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上,有個場景令我印象特別深刻:一位著名教授給學生推薦《追風箏的人》時,說他讀到“為你,千千萬萬遍”已是淚流滿面。我也讀過這部小說,可謂感同身受。如哈桑對待主人那般忠誠無私、至死不渝,我做不到;但是,作為一名教師,對待教室里的學生,我想,我可以“為你,為人生的成長”,竭盡所能地做好服務和陪伴。
金貝讀五年級時,我任她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課上,她是個認真聽講的孩子,眼睛里時常靈光一閃,作恍然大悟狀。最難得的是,她會在課間接近老師,和我們閑聊幾句,偶爾展露笑臉,是那種跟老師撒嬌后的笑臉,特別純真可愛,有孩子氣。如果不是后來的事情,我不知道她竟會有離家出走的執(zhí)拗與倔強。
一個平常的夜晚,大約十點,我突然接到金貝媽媽打來的電話?!皠⒗蠋?,金貝到現在還不肯回家睡覺,我找不著她了……”我的驚詫不亞于身邊響起震耳悶雷,連忙追問事情緣由。原來,幾天前,金貝和媽媽鬧脾氣,鬧得很僵。白天,她照常上學,中午自個兒回家做飯、吃飯,下午又來上學。爸媽早出晚歸去干活,中午不回來,天黑了才回家,但已經連續(xù)兩晚,他們都沒見到女兒在家了。她離家出走了,今晚是第三個晚上了……金貝媽媽心里憋著氣,又不想向女兒低頭,兩個晚上都不去找她,等著女兒自己回來(據說以前也出走過,但當晚就回來了)。今晚,她打電話給我,是因為金貝爸爸也指責她了。放下電話,我第一時間聯系了負責安全教育的蘇校長,得到指示后立即動身。后來,經過一番搜索和查找,最終,我們在學校附近一幢步梯商品房的樓頂上找到了金貝。
見著人,我們心頭的大石都轟然落地。金貝媽媽的眼睛濕潤了,我也是。隨行的領導問及睡覺的問題,金貝故作輕松地說:“就這樣睡啊,這兒剛好有一張舊沙發(fā)。”問她“不覺得餓嗎,吃什么”,她說:“不餓,書包里有面包牛奶,還有零食。”
金貝的舉動讓我深受震撼。作為她的班主任,我知道,我必須要有所作為,為這個家庭,更為這個尚未成熟的孩子。她現在才五年級,就膽敢離家出走三個晚上,將來呢?我不敢想象。那天晚上,因夜太深,不宜久留,我們與金貝和她媽媽作了簡單的交流后,就叮囑她們回去好好休息了。
第二天,利用自習課時間,我找來金貝,和她單獨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敖鹭?,你在老師的心目中是個積極上進的孩子。你看你上課能專注聽課,筆記做得又快又好。下課時,你還會找老師交流問題,性格特別可愛!”我毫不吝惜對她的贊美。金貝微微一笑,眼神透出光彩來。她有自己自信的一面,這些都是她努力的結果?!翱墒牵罱鼛滋?,我發(fā)現你精神狀態(tài)很差,一下課就伏桌睡覺。上課時還連連打哈欠,我原以為你又熬夜看小說了,還沒來得及找你呢,就接到了你媽媽的電話,我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苯鹭愔牢乙f她離家出走這事了,便低下頭對我嘆了一口氣。
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因為口罩的阻隔。彼時,疫情防控早已全面放開,但金貝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口罩幾乎從來不摘。于是我鼓勵金貝摘下口罩,勇敢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接著我說到昨晚接電話時的心情。我表示自己很緊張,很擔心她的人身安全。然后話鋒一轉,說起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引導金貝說出心中的困惑和煩惱。面對我的溫和與坦誠,金貝開始低聲說起她和媽媽之間的矛盾。她說:“媽媽總是不理解我,總是命令我做很多的家務活,連哥哥洗換的衣服也是我晾曬的……我看小說入迷,媽媽生氣地搶走了……”她說起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卻沒有提到我后面了解到的導致她離家出走最直接的原因。我隱隱感到,她是挑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來說的,但我沒有揭穿,而是和她分析她最近看的網絡小說,指出這類小說只看三兩本就夠了,而應該多看經典名著和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書,比如曹文軒、伍美靜的小說。
接著,我讓金貝回憶起平時父母關心呵護自己的一些細節(jié)。金貝釋懷了不少,說媽媽很在乎她,就是脾氣急躁。我趁機和她分享了一個細節(jié):“老師注意到,你和你媽媽長得很像。有一次,你媽媽恰好有空來接你放學,她在摩托車上遠遠地沖你拼命地揮手,你跑過去坐上車,然后,你們同時向我綻開了燦爛的笑容,跟我說‘再見’。你們都有潔白光亮的牙齒。那一刻,我感覺你媽媽是尊師重教的,也是非常愛你的!”金貝點點頭,我繼續(xù)說下去,“媽媽愛你,但她同時也受生活所迫,給別人鋪地磚的工作很辛苦,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許簡單粗暴了些。你能體諒她嗎?”金貝再次點頭,輕聲告訴我,她曾經跟隨媽媽去過施工現場。我不失時機夸她懂事,又和她分析了這幾天來的表現:中午能夠回家做飯、吃飯、睡覺,說明生活自理能力強,可到晚上卻不想和媽媽見面,而以逃避的方式露宿在外。這就等于把自己置身于危險當中,對自己對父母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接著,我打開早已收藏好的兩個相關小視頻,讓她感受畫面的殘酷與生命的珍貴。然后,再推心置腹地告訴她,離家出走,傷害的不僅是她本人的身體健康,還傷害了愛她的父母。“事實證明,你這幾天身體都累垮了,也沒有精力去學習。雖然,你媽媽嘴上說不管你,但我相信她心里也著急上火,內心不得安寧?!弊詈?,我教會她幾個排除煩惱的小妙招:如果和他人意見不合,導致心里有說不出來的郁悶,我們可以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轉移注意力,比如畫畫宣泄法,反復深呼吸,去運動排解煩惱等,也可以試著和朋友聊天,找老師傾訴……金貝在我的開解下,顯然已認識到了自己的沖動與倔強,表示以后不再離家出走了。
望著金貝離去的背影,我其實并不輕松。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睘榱烁钊肓私馐虑榈脑?,避免金貝重蹈覆轍,我馬上聯系了金貝的媽媽,把我與金貝談話的內容告知她,并向她轉達了孩子的一些想法,建議她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一次,還要就離家出走的問題做好疏通工作。金貝媽媽連連點頭,接著告訴我,自己是極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每天都要早出晚歸地給別人的房屋鋪地磚,苦累不必說,回家還得操心兩個孩子。哥哥讀初中,成績一落千丈;妹妹金貝也不聽話,平時老愛關閉房門,不允許家里人進去,一個人悶在里面不知道做什么。最近,她還發(fā)現,自己的錢包總是莫名其妙地丟錢,問及金貝,金貝矢口否認。她意識到不對勁,有一天強硬地進女兒房間翻找,最終在金貝的一本小說中抖出了她丟失的人民幣。母女倆因此爆發(fā)了一場硬碰硬的爭吵。
了解到這點,我明白了,這就是父母之“教”與孩子之“發(fā)育成長”之間無法同頻而導致的沖突。于是,我便向金貝媽媽表達了自己的一些育兒觀點。金貝個性要強,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平時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問題突顯時,家長不能狂躁發(fā)怒,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應當想一想最適合也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是什么。金貝偷錢固然不對,要及時制止并教育,但方式過于強硬粗暴,就容易激發(fā)孩子的對抗心理,最終導致離家出走。接著,我語重心長地指出,當孩子離家出走的第一個晚上,作為家長的我們就不能坐視不理,不能因為和孩子慪氣而意氣用事,甚至認為出去找孩子就是向孩子認輸了。要知道,一個孩子晚上在外游蕩,遇到的危險是難以估量的。我們是成年人,要有清醒的判斷,不要被憤怒的情緒左右自己,特別是在安全問題上……我好好地給金貝媽媽上了一堂課。金貝媽媽大約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過失和不妥之處,最后,她向我真誠道謝,并表示自己要端正心態(tài),好好地和女兒溝通問題。
很快,金貝又恢復了往日的模樣。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保持著精力充沛的狀態(tài),并時常展露燦爛的笑容。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微信里,她媽媽曾告訴過我,經過那件事后,兩人都改變了不少。金貝沒有像以前那么叛逆了。如今,母女倆相處得比以前還要好了。后面,是一連串感激、感恩的表情包。
前不久,一個周五的傍晚,已經讀初二的金貝和同學回來母校玩。在操場上,她看見我,依然像小鳥一般飛撲過來,好像我們才分開不久。我笑瞇瞇地看著她,聽她說起初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她說她是住宿生,不單是舍長,還是班長呢,老師什么都放手讓她來管;媽媽周末給她做了可樂雞翅,美味無比……我時不時附和她幾句,大多數時候就聽她嘰嘰喳喳地說,那靈動的表情,那飛揚的青春,如同溫柔的夕陽投影,深深地感染著我。我提議和她邊聊邊逛操場,走著走著,她突然很有感觸地對我說:“老師,謝謝你那次陪我在校園里散步。別的話我都忘記了,但有一句話我始終記得?!薄笆裁丛??”我也好奇。金貝慢慢道來:“你說,無論遇到多難的事,生活中總會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原來,我以前還陪她走過校園?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從前做過的,現在也在做。時隔幾年,當我淡忘于茫茫教海時,我的學生卻始終記得。金貝的話一下子沖開了我的記憶閘門。
一定是為了達到更深層的教育目的,在分別找她和家長談話之后不久,一個春暖花開的傍晚,我和金貝來了一次并肩作談的校園漫步之旅。那時,我們慢慢地走過長廊,穿過桃林。校園里鮮花絢爛,桃花、李花、白玉蘭、雞蛋花競相開放。它們的色彩和姿態(tài),從不同的角度,在嗅覺、視覺的交織下給予我們自然、唯美的沖擊。記得當時,我把同樣酷愛閱讀的自己講給金貝聽,也聊護眼的方式及成長的困惑、和他人溝通之藝術等話題。當我們走到操場邊,我指著邊上那一排盛開的宮粉紫荊花,說:“你看,我們轉過彎來,驀然發(fā)現,無論遇到多難的事,生活中總會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金貝是何其聰慧的人,她當時一定是領悟了我話里的意味深長,以至于銘記于心,直到現在。我不知道,自己觸景生情的一句話,在一個女孩那兒曾經產生過這樣的力量。彼時,我們閉口不談卻又彼此心照不宣的——過去不愉快的經歷、離家出走的糗事,以及成長中行差踏錯的念頭,它們早已隨風而淡,留下來,歷久彌新的,只有心靈曾被治愈的溫暖,以及師生間平等、尊重和信任的雙向奔赴。
雅斯貝爾斯有言:“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蔽蚁肫鹉蔷渥尳鹭愩懹浻谛牡脑挘瑑刃氖幤鹦腋5臐i漪來。而這,亦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成長。
“教師不是抱著投機的態(tài)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為人生的成長——一個穩(wěn)定而且持續(xù)不斷的工作服務。”我牢記著雅斯貝爾斯的至理名言,習慣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喜歡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欣慰于在日常工作中有意無意地踐行著言說的行動智慧。
我愿意,為你、為人生的成長教書育人。我愿意,以此為勉。
(作者單位:廣東陽春市云凌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