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冀魯 李遠 李芳 韓臻 劉學智 牛俊波
乳腺良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較高,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乳房腫脹及疼痛等。雖為良性病變,但仍存在惡化可能,需及時予以治療[1-2]。臨床治療乳腺良性腫瘤常采用手術療法,開放切除術是常用術式,可有效切除病灶,但因創(chuàng)傷較大而影響患者術后恢復[3]。微創(chuà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乳腺良性腫瘤的治療提供了微創(chuàng)旋切術這一新型術式。本研究探討超聲輔助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22 年1 月于壽光市人民醫(yī)院診治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96 例。納入標準:(1)符合乳腺良性腫瘤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臨床病理組織學證實;(2)腫瘤直徑<2.5 cm;(3)具有明確的手術指征。排除標準:(1)合并心臟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2)合并手術禁忌證;(3)合并其他惡性腫瘤;(4)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伴有精神意識障礙。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8 例及對照組48 例。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通過此研究。
對照組接受開放切除術治療。局部麻醉,依照術前超聲標注的位置于乳暈外緣環(huán)形切開,逐步分離直至充分暴露腫瘤,將腫瘤推至切口,于乳腺導管平行處切開乳腺,分離腫瘤后梭形切除,處理殘端,常規(guī)止血縫合。觀察組接受超聲輔助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術前行超聲檢查,明確腫瘤大小及位置等。選擇乳腺外側或乳腺下方等隱蔽處為穿刺點,局部麻醉后,在超聲引導下,使用安珂真空輔助全自動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活檢系統(tǒng),用尖刀切開皮膚,切口大小約為3 mm。使旋切刀與皮膚之間的角度達到最小狀態(tài)后進刀,刺入至緊貼乳腺腫瘤的背側,旋切刀的切割槽放置于腫瘤正后方,對準腫瘤后,在超聲的引導下實時切割,超聲顯示無殘留后終止切割,常規(guī)止血縫合。
(1)手術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瘢痕長度及住院時間。(2)應激反應指標:于術前及術后1 d,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檢測皮質醇(Cor)、腎上腺素(E)及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3)致痛物質指標:于術前及術后1 d,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神經(jīng)肽Y(NPY)、5-羥色胺(5-HT)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4)腫瘤標志物水平:于術前及術后7 d,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使用ELISA 檢測癌胚抗原(CEA)及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計算發(fā)生率。
觀察組年齡23~46 歲,平均(30.54±2.17)歲;腫瘤直徑0.5~2.3 cm,平均(1.24±0.31)cm;病程1~6 年, 平均(3.25±1.21) 年。 腫瘤單發(fā)28 例,多發(fā)20 例。對照組年齡23~45 歲,平均(30.49±2.12)歲;腫瘤直徑0.7~2.1 cm,平均(1.23±0.28)cm;病程1~6 年,平均(3.23±1.18)年;腫瘤單發(fā)27 例,多發(fā)2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瘢痕長度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切口愈合時間(d)瘢痕長度(mm)住院時間(d)觀察組(n=48)16.53±2.43 4.15±1.233.24±1.03 3.12±0.58 6.21±1.25對照組(n=48)35.78±2.4913.21±3.296.83±1.1430.23±4.6510.35±1.28 t 值38.33317.87116.18940.08216.032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術前,兩組的Cor、E 及NE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上述各項指標均較術前升高,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Cor(pg/mL)E(ng/mL)NE(ng/mL)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觀察組(n=48)60.65±4.35103.54±8.74*45.37±4.3962.54±7.63*51.34±3.9572.13±5.06*對照組(n=48)60.68±4.32 124.32±10.03*45.41±4.3583.26±6.59*51.38±3.8989.68±5.87*t 值0.03410.8220.04514.2390.05015.689 P 值0.973 0.0000.964 0.0000.960 0.000
術前,兩組的NPY、5-HT 及PGE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上述各項指標均上升,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致痛物質指標比較[μg/L,(±s)]
表3 兩組致痛物質指標比較[μg/L,(±s)]
*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NPY 5-HT PGE2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觀察組(n=48)118.43±14.39129.54±15.03*156.58±14.39161.35±13.29*254.65±20.54278.43±21.32*對照組(n=48)118.53±14.41145.67±15.24*156.61±14.33167.47±13.24*254.73±20.59299.68±21.37*t 值0.0345.2210.0102.2600.0194.877 P 值0.9730.0000.9920.0260.9850.000
術前,兩組的CEA 及CA125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上述各項指標均較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
組別CEA(μg/L)CA125(U/mL)術前術后7 d術前術后7 d觀察組(n=48)7.43±1.243.04±0.98*38.58±4.3912.54±2.18*對照組(n=48)7.45±1.263.67±1.02*38.61±4.3518.57±2.24*t 值0.0787.9840.03413.366 P 值0.9380.0000.973 0.000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9,P=0.027),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乳腺良性腫瘤可由內(nèi)分泌失調(diào)、雌激素表達失調(diào)等多種因素導致,雖為良性病變,但仍存在一定的惡化可能,威脅患者健康,需在確診后采取手術予以切除[4-5]。傳統(tǒng)開放手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效果顯著,但手術切口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應激反應嚴重且并發(fā)癥多發(fā),影響術后恢復;同時,術后乳房的美觀效果較差,影響患者的第二性征,致使整體的手術收益不高[6]。因此,需找尋一種療效確切、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應激反應較小且乳房美觀程度較高的術式來提高整體的手術收益。安珂真空輔助全自動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活檢系統(tǒng)可在微創(chuàng)條件下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腫瘤,其由控制器、真空泵及旋切刀組成,可在超聲引導下對病變組織進行精準定位,且切口較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患者應激反應小,手術瘢痕較短,可兼顧手術效果及乳房美觀效果,整體手術收益較高[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超聲輔助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具有優(yōu)異的手術效果。
Cor 及E 均為腎上腺分泌的類激素,當機體受到創(chuàng)傷或刺激時,其水平可顯著升高,導致血壓血糖升高等不良現(xiàn)象[9]。NE 是一種兒茶酚胺類激素,其水平升高可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從而導致重要器官血供減少[10-11]。微創(chuàng)旋切術在超聲定位下可準確找到病變位置,手術切口較小,僅為5 mm 左右,對乳腺組織的損傷較小,可顯著減少術中出血,且旋切刀切除病變組織效率較高,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給患者機體帶來的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術后應激反應較輕[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的Cor、E 及NE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可見超聲輔助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可減輕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術后應激反應。
術后疼痛是絕大多數(shù)外科手術術后的伴隨癥狀,降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術后恢復。NPY、5-HT 及PGE2是機體內(nèi)重要的疼痛遞質。NPY 是一種致痛物質,其水平升高可加重機體疼痛感;5-HT則可將痛覺信號傳輸至中樞神經(jīng);PGE2則可促使神經(jīng)末梢的敏感度提升,促使機體疼痛閾值降低,由此提升主觀的疼痛感[14-15]。微創(chuàng)旋切術在超聲的輔助下操作更為準確,術中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剝離及損傷,進刀角度選取適宜,切口較小,對正常皮膚組織的損傷小,可顯著減少致痛物質的釋放,從而降低術后疼痛[16]。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的NPY、5-HT 及PGE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超聲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可有效減輕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術后疼痛。
CEA 及CA125 是常見的乳腺腫瘤標志物。超聲輔助下微創(chuàng)旋切術可對病灶進行精準定位,且旋切刀的切除準確率、效率均較高,對深層病灶及微小腫瘤均可完全清除,具有較高的清除效率[1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的CEA 及CA125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超聲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可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腫瘤腫塊,降低CEA 及CA125 水平。
超聲輔助下微創(chuàng)旋切術全程在超聲引導下進行,且切口較小,切口位置較為隱蔽,可減少對病灶周圍皮膚組織的損傷,減少皮瓣壞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利于術后恢復[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超聲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可減少乳腺良性腫瘤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超聲輔助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微創(chuàng)效果顯著,可減輕術后應激反應及術后疼痛,調(diào)節(jié)CEA 及CA125 水平,減少并發(fā)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