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杭峰 王健舒
小時候的林孟熱愛奔跑。
從省隊隊員到世界冠軍,巔峰期因傷退役回歸校園,林孟成為高校教師和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運動員服務主管。無論是哪種身份,她都用獨特的方式奉獻于中國短道速滑,為普及和發(fā)展冰雪運動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既是熱愛,也是責任。
2023年12月初,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的比賽在首都體育館如火如荼地舉行,現(xiàn)場座無虛席。熱情的觀賽氛圍給運動員帶來強勁動力,中國隊獲得1金4銀5銅的好成績。擔任北京站裁判的林孟站在首都體育館的冰面上,百感交集?;仡欉^去十多年的艱辛與坎坷、榮耀與成功,她是這個轉折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和奉獻者。
林孟出生于黑龍江省依蘭縣,從小熱愛體育。在接觸冰雪運動前,她非常喜愛跑步與登山,甚至為了運動時的舒適感特意將頭發(fā)剪得很短,配上瘦削的身材,就是一個假小子。林孟說:“我很喜歡跑步帶來的速度感和迎風奔跑的感覺!”林孟沒能在田徑賽場上體會強風吹拂的快感,卻在短道速滑的賽道上延續(xù)著童年時追風的快樂。
10歲那年,林孟第一次滑冰,從此愛上了這項運動,晚飯后經(jīng)常在家穿好冰刀,讓父親背著去冰場。從家到冰場只有100多米,但這段路建立了父女倆的默契。許多年后,每當林孟遭遇挫折,身旁都有父親的陪伴,她也會想起父親背她去冰場的無數(shù)個遙遠的夜晚。11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林孟被業(yè)余體校的李軍教練選中,來到佳木斯市接受短道速滑訓練,過上集體寄宿生活。
和想象中運動員光鮮亮麗的比賽風采不同,專業(yè)訓練枯燥艱苦,連室內冰場和生活熱水也沒有。林孟堅持下來,受益于多年刻苦訓練和小時候跑步練就的身體素質,從佳木斯市隊脫穎而出,14歲時進入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隊。
初到省隊的日子是難忘和困難的。進隊前,林孟多次取得省市級比賽冠軍,表現(xiàn)遠超同年齡段選手,但省隊中不乏全國乃至世界大賽的冠軍,訓練節(jié)奏和強度馬上就給她當頭一棒。由于隊內優(yōu)秀運動員很多,加之年齡小,跟不上訓練節(jié)奏,她很長時間沒有找到良好的比賽狀態(tài),競速成績經(jīng)常不達標,得不到參賽資格,只能默默坐在觀眾席上,看著隊友們一個個站上領獎臺。
林孟投身冰雪運動的普及事業(yè)。
裁判員林孟
林孟意識到這種蹉跎只會一步步蠶食自己的運動生涯,最終可能被迫離開熱愛的賽場。她痛下決心,不能只是埋頭苦練,還要發(fā)現(xiàn)和思考問題,改進彎道技術,高效利用時間補齊專項力量的短板。放假時,她回到家,補落下的學業(yè),在父親的陪伴下繼續(xù)訓練。看著自身實力一天天進步,林孟又一次找回了初學短道速滑時的快樂。她突破瓶頸,來到新的高度。2009年和2010年,她完成從省隊到國家青年隊再到國家隊的兩連跳,迎來了運動員生涯的高光時刻。
加入國家隊不久,林孟就和隊友們合作,獲得2010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站3000米接力冠軍,又接連拿下2011年世界杯日本站1000米亞軍,2012年荷蘭站3000米接力冠軍和同年3000米接力總冠軍。從10歲初次接觸滑冰到17歲成為世界冠軍,7年的時光見證了林孟的成長,雖然攀爬的道路滿是荊棘,但沿途和山頂?shù)娘L景值得駐守留念。
2010年成為世界冠軍后,林孟一鼓作氣,拿下了2013年短道速滑亞錦賽1500米冠軍和2015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3000米接力冠軍。很多人認為林孟會成為中國短道速滑隊的中堅力量,但傷病找上了她。嚴重的腰部傷病阻擋了林孟繼續(xù)向前的腳步,反反復復的病痛折磨,以及在每次上強度訓練時傷病復發(fā),導致她有心無力,2016年不得不退役。
退役后,她沒有留在奮斗多年的冰面上,而是重返校園,成為北京體育大學2016級研究生冠軍班學生。轉變身份,林孟很難適應,她說:“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要自己規(guī)劃。我當時選了一些課,但沒有能力準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報告。別的同學可能花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我需要比他們多一倍的時間?!?/p>
由于長年腰傷,林孟無法久坐,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但世界冠軍超凡的精神意志幫助她在運動員時期獲得無數(shù)榮譽,也讓她在讀書時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通過勤奮鉆研,虛心請教身邊的同學,林孟逐漸跟上教學節(jié)奏,順利完成課程任務。在攻讀研究生時,她獲得了充足的成長空間,曾在國外訪學一年,2019年成為短道速滑男子國家隊教練組的一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平衡好學習與生活,圓滿畢業(yè)。
談到三年的大學經(jīng)歷,林孟認為:“科學對提高競技水平非常重要,通過研究訓練和比賽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跳出體育看體育,發(fā)現(xiàn)很多自己做運動員時一直忽視的細節(jié),從而解決問題。”
林孟明白,在這個時代普及和推廣中國冰雪運動,科學的體育理念和運動訓練加上努力才是最好的前進道路。2019年后,國際冰雪運動進入北京時間,林孟的身份再次轉變,一顆沉寂多年的“冬奧之心”慢慢蘇醒。
研究生畢業(yè)不久,林孟留校任教?!白鲆幻媒處?,除了傳授專業(yè)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的運動員經(jīng)歷來影響學生,幫助他們成長”,這是林孟對于教師崗位的看法。她希望用所學為中國冰雪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這不僅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更是傳承奧林匹克精神。
近些年,國家鼓勵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后進入高校擔任專項教師,帶動和幫助學校體育發(fā)展,林孟對此深有感觸。她認為,這種政策可以解決退役運動員出路的問題,拓展他們的職業(yè)選擇范圍,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運動員的專業(yè)作用,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經(jīng)歷和先進訓練方式傳授給學生,幫助學校建立體育文化,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除了擔任教師,林孟還有另一重身份——2022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運動員服務主管,負責協(xié)調對接各個部門以及培訓管理志愿者等工作。林孟說,沒能以運動員的身份參加冬奧會是她最大的遺憾。但退役6年后,她在工作人員的崗位上,參與在祖國舉辦的冬奧盛會,多次現(xiàn)場見證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北京冬奧會上,林孟收獲頗豐。她經(jīng)常思考如何在培訓志愿者和比賽服務過程中體現(xiàn)中國青年的精神面貌和專業(yè)素質。她常說:“沒有最好的個人,只有最棒的團隊。”從一名教師的角度,看到自己培養(yǎng)出那么多來自北京各大高校的優(yōu)秀學生志愿者,向世界展現(xiàn)中國,她的內心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冬奧會期間,新科技的應用給林孟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制冰技術、智慧場館、連身戰(zhàn)衣等。她說:“這些都是不同學科之間真正的融合,為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助力??萍紤米C明我們國家實力的強大、時代的進步以及體育事業(yè)的繁榮?!?/p>
退役后的林孟無法繼續(xù)站在賽場上為國爭光,但從觀眾和工作人員的角度見證中國冰雪運動逐漸走向國際中心,在某些項目引領世界。2022北京冬奧會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自己的重要舞臺,也是林孟一次完美的圓夢之旅。
北京冬奧會結束后,中國舉辦了短道速滑、單板滑雪、花樣滑冰等多項冰雪賽事,帶動了冰雪旅游消費興起。這是后冬奧時代留給中國體育乃至中國經(jīng)濟的寶貴財富。面對兩年后的米蘭冬奧會,中國冰雪信心滿滿。
林孟密切關注中國短道速滑的表現(xiàn)。她認為,在最近這個賽季里,男隊的成績穩(wěn)定并持續(xù)進步,每站比賽的短距離和接力項目都有沖擊金牌的實力;女隊有老將范可新的帶領,加上幾位年輕隊員的成長,實力大幅提升,從過去經(jīng)常止步1/4決賽到如今能闖進決賽沖擊獎牌??偟膩碚f,相比冬奧會結束后上個賽季的表現(xiàn),2023年中國短道速滑在不斷進步。目前,世界短道速滑項目進入群雄逐鹿的時代,加拿大、荷蘭、韓國、比利時等國都是有力競爭者,中國隊絕不能掉以輕心。
“持續(xù)磨合、積累經(jīng)驗、老隊員帶新隊員繼續(xù)迎難而上”,這是林孟對未來3年中國短道速滑隊努力備戰(zhàn)米蘭冬奧的寄語。除競技層面,北京冬奧會寶貴的遺產是讓冰雪運動不再小眾?,F(xiàn)在,全國各主要城市都有相應的冰雪運動場館,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2023年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的1.5萬張門票4分鐘售罄。林孟說:“我之前從來沒見過那么多觀眾,每當中國隊反超時,觀眾的加油聲就震耳欲聾??吹竭@種場景,內心十分高興。”
榮譽滿滿
林孟曾在多年前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學近一年,并在許多俱樂部擔任過青少年訓練營的教練,國外運動員對體育的熱愛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在后冬奧時代,中國人對冬季項目的興趣迎來了新的熱潮。冬奧遺產帶來的不只是短期內競賽水平的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國際賽事資源和冰雪產業(yè)增加值,以及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氛圍。體育文化是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關鍵推手,需要腳踏實地去耕耘、潛移默化地形成,中國需要著眼未來。
這就是林孟的故事,從運動員到學生、教練員、教師再到賽事工作人員,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她都用最純粹的方式陪伴、守護、奉獻自己熱愛的短道速滑,不離不棄地見證中國冰雪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