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視
梭羅說,“一個有時間增加他靈魂的財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閑暇。”
一個人若想悠閑,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如此內(nèi)卷,我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來學(xué)習(xí)、謀生。但“躺平”便意味著悠閑嗎?恐怕也并非如此。
下班,或者放假,我們可以說,我們閑下來了。閑下來之后,我們要么躺在沙發(fā)上刷手機,要么出門吃飯、看電影、旅行。但我們真的變悠閑了嗎?刷短視頻、直播間購物、逛景區(qū),真的讓你內(nèi)心變得柔和平靜了嗎?
其實絕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只是娛樂、休息,但并沒真正閑下來。很多人一旦閑下來,甚至比工作時還更難受——他們害怕面對虛無。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欺騙我們太久了。時間就是時間。我們總希望拿時間去換取點什么,而不是居處、棲息于時間之中。
悠閑,并不是休息、娛樂,而是一種深沉的氣質(zhì)。這點中國古代先賢看得很明白: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在古人眼里,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不論是燕居,還是工作,身上都有靜氣。“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胡蘭成說,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它靜。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才是真正的悠閑,你放下了一直懸起來的心,才能看見這個世界。
悠閑啊,就像天上白云,離我們很近,又離我們很遠(yuǎn)。想變得悠閑不容易,但主要的阻礙并不是工作繁忙;想要變得悠閑也很容易,前提是你得相信,時間就是時間。 (摘自《思維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