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哈哈
去年12月,《孤舟》在橫店開機,陳都靈飾演生逢亂世的彈詞女先生張海沫。張海沫清醒,干練,堅強,認定的事,會一腔孤勇做到底。越琢磨劇本,陳都靈就越愛張海沫。她嘗試以一種與過去都不同的新方式表演。
以往拿到角色,她總是帶著對“如何演好一個復雜角色”的思考,研讀劇本,設(shè)計動作和語氣,這次不同,恰巧最近合作的幾位導演都建議她“再輕松點”,再留出點余地。演員演戲時,導演們看戲,同時也在觀察演員,他們說,她不加設(shè)計,自然流露出的情緒和感受力,比展示技巧時更有魅力。
“我覺得有時候人就是想得太清楚了,”陳都靈說,“比如以前的我,一上場,下意識就會想起劇本寫了什么,接下來要怎么演,等臺詞走到哪我要有一滴眼淚正好流下來,然后再接著說后面的詞……今年,我讓自己不去想那么多,我不限制自己了?!?/p>
讓一個習慣于思考清楚的女演員停止聚焦在下一步的細節(jié)并不容易,陳都靈的第一反應(yīng)是“沒有安全感”,“我不知道自己呈現(xiàn)出來的會是什么樣子”。不過,僅僅幾條拍攝后,看到片場回放的陳都靈也感到驚訝,“我覺得,天吶,他們(導演)確實是對的?!彼辉偎伎甲约阂阽R頭前呈現(xiàn)出什么,單純享受成為另一個人的感覺。
“不演”,其實是對表演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表演者更強大的內(nèi)心定力。相信自己就是角色,這是演員的信念感。只有內(nèi)心篤定,才可能生出一種無法言說的準確。
在《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專門寫了一章探討這個問題。演員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不存在的場景、事件、人物,他們要相信自己所呈現(xiàn)的藝術(shù)世界是真實的。自己信了,才能讓對手演員也相信,同臺演員都信了,觀眾才能相信。表演的藝術(shù)建立在虛構(gòu)之上,真實的信念,會導向藝術(shù)的真實。
陳都靈相信自己的角色,這就是她能夠說出“每天都對海沫有新的認識”的原因。與其說是“進入”張海沫,不如說是“成為”張海沫,拍攝共一百天,殺青時,她說,“我真的相信我自己就是海沫了”。
把“演”變成“不演”,這時,演員在展示的,其實是自己過往所有人生閱歷與思想內(nèi)涵的總和。
人成熟后,對人間的無奈與人性的復雜均多有體悟,這時再看劇本,同樣幾行字,陳都靈能從中拓展出更多。同一類少女角色,她能為這天真爛漫的幾張臉想象出決然不同的故事線。今年4月,她在《長月燼明》中分飾三角,詮釋了葉冰裳、天歡、妺女三個不盡相同的反派人物。純粹的惡少有,需要尋找動機,陳都靈努力尋找三種惡的根源,最終,她將葉冰裳的惡歸因于處境,天歡的惡歸為天性,妺女的惡歸于立場,這些觀察,為角色贏得共情。層次豐富了,戲才好看,就好像海沫,處理她的脆弱,也正是在展現(xiàn)她的堅強。
陳都靈覺得,好演員會敢于暴露自己,袒露脆弱,坦陳自己的不完美,她回憶自己做觀眾時,留在心底的總是這樣的表演瞬間,“演員愿意把他們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與角色的命運連接,這樣才會感染到鏡頭前的我。”成為演員后,她認定自己也該以同樣的程度投入。算一算,從《左耳》第一次被觀眾知曉,到今天竟已接近十年,這期間,她的角色大多帶有某種悲劇性,令人心疼,觀眾一次次為這遺憾和悲劇性的美所震動,因為陳都靈一次次地交出自己。
相比于戲劇,陳都靈覺得,日常生活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預(yù)料。對演員來說,角色的一生已成定局,真實的生活才有未知。未知讓她期待,偶爾也讓她焦慮。
這一年,陳都靈比以往都更忙碌。夏天有段時間,她覺得自己“一直在坐飛機”,“我已經(jīng)完全沒有時間的概念,沒有周幾、幾號的意識”,今天在這,明天在那,生活變成用坐標來標記。
回想這一年高密度的工作安排,陳都靈只覺得,自己比年初時更勇敢,“以前我絕對想象不到自己也可以做到這些事,但今年的很多經(jīng)歷告訴我,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適應(yīng)能力也很強,我覺得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給自己設(shè)限,事情來了,不要再內(nèi)耗了,我們要勇敢地迎接它?!?/p>
陳都靈是個I人—I,Introvert,內(nèi)傾。她用敏感的心默默觀察這個世界。她喜歡一個人旅行,在新地方,感受新奇的世界,包括人群不同的走路與交談方式,街頭行為藝術(shù),以及所有讓她產(chǎn)生強烈感觸的片段。這是一種遠觀,“看到那種我覺得特別美好的東西的時候,我其實不會想要加入進去,我喜歡遠遠旁觀?!彼驹诖蠛蠓?,在那種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互動的“安全”距離外,用眼睛、大腦、心記下這一切,偶爾錄下讓自己心動的片段,發(fā)給朋友。
忙碌,將她的視線錨定在前方,這一年,陳都靈沒有時間回憶過去。不過,即便不主動回憶,回憶也會自己跳出來。一些App陸續(xù)上線了“那年今日”功能,一張張照片,提示她所度過的時間,“點開就覺得蠻懷念的,我會用一種看小孩子的心態(tài)來看過去的自己,會想起那時的想法,然后會立刻覺得,果然只有那個時候的自己會這么想,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不會了?!?/p>
拍攝時的故地重游,也會讓她想起過去的事。今次拍攝地點是杭州,陽光灑在這浪漫的古典之地,陳都靈想起,高中她最想報考的就是園林設(shè)計專業(yè),起因正是當年看過一本與杭州有關(guān)的書。再早一點,今年年初,《孤舟》從橫店轉(zhuǎn)場去蘇州取景,導演林黎勝因為愛看民國建筑史,特意將中國古建筑文化和諜戰(zhàn)元素相融,呈現(xiàn)一個時代的危機與信仰。過去沒讀成的專業(yè),如今卻以另一種形式介入其中,有時你覺得人生的某塊碎片消失了,其實沒有,假以時日,找回來,拼回去,還是完整的一張。
新的一年就要開始,未知依然既叫人緊張,也叫人期待。陳都靈心情平靜。辯證地看,事物永遠都會同時擁有好與不好的兩面,這讓她足以沒有任何包袱地專注前進。
Q&A
SuperELLE:回想過去的自己時,會不會覺得自己的某個方面其實從未變過?
陳都靈:我覺得是好奇心。
SuperELLE:這是推動你接下第一部戲,也是迄今為止促使你做出許多決定的最主要因素嗎?
陳都靈:是的。好奇心讓我可以經(jīng)歷全然不同的世界。我覺得我在生活中是一個不是特別有安全感的人,我會不太敢去做一些事,但如果進入了角色,以她的身份去體驗世界,我反而會感到安全,也會在角色身上學到很多。
SuperELLE:談到生活,你覺得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是值得追求的?
陳都靈:能夠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SuperELLE:你覺得人們要如何才能做到真的享受當下?
陳都靈:我覺得就是要少一些自我審視,少一些自省,要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今天,此刻,我們遇到的新東西上。
SuperELLE:兩部作品之間的時間,你會做些什么來放松自己?
陳都靈:我會毫無時間觀念地報復性睡覺,真的就是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另外會好好吃飯,看些稍微輕松的作品,因為我的角色一般都會有些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