎、指揮家小澤征爾等為情同手足的摯友。武滿徹六十六年的生涯中,樂譜、評論、隨筆等著作頗豐,曾為百余部電影作曲,獲得過國內(nèi)外無數(shù)獎項。其夫人武滿淺香和他們的唯一女兒武滿真樹是武滿徹音樂的經(jīng)紀人。
[3]武滿淺香為《寂靜的花園》(武滿徹)所寫的 “后記”里提到,這場傍晚開始的雪一直下到第二天,沒有客人來探望,作曲家就像每次開始譜寫新曲時一樣,聽完《馬太受難曲》的全曲,第三天突然去世了。
[4]但丁《神曲》,山川丙三郎譯。中文譯本選自《神曲》,田德旺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
赭紅的秋天[1]
悲傷、憤怒
嘆息……傷心……。
野狗的血紅內(nèi)臟
在骯臟的天空中骨碌碌散開
雞脖子上咕嘟咕嘟流淌出
渾濁的血……。
殷紅裂開的
落日……。
睜大眼睛
像殘兵一樣
坐著……。
干枯的
是銀笛的呻吟嗎……
靈魂抽泣……。
悲慘的
赭紅的秋天。
——愛媛內(nèi)子高中學(xué)生會刊《梅樹》(1950年11月)
注釋:
[1]此詩為大江健三郎生前唯一公開發(fā)表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