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陜西漢中地區(qū)特色中藥材大黃產(chǎn)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大黃種苗需求也隨之顯著增加。結合大黃育苗生產(chǎn)實際,從種子準備、精細整地、適期播種、田間管理和種苗采收等5個方面闡述了漢中藥用大黃露地育苗技術,為大黃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漢中地區(qū);藥用大黃;育苗
李航兵,陜西省西鄉(xiāng)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郵編723500。
收稿日期:2024-02-18
大黃為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陜西漢中地區(qū)大宗道地“秦藥”品種之一,喜冷涼濕潤氣候,耐寒,忌高溫。以干燥的根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瀉火通便等功效,廣泛用于中醫(yī)臨床和獸藥、保健品、化工等領域。近年來,漢中市依托秦巴山區(qū)自然資源優(yōu)勢,以鄉(xiāng)村振興為引領,大力發(fā)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藥材產(chǎn)業(yè),尤其在西鄉(xiāng)、鎮(zhèn)巴、寧強、南鄭等縣區(qū),大黃產(chǎn)業(yè)發(fā)展勢頭強勁,經(jīng)濟效益顯著,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隨著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群眾對優(yōu)質大黃種苗的需求量也持續(xù)增加。結合生產(chǎn)實際,對藥用大黃露地育苗技術作以總結。
1"" 種子準備
選擇3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留種。漢中大黃種子8月下旬成熟,當種子由紅棕色變?yōu)楹诤稚珪r,及時采收,置于干燥陰涼處陰干,裝在透氣性好的編織袋內,在室內通風處保存待播。翌年春季播種前,選擇晴朗天氣,將種子在曬席或者曬布上攤開晾曬殺菌,厚3~5 cm,晾曬2~3 d備用。存放時間超過1年的種子發(fā)芽率較低,一般不建議使用。
2"" 精細整地
播種前需精細整地,為提高播種質量和促進種子萌發(fā)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條件。育苗地塊需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播種前1年冬至前后,對地塊進行深耕,深度25~30 cm,通過冬春凍融,促進土壤熟化,減少病蟲基數(shù)。至翌年春季驚蟄前后,隨著氣溫回升,在苗床地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3 000~4 000 kg/畝、磷酸二銨100 kg/畝作底肥,再旋耕,耙平整細,按照寬80~100 cm、高15~20 cm做成平畦。地塊四周開好排水溝,如果地塊面積過大或者地塊較狹長,應在地塊中部開好腰溝,確保排水暢通,防止雨后積水導致死苗缺苗。
3"nbsp; 適期播種
播種以春播為主,時間在3月上中旬。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每畝播種量10~12.5 kg。播前先將種子用常溫水浸泡2~3 d,每天換水2次,當70%以上種子露白時,瀝干水分,及時播種。為了播種均勻,可將種子分兩次撒播,第1次撒播2/3的種子,第2次再將剩余種子全部播完。播種后用鋤頭等農(nóng)具將土表輕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促進種子發(fā)芽成活。大黃播種后,無需澆水,在自然降雨及氣溫條件下,35~40 d即可出苗。
4"" 田間管理
4.1"" 除草"" 4月上中旬,大黃苗子基本出齊,出苗后生長較為緩慢,苗床地容易滋生雜草,一般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控制雜草。出苗1周后開始第1次人工除草,以后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每隔15~20 d拔除1次。從大黃出苗到10月份起苗移栽需人工除草6~8次,全生育期內不建議使用化學除草劑。
4.2"" 追肥"" 苗出齊后,結合自然降雨追肥。拔草結束,如果遇到自然降雨,且降雨量在小雨級別以上,則可在降雨過程中追施1次尿素或磷酸二銨提苗,整個育苗階段共追肥4~5次,相鄰兩次追肥至少間隔15 d以上。第2次或第3次追肥時選用磷酸二胺,每畝用量20 kg,其余追肥均為尿素,每次每畝用量5 kg。
4.3"" 間苗及定苗"" 5月下旬,大黃苗處于2葉期,可結合人工拔草進行間苗,每隔15~20 d間苗1次,育苗期間需間苗3~4次。至7月下旬,大黃苗5~6片葉,苗高可達到10 cm左右,此時進行定苗,苗間距控制在15~20 cm,每畝留苗20 000~25 000株。
4.4"" 水分管理"" 大黃根系發(fā)達,耐旱性較強。漢中地區(qū)大黃生長環(huán)境均在海拔較高的地區(qū),一般年份,自然降水可以滿足大黃育苗階段對水分的需求,所以育苗階段一般不需要澆水。大黃不耐澇,大雨過后應及時檢查苗床地,如有積水,要及時疏通排水溝排水,避免積水時間過長導致爛根死苗。
4.5"" 病蟲防控"" 大黃苗期病蟲相對較少,病害主要為根腐病、輪紋病、霜霉病等,蟲害主要為蚜蟲。根腐病主要危害大黃根莖部,嚴重時向全株擴散。通常采用藥劑灌根的方法防治,藥劑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輪紋病和霜霉病主要危害大黃葉片,通常以預防為主,一般在6月上旬和7月上旬葉面噴施殺菌劑2次,輪換用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蚜蟲發(fā)生時,可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進行防治。
5"" 種苗采收
10月底,大黃葉子由綠色轉變?yōu)辄S色即可采收,采收的根莖作為種苗進行大田移栽。采收標準:根莖粗2~3 cm。采收時先割去地上莖葉,再按照采收標準和取強留弱的原則,把地上部長勢強的根莖挖出,去掉主根側邊及下部尾梢,留取15~20 cm根莖,用編織袋裝袋保存,未采收的植株可繼續(xù)養(yǎng)護。當年每畝可采收種苗7 000~8 000株,翌年10月底挑選符合標準的健壯苗再次采收,每畝可采收種苗6 000~7 000株,剩余未采收的弱小苗為僵苗,生長勢弱,可在整地時翻入土壤漚肥。采收的大黃種苗及時移栽,避免因放置時間過長導致失水過多,喪失發(fā)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