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根 楊彤 楊婷婷
“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觀念中的人才標準。詩書培養(yǎng)儒雅的氣質,武術塑造英武面貌和尚武精神,二者不可缺一。毛澤東從少年時代開始,便既學文又習武。他“早在東山小學求學時,決心努力做到能文能武,實行心力與體力并重,把鍛煉身體與救國救民的宏偉抱負聯系起來”。在長沙求學期間,他大力倡導“學術的研究和體格的鍛煉”,把歷史上文武雙全的人物“援為同道”。
少年毛澤東好角力
19世紀50年代,曾國藩領導的湘軍興起。韶山毗鄰曾國藩的家鄉(xiāng)湘鄉(xiāng),得風氣之先,出現了一次極大的從軍潮。毛氏家族有很多子弟參加了從湘軍之興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歷次重大戰(zhàn)役,并在此過程中獲得不同等級的功名。先人們的經歷直接感染到同鄉(xiāng)子弟,特別是他們踔厲敢為、勇闖天下的品格,更對少年毛澤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喜好讀書的同時,少年毛澤東“師古”的方式還包括習武?!睹献遄V》有準確的記載:“據韶山老人回憶,毛澤東從小好角力?!?/p>
角力就是兩人徒手相搏,較量武力,這是中華民族最原始、最早的一項武術活動?!胺蚪橇φ?,宜勇氣,量巧智也?!奔从杏掠兄\,這也是角力的重要特征。
毛澤東在韶山生活期間,通過角力積累了一身武功。湖南學者文熱心在《毛澤東與故鄉(xiāng)》一書中,這樣描述當年毛澤東在鄉(xiāng)間參加耍龍燈的情景:“大年初一,幾十個耍龍燈的青年農民涌進了三洪峻鄉(xiāng)公所,在大廳里故意高聲呼號,作古正經地比起武藝來?!薄吧厣降霓r村風俗,在插秧秋收或逢年過節(jié)時,總要耍龍燈,他常常扮演龍燈前邊的玩珠人,這玩珠人是耍者們的指揮官。”毛澤東總做玩珠人,不光要有指揮才能,還得有武術功夫才能勝任。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還曾當著老同學的面回憶起在東山學校時期的“比武”往事:“那時我人雖然瘦,但個子高,打耍架時一般人還不敢輕易攏我的邊。我和班上力氣最大的某同學交戰(zhàn),他也只占了個平手?!?/p>
“三年拳不如一年跤”。拳術一般是單練,摔跤需要兩個人對練,更具有實戰(zhàn)性,也更長功夫。毛澤東從小就進行過摔跤的習練,由此養(yǎng)成了他愛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以及終生敢“角力”的精神氣質。
青年毛澤東迷戀中華武術
從1911年參軍入伍到1917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這段時間,青年毛澤東曾對武術習練十分迷戀。
辛亥革命爆發(fā)四五天后,不到18歲的毛澤東決定投筆從戎,“參加駐長沙的起義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一名列兵”。在從軍的半年時間里,毛澤東接受過正規(guī)的軍體武術訓練并且成績突出,成為新兵中的佼佼者。
在退伍回到學校之后,毛澤東“采取體操、拳術和軍事操練中有鍛煉身體作用的部分,加以變通、綜合,就身體部位分成幾段,試行練習,幾年中邊實踐,邊研究,邊改進,最后創(chuàng)造了一種‘六段運動”?!傲芜\動”后來被毛澤東寫進了《體育之研究》一文中。
毛澤東的同窗好友周世釗在談到毛澤東的性格和愛好時,曾說:“他和同學談話的時候,常常喜歡把這樣的話勸告同學:我們不要讀死書,要讀活書;我們不要做白面書生,要做能文能武的新青年。他用自己鍛煉身體的實際行動,帶動同學們,希望大家都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p>
《毛澤東年譜》記載:“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期間,十分重視鍛煉身體,依季節(jié)的變化,進行冷水浴、日光浴、風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以及體操和拳術等各種體育活動。”其中省時、有效的拳術訓練是毛澤東經常運動的項目。周世釗對此記憶深刻:“晚自習完畢后,同學都已到寢室睡覺,他常在寢室旁的空坪中練習拳術和六段運動?!边€有文獻證實毛澤東還學過棍術、西洋拳擊和西洋劍術等等,拳擊和劍術是當時他們學校的外籍老師教給他的。
此外,毛澤東還曾拜訪過武術名家柳午亭。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16年暑假,從楊昌濟談話中得知,離板倉四十多里的高橋塘沖,有一位留學日本的體育運動的愛好者和倡導者柳午亭(柳直荀的父親),隨后便專程訪問。”柳午亭是“空手斃豹”的武林高手,學貫東西,曾擔任日本陸軍士官大學武術教練。大熱天來回跑了近百里路求師學武,可見當時毛澤東迷戀武術的程度。而他不虛此行,此行得到了柳午亭的真?zhèn)鳌?/p>
中華武術對毛澤東的影響
一是塑造了毛澤東的斗爭精神。從小習武的毛澤東,其斗爭精神主要源于中華武術的尚武精神。他家鄉(xiāng)的學者高菊村認為:“尚武精神反映到少年毛澤東身上便是叛逆性格、斗爭精神。因此,當他成為革命者時,他積極主張武裝革命斗爭?!眹獾膶W者斯圖特爾·施拉姆也認為:“尚武,無疑是毛澤東個人性格中一個根本特征,這個特征我們在毛澤東一生每個轉折關頭都能看到?!?/p>
二是毛澤東堅持習練“六段運動”。“六段運動”屬于一套降低難度的武術運動。有文獻資料證實,在鍛煉身體方面,毛澤東一直堅持習練自創(chuàng)的“六段運動”。他身邊的衛(wèi)士們也記錄了這個運動場面:“毛主席在院子里甩甩胳膊,左右晃身子,前后換著活動腿,然后深呼吸。后來我才知道這是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自由操,用這種方式解乏和鍛煉身體。”“當毛主席得知我軍已打過長江時,高興地站起來,連說:‘好,好!不一會兒,毛主席輕松地走出辦公室,開始在院內散步,熟練又隨便地做了他的體操?!?/p>
三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還保持武術愛好。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與山東》一書記載:1952年10月28日,吃過早飯后,由山東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和山東省委書記高克亭陪同毛澤東到曲阜參觀。在專列上溝通一些當下問題后,毛澤東把話題轉移到武術上:“你來幾手少林拳,我學一下?!痹S世友站起來,把帽子一摘,外衣一脫,攥緊拳頭,伸胳膊蜷腿踢腳,表演起來。毛澤東站起來也緊緊腰帶,在后面比劃著學。能跟上許世友的拳路,說明毛澤東的拳術功夫還在。后來毛澤東到浙江視察,對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還提及此事:“我喜歡運動,在山東還跟許世友學過少林拳?!?/p>
從少年好角力到青年迷戀習武再到晚年保持武術愛好,及至不同時期用武術行話指導武裝斗爭,毛澤東深受中華武術的影響,是中華武術塑造了他終生敢“角力”的精神氣質。也正是通過武術習練增強體魄的切身體會,讓毛澤東深諳文武之道,并終讓他成為“既有雄韜偉略之智,又有尚武自強之勇”的歷史巨人。
《體育之研究》對中華武術的研究
1917年4月1日,毛澤東在《新青年》公開發(fā)表了平生第一篇論文《體育之研究》。這不禁給人留下疑問:“為什么毛澤東這樣一位后來舉世矚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卻是體育論文?”其實,毛澤東是借“體育”之名對中華武術進行研究,感悟“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的體育四大作用,借此強調體育對增強民族體質、提倡武風、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性。
《體育之研究》用中華武術立論,再用中華武術范例論證,最后又用中華武術健身操推廣理論,當時志存高遠的青年毛澤東濟國救民的重任在肩,寫文章的宗旨也必然是提倡全民健身運動。(摘自《黨史縱覽》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