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英
片段精選
片段1: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曹劌論戰(zhàn)》
●賞析
“曹劌請見”的“請”字有主動要求的意思。面對齊國大軍的壓境,作為魯國人的曹劌并沒有躲避,而是主動拜見魯莊公,為他出謀劃策。一個“請”字寫出了他對國事的關(guān)心。
片段2: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
●賞析
這句話的意思是:現(xiàn)在我就要遠離陛下了,面對這份奏章,禁不住熱淚盈眶,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表達了諸葛亮對后主劉禪的關(guān)心,同時也希望劉禪要親賢人遠小人,好好治理國家。
技法指津
1.文者——一人之辯勝于九鼎之寶
《曹劌論戰(zhàn)》中,寫曹劌見到魯莊公后的第一句話就是“何以戰(zhàn)”,一下子戳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想作戰(zhàn),首先需要憑借什么條件去打,也就是詢問國家的政治狀況和政治條件,而這正是戰(zhàn)爭的基礎(chǔ)。國君每說出一個理由,曹劌都進行了分析,前兩次經(jīng)過分析都給予了否定,而第三次給予了肯定。第三個理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就是看重了這個“情”字。在《禮記·大學(xué)》里曾有這樣一句:“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這是說:“打官司,我和別人是一樣的,我想做的就是教育好大家都不打官司,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敢花言巧語,使人們畏服?!边@就抓住了根本,所以,“情”有真實情況的意思。《左傳·成公九年》里有這樣一句:“無私,忠也。”可見,曹劌把“無私”看得多么重要。正是這種“無私”,才讓曹劌敢大膽批評有資歷的肉食者(當權(quán)者)不能遠謀,敢大膽進諫莊公,敢直接否定莊公不合理的作戰(zhàn)條件。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作者先寫了妻、妾、客對鄒忌的態(tài)度,然后鄒忌從他們的態(tài)度中進行反省,得以明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窃谶M諫的時候,把個人的經(jīng)驗放大到國家,指出齊威王所面臨的困境:“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用這種諷諫的方法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jié)論,于是納諫。鄒忌進諫之所以用這樣的方法是當時政治的需要,有極強的針對性。從“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可以看出當時齊威王的確深受蒙蔽。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善于揣摩國君的心理,運用委婉的話使國君樂于接受。
在《出師表》里,諸葛亮可謂煞費苦心。他從三個方面進諫:第一方面,先分析當時的形勢,指出先帝死,天下三分,強敵在外,益州疲弊的不利因素;又從“內(nèi)”和“外”指出了有利的因素,告訴皇帝別灰心,別喪氣。第二方面,又從“宜”和“不宜”的角度講了皇帝治國的措施。第三方面,諸葛亮為皇帝做了人事安排,首先他從宮中和府中兩個方面舉賢薦能,接著從歷史經(jīng)驗的角度勸諫皇帝要信任他們。由此可見,諸葛亮能夠從事物的兩方面進行考慮,條理清晰,每個方面又有聯(lián)系,一步步指向核心問題。他之所以這樣勸諫,一則是因他的身份是“相父”;二則是因他要北伐,要帶走國家的大部分兵士;三則是因皇帝無能。
2.武者——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創(chuàng)作于他被俘的第二年。當時,元軍元帥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愛國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慷慨陳詞:“我自己救父母(祖國)不得,怎能教人背叛父母?”于是作此詩來表明心志。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被千古傳誦,表達了詩人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表現(xiàn)了他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之情。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岑參的曾祖、伯父都官至宰相,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以身報國的熱血,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苦寒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出“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名句,句中展現(xiàn)的雄奇瑰麗之景,表達的豁達豪邁之情,無不顯示出詩人對國家、對國土的熱愛。
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通過懷古來詠志,對茍且偷安的朝廷進行嘲諷,表達了自己一心抗金復(fù)國的報國之情。
3.民者——雙鬢向人無再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人都有一份責(zé)任。在《十五從軍征》中,首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雖然“八十”是一個虛數(shù),但可見戰(zhàn)爭的時間非常長,長到可以讓一個朝氣蓬勃、青春洋溢的男孩變成一個白發(fā)蒼蒼、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記憶中,他對自己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當初離開的那一刻,因而見到鄉(xiāng)人,急切地詢問“家中有阿誰”。文末“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則寫出了自己的孤獨與難過?!耙簧韴髧腥f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又有多少精忠報國之人,從風(fēng)華正茂熬到了日薄桑榆?。?/p>
4.作者——哀民生之多艱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句詩的意思是,國家的不幸催發(fā)了詩人愛國情緒的爆發(fā),因而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憂國憂民的好作品。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寫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朝代更迭背后的歷史真相,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疾苦的同情。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中的“水盡鵝飛罷”一句,則形象地表現(xiàn)了明朝當權(quán)宦官給百姓帶來的災(zāi)難,表達了作者對“民窮財盡”的嘆息與同情。
技巧延伸
雖然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選擇,但只要有正確的信念,就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請根據(jù)《曹劌論戰(zhàn)》及下面的兩則材料,談一談曹劌、譚嗣同、林則徐是如何選擇的。
材料一:
君曰:“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難。
君既系獄,題一詩于獄壁曰:“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鄙w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春秋三十有三。
(選自《譚嗣同之死》)
材料二:
(道光)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請禁鴉片煙,下中外大臣議。則徐請用重典,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后,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毙谏铐t之,命入覲,召對十九次。授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十九年春,至??偠洁囃E已嚴申禁令,捕拏煙犯,洋商查頓先避回國。則徐知水師提督關(guān)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嚴備。檄諭英國領(lǐng)事義律查繳煙土,驅(qū)逐躉船,呈出煙土二萬余箱,親蒞虎門驗收,焚於海濱,四十余日始盡。
(選自《清史稿》)
●借鑒
感受古人思想情感,體會家國之擔(dān)當,首先需要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然后進行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時,應(yīng)全面把握文章和材料內(nèi)容,并學(xué)會抓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概括。
答:
牛刀小試
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xiàn)的都是詩人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說明兩位詩人是如何抒發(fā)這種情感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