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凼石林由集中型和散落型的石林、峰叢、峰林交融而成,一石一姿,一孔一景,各具風格,有的連綿成崗、有的獨立成塔、有的相映成巷、有的拱揖成門。登上風波灣觀景臺極目遠望,石峰聳立、千嶂蒼翠,令人心曠神怡,在此能觀賞到云山霧海奇觀和日落日出美景。
地質科普
泥凼石林主要分布于土山、石山相間的臺地和緩坡上,是三疊紀石林的典型代表,中國八大模式(不同的地質演化模式)石林之一。
這里的石林?展現了多種形態(tài)特征,?如劍狀、?錐狀、?魚鰭狀、?屏風狀及柱狀等。石林的高度一般在5至25米之間,?其發(fā)育演化過程中,最初由動植物的尸骸形成厚厚的沉積層,經過上億年的地質作用,又形成了厚厚的碳酸鹽沉積巖。大約距今7000萬年時,地殼運動將海底抬高,藏在海底的巖石露出水面,海水拍打,“咬”出一條條深深的裂痕,再加上風化、風蝕,巖石上出現了很多裂縫、孔隙,經過雨水沖刷,巖石上又形成了許多溶蝕溝,最終使整塊巖體分離,形成石芽、石柱、石門、石峰等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
石林形成后,由于傾斜角度較小,很少倒塌墜地,歲月長河中經歷被土覆蓋,約250萬年前,地殼抬升雨水沖刷土層,石林又展露出來。
與云南的路南石林相比,泥凼石林有很大不同。路南石林是二疊紀時期發(fā)育形成,更早一些,發(fā)育過程還經歷了玄武巖噴發(fā),相當于給石林穿上一層外衣,由于玄武巖不容易受侵蝕,所以路南石林像鍍了一層膜,沒有繼續(xù)發(fā)育。而泥凼石林發(fā)育于三疊紀,要稍微年輕一些,沒有經歷玄武巖噴發(fā),目前仍在發(fā)育。
旅游TIPS
泥凼石林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興義市區(qū)東南面約50公里處,駕車約1小時車程。這里有風波灣石林、攏戛石林、雙獅洞、菩薩洞等自然景點。