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是生活中最為直觀、最具感染力的視覺元素之一,對于人的情緒和心理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年,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凸顯,色彩教學作為一種新興教育方式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而如何科學運用色彩教學理念和方法,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就此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究的課題。本文旨在探討色彩教學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以及實踐辦法,希望通過色彩教學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他們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高校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色彩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實踐
Abstract: Color is one of the most intuitive and appealing visual elements in life, which can exert a subtle influence on people’s emotions and psycholog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promin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olor teaching as a new way of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nd how to scientifically apply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color teach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healthy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topic that educators need to study deepl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lor teach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actical methods, hoping that color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motional regulation ability and creativity, and provide som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Color teaching;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influence;practice
0 引言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對色彩的喜好也同樣能反映出其性格特征。喜歡紅色的學生往往個性強烈,精力充沛,富有冒險精神;喜歡綠色的學生則可能更加平和、溫和,善于傾聽和理解他人;喜歡黃色的學生通常充滿活力,富有創(chuàng)造力,而喜歡藍色的學生則可能更加沉穩(wěn)、理性,善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色彩喜好與性格之間的相關性可能并非那么絕對。有時候,人們對色彩的喜好可能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如果僅根據一個人對某種顏色的喜好就輕易判斷其性格就會顯得過于片面;但不可否認的是,科學且全面的色彩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1 色彩教學的理論基礎
根據色彩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能引發(fā)人們不一樣的心理反應。例如,紅色通常與激情、力量和危險相關聯,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斗志和活力;藍色則常與寧靜、理智和穩(wěn)定相關,能夠帶給人們冷靜和思考的氛圍;黃色則往往代表快樂、活潑和積極,能夠提升人們的情緒和活力。因此,通過科學運用色彩元素,能夠有效調節(jié)人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而將色彩教學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則能夠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和諧、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
2 色彩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2.1 有助于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他們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學業(yè)壓力,還要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以及未來就業(yè)的不確定性,這些壓力常常使他們感到內心焦慮、壓抑、不安,甚至產生自卑、迷茫等負面情緒。而色彩教學正是基于色彩心理學和色彩療法的原理,通過運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組合,幫助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1]。藍色被認為是一種能夠使人感到平靜和放松的顏色,因此在教學環(huán)境中適當使用藍色,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綠色象征著生命和希望,能夠帶給人一種積極的能量(圖1)。
2.2 提升大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
色彩作為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視覺元素,其影響力常常是潛在的,極易被人們所忽視;然而,實際上色彩具有強大而直觀的情感觸發(fā)功能,能夠瞬間引起人的情緒反應[2]。所以,我們也可以將色彩視為一種無形的情緒調節(jié)工具,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廣泛滲透色彩元素。通過讓大學生學習和了解色彩,增強他們對色彩的認知和運用,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學會利用色彩來調節(jié)個人情緒,提升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以便合理應對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就業(yè)焦慮等各種困擾,使之保持住內心的平衡與穩(wěn)定。
2.3 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在色彩教學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對色彩的觀察、感知和運用,深入了解色彩的特點和規(guī)律,掌握色彩運用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個人藝術審美能力,激發(fā)自身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色彩教學可以引導大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色彩,鼓勵他們觀察自然、建筑、藝術品等,從中發(fā)現色彩的美感和表現力,積累豐富的色彩感知經驗,激發(fā)內心的好奇和探知欲,為后續(xù)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此外,色彩教學鼓勵大學生運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們被允許自由地選擇色彩、搭配色彩,通過色彩來傳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4 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
色彩教學不僅是一門藝術課程,更是一種心理調節(jié)手段,不僅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通過系統(tǒng)的色彩教學,大學生可以學習到色彩基本原理、色彩搭配技巧以及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義,這些知識使他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美感和內涵,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同時,好的審美能力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使他們在穿衣搭配、家居用品等方面也更注重色彩組合,進而提升個人生活品質。其次,色彩能夠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不同色彩往往會傳達出不一樣的情感信息。在色彩教學中,大學生可以學會運用色彩來表達自我情感,增強情感表達欲望和能力,并通過欣賞和理解色彩中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來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增強他們的心理韌性。
3 色彩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
3.1 校園環(huán)境色彩設計
由于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元素,能夠直接影響人的情緒、行為和心理狀態(tài),而大學校園又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最重要的場所,所以良好的環(huán)境色彩設計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而言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3]。通過合理的色彩規(guī)劃,營造出一個和諧、宜人的校園環(huán)境,這將更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
在實踐中,學校應充分考慮校園環(huán)境特點,結合色彩學理論知識,對校園整體色彩進行合理規(guī)劃。首先,要盡量選擇一些溫暖、舒適的色彩作為校園主色調,如淺藍、淡綠等這些色彩能夠帶來寧靜、輕松的感覺,有助于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其次,應根據不同場所的功能需求,選擇適當的色彩搭配,如圖書館需要營造一份安靜的空間,則可選擇淡藍、灰白等這些冷靜清新的色彩,更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專注力和閱讀效率;而運動場所則可以選擇紅、黃、藍等這些活力激情的色彩,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大學生的運動熱情,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圖2)。此外,校園環(huán)境中的色彩設計還應注重與周圍環(huán)境的融合。例如,在建筑物的外墻、道路、綠化等方面運用色彩基礎原理,通過色彩的對比、呼應和過渡方式,營造出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視覺效果,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賞心悅目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潛移默化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4]。
3.2 教學空間色彩布局
通過色彩心理學研究可知,色彩對人的情緒、行為和認知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在大學校園中,教室、多功能廳、多媒體室、實驗室等都是學生日常學習和交流的必要場所,所以其色彩布局合理與否十分重要,這不僅關乎學生的學習效率,還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情緒。因此,學校應充分了解和應用色彩心理學知識,利用色彩的對比和調和原理,為大學生營造出一個既美觀又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采用柔和的色調和舒適的色彩做墻面背景,有利于緩解學生的焦慮和壓力情緒,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的教學特點,選擇適當的色彩和色彩組合。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各有特點,其色彩布局也應有所不同。例如,對于藝術類專業(yè)的教學空間,可以選擇一些鮮明、活潑的色彩,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對于理工科專業(yè)的教學空間,則應盡量選擇一些冷靜、沉著的色彩,幫助學生保持清晰的思維和注意力。
此外,色彩教學還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豐富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文學類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色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題;而在歷史類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色彩風格和色彩搭配,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文化和歷史背景。
3.3 課程與活動的色彩融入
色彩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校園環(huán)境設計層面,更應深入到教學課程和日常活動中,使之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體驗色彩的魅力和力量,提升他們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5]。
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可以結合色彩心理學和色彩療法理論,開設專門的色彩教學課程,其中應包括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習、色彩與情緒的關系、色彩療法的實踐應用等相關內容。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和實踐,大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色彩對個人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學會利用色彩來調節(jié)情緒、緩解各種壓力。
其次,教師還可以將色彩元素融入其他課程中,如藝術、設計、文學等課程。在這些課程中引導大學生觀察、分析和運用色彩,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感受色彩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感,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力。還有在班會活動中,色彩主題的融入也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方式。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實際情況,設計色彩知識競賽、色彩搭配游戲等,如此既能讓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色彩知識,又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通過班會活動的形式,教師還能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和需求,為后續(xù)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6]。
還有在日?;顒臃矫妫瑢W??梢耘e辦各種色彩主題活動,如色彩繪畫比賽、色彩攝影展、色彩搭配設計等,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色彩的魅力和力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或是在校園內設置色彩互動區(qū),如彩色步道、彩色座椅等,讓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各種色彩元素,從而增強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能力。此外,為更好地推廣色彩教學,學校還可以建立色彩教學資源庫,收集和整理與色彩教學相關的資料、案例和實踐經驗,以此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參考,同時也可以為大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
3.4 個性化色彩輔導
個性化色彩輔導作為色彩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幫助每一位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與色彩的獨特關系[7]。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色彩和色彩所帶來的情感體驗,這些偏好和反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健康。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實施個性化色彩輔導顯得尤為重要。
為提供更為專業(yè)和個性化的服務,學??梢栽O立專門的色彩輔導中心,配備專業(yè)的色彩心理學導師。這些導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色彩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準確地把握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他們提供科學、合理的色彩建議。在個性化色彩輔導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色彩偏好和情感反應,通過參與色彩測試、色彩問卷調查等活動,逐步認識到不同色彩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力,學會利用色彩來調節(jié)情緒、提升自信。這種自我認知的過程,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同時,導師還可根據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涉及其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方面的色彩選擇,為他們量身定制一些適合于他們的色彩方案,或是某些個性化的色彩搭配建議等等。比如,對于性格內向、情緒容易低落的學生,導師可能會建議他們選擇明亮、溫暖的色彩來提升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而對于外向、熱情的學生,則可能會推薦更為冷靜、沉著的色彩來幫助他們平衡情緒,如此更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效果,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fā)展。同時,色彩導師還可以與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個性化的咨詢服務。
4 結語
色彩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的色彩布局、課程與活動的色彩融入以及個性化色彩輔導等實踐方法,有助于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他們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目前色彩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更科學地評估色彩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如何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需求的大學生開展更具針對性的色彩教學?這些問題都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期找到更適合大學生的色彩教學方式,促使色彩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深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最終引導大學生實現身心健康成長。
5 參考文獻
[1]劉榆紅.大學生色彩偏好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J].管理觀察,2019(7):122-123.
[2]郇宇翔,王欣怡.色彩對緩解大學生社交焦慮作用的研究——以江蘇高校為例[J].時代報告,2019(10):252-253.
[3]PETER MOLLENEY.色彩療法[C].//第十一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論文集.2016:1104-1105.
[4]曾芳華.關于中學生抑郁的心理輔導案例分析[J].讀與寫,2017,14(25):236-246+247.
[5]趙雪,索麗媛.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在色彩構成課程中的教學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1(20):124-125.
[6]王子夢秋.校園植物色彩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7]田歡.色彩療愈功能的應用與研究[J].流行色,2023(7):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